侎侎的飯
2016-05-03 07:35:11
追尋逝去的佳梅
純粹的觀影感受。
一、
看完真他媽難受,壓抑、渾身的無力感,說不上是什麼情緒氾濫,總覺著不只是難過。天色暗了,我覺得自己最好是出去走走,如果一遍又一遍的沉浸在影片中的音樂,我想我會安靜地窒息。沿著馬路一直走向小鎮的中心,原本人不多,此時更是寥寥,昏暗的的燈光下時而有車輛駛過,腦袋裡電影畫面時時閃過,思緒萬千而凌亂,深深地孤獨感侵蝕而來,我知道我並不孤獨,只是這:夜,讓我走進了王佳梅的世界。
二、
影片公映的版本分為三段:尋梅、孤獨的人、踏血,據說導演剪輯版會多出「看得見風景的房間」這一段,內容更加完整。影片採用倒敘、插敘等多種敘事手段,敘述稍顯複雜,脈絡卻十分清晰而不顯囉嗦,把真實改編的故事講的引人入勝。攝影是杜可風,沒的說。配樂挺棒,代入感很強,陰冷、優雅、唯美、悲涼。反覆看了幾遍,還算有點想法。
1、影片通過熱來突出人物內心的焦躁與不安。丁子聰的每次出場幾乎都能看到汗漬,給人油膩膩的感覺。王佳梅無法適應香港的熱,上學的第一天上樓梯時不斷的擦汗。甚至連臧sir都是油頭垢面,角色的這種焦躁與不安為其悲劇命運留下伏筆。當然,這熱也折射出所處社會以及大眾的焦灼和聒噪。
2、空間的逼仄感使得生活的氛圍更加壓抑、晦暗。影片大部份所呈現出來的生活和工作場景,都顯髒亂、狹窄、擁擠、昏暗,從王佳梅在東莞石龍的舊樓到香港所居住的公共屋邨,從辦公的地方到餐館,狹小的居住空間,昏暗的過道,空間的壓迫感撲面而來,壓榨著人們僅剩的生活的希望和人性最後的善。
3、丁子聰複雜的內心讓人產生他有人格分裂的懷疑。他暴躁易怒的脾氣和性格,以及他每次出場時幾乎都有性的存在或性暗示,片頭取貨時看到老闆正在做愛,並和其發生爭吵,目光卻離不開那女的。出於對女友的維護,因上廁所的事而動手打朋友,因目睹母親車禍離世而造成心裡創傷。用刀劃破手掌自慰,只為找到和來月經的李慕容做愛時的感覺,感覺夠變態。「我一點都不討厭佳梅,也完全不討厭女人,我討厭的是人。」說實話,真不能看透其內心世界,所以,他殺王佳梅到底有無動機?有的話是什麼?
4、錢在這部影片中到底起什麼樣的作用,王佳梅早早退學賺錢不是為了補貼家用,當模特不成後為錢做2份工,甚至是援交,此時的她應該是處於物質上的虛無和精神上的無依無靠。因為之前母親因故收回別人贈送的耳環受辱而耿耿於懷,當年也因為沒錢而不能拍一張自己的照片,當用自己賺的錢買來耳環戴上時:一束柔光緩緩打來,歡快明亮的音樂響起,王佳梅臉上出現了久違而發自內心的笑容,而在與丁子聰做愛時,她扔掉了耳環,彷彿已尋找到精神依託的她不需要這多餘的皮囊。在影片的結尾我們通過臧sir的敘述知道了佳梅經常給家鄉的父親打錢,才發現她不只是有虛無,還有遠方的思念。 5、社會邊緣人群的感同身受,失焦和無所容身的焦慮,一葉孤舟成為彼此的寄託。王佳梅與丁子聰的聊天:
王:你好,你是香港人嗎?
丁:為什麼問我是不是香港人?
…….(身份認同困境)
王:鄭秀文是我姐姐的偶像,我也跟著喜歡她,我知道她在香港有很多人關注。我很羨慕她,沒有人看到自己是很慘的。
丁:我就寧願不被人看見了,因為我長的很難看。
丁:你怕死嗎?
王:不怕,有時候還會想,死了挺好的。
丁:為什麼?
王:活著會痛,活著會恨,活著就要每天想著怎樣活得更好,我很想堅強,但是會累,特別是一個人的時候。
……(失焦、邊緣化所帶來的自我剝離和孤獨,對死亡的漠然)
丁:這麼晚還沒睡沒睡?
王:跟你聊天怎麼就不覺得困了。
丁:我也是。
……(境遇的吻合容易產生感同身受的親近感,使得兩個孤獨的靈魂相互偎依)
丁:天亮了。
王:天又亮了,證明這世界還在繼續。
……(我們如此渺小,世界的夜與日不因我們的存在與否而發生改變,生活的巨輪依然前行,依然會有人被無情的吞沒)
其實,他們有許多共同點,加上相同的處境和遭遇,彼此之間的安慰,心靈的契合,使彼此找到歸宿。
細節和疑惑:
片頭王佳梅在屋子裡吃飯聽歌時,電腦背後的牆面上寫著:kdjfjdfj,即:看得見風景的房間。
王佳梅喜歡或者是很享受水流在身上的感覺。
臧sir不敢和王佳梅的父親說他女兒已經去了的消息,「因為我知道,一個爸爸想念女兒的滋味」,感同身受,內心的孤獨。
整部影片最讓我不寒而慄的一句話是:原來一個這麼瘦的人,也有很多脂肪。
臧sir拍照,這樣做是為了記錄或見證社會生活的不同形態嗎?之前都是一個人拍,最後和王佳梅她姐姐合照有何寓意?
那隻貓是什麼樣的存在?婆婆的那隻貓,很喜歡和丁子聰在一起,貓的象徵和其心裡的陰暗面不謀而合,此後多次出現貓的鏡頭,最後是臧sir收養了,用意為何?
三、
「臉上泛著微熱,發上結這紅蝴蝶,正是那段往事,我思憶中的七月。」當影片再次響起佳梅的聲音時,我知道她逝去的靈魂得到解脫,自由了。這世界,她來過,愛過、恨過,哭過、笑過
,只是不曾懂過。
獻給遠方的佳梅! 2016.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