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艾美懷絲--Amy

艾米/艾米怀丝(台)/Amy:TheGirlBehindtheName

7.8 / 56,271人    128分鐘

導演: 阿西夫卡帕迪亞
演員: Amy Winehouse Blake Fielder-Civil Mitch Winehouse Janis Winehouse Nick Shymansky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芷寧

2016-05-03 08:11:57

《艾米》:從苦痛走向消亡


(芷寧寫於2016年3月6日)
       紀錄片《艾米(Amy)》中收錄了一句該片主人公艾米·懷恩豪斯說過的話:「從痛苦中收穫一些美好。」同時,通過影像,人們也看到了艾米說這句話時的神情,有無奈,有感傷,有坦誠,有思索,還有一些茫然,大抵因這些美好來之不易,彌足珍貴,才讓說出這句話的人躊躇感慨,思緒萬千吧。
        從該片所採用的艾米身前私人錄影、少量演出畫面、獲獎畫面和相關人士的訪談中,觀眾看到了她的痛苦由來已久,卻似乎永遠無法消弭,又無處不在,她清醒時痛苦,至幻時的表情也是痛苦的,她被牽制著參加商演時痛苦,被惡意圍觀圍攻時苦不堪言,她在痴狂的愛情中,更是苦痛得傷痕纍纍。她的歌聲粗糲滄桑,自然醇厚,彷彿聲音中也有著堆積而來的無法排遣的痛苦,讓人們不得不揣度這位年輕歌者的靈魂究竟經受著怎樣的折磨和拷問,而這部紀錄片似乎想要解答這個問題,也想探究是什麼讓艾米的人生如此匆匆……
       英國導演阿斯弗·卡帕迪爾之前較引人注目的作品是短片《盜羊賊》及記錄片《永遠的車神》,雖然篇幅長短不一,但都完成度不錯,在這部《艾米》中,阿斯弗·卡帕迪爾發揮善使巧勁的優點,架構清晰,手法嫻熟,著力點不刻意不尖利,卻勁道十足,意味深遠,讓觀眾在不知不覺間接受了影片想要傳達的資訊和情緒。
       2011年7月23日,鬱結而脆弱的艾米·懷恩豪斯離世了,被判定的死因為飲酒過量,於是,這位當代最傑出的爵士女歌手之一,也匆匆踏入了音樂界的「27歲俱樂部」。在花好時節就凋謝的有才華的女子,總讓人難逃惋惜之情,和艾米合作過的老人家、當今美國最偉大的爵士歌者托尼·班內特(Tony Bennett)曾對艾米事件說過這麼一句:「生活會教會你如何活下去,如果你能活得足夠久的話。」遺憾的是,艾米活得不夠久,還來不及學會圓潤地和這個並不友善美好的世界達成共存,還來不及看淡一些事,看清一些人,更來不及展示她更多的才華。
       在艾米離世前兩年的一次採訪中,有記者提問:「你覺得多年後,你會在哪裡?」艾米回答:「死了,死在一個無人知曉得地方。」從這段話中,人們似乎可以感知到艾米的悲觀絕望,彷彿她的死亡是早就註定的,就像她預約了「音樂圈的英靈殿」一般,通過這部紀錄片展現的那些成長曆程、私人錄像、字裡行間的記錄,觀眾會發現這種悲觀絕望是艾米骨子裡滲透的,對死亡的篤定也不是因酷之名而隨便說著玩兒的,更不是年少輕愁式的悲觀厭世,而是一個年少成名、內心敏感脆弱、缺乏安全感又不夠圓滑世故的人對自己的一種永遠的徹底的決絕的保護。
        片中的艾米是個喜歡音樂的簡單純粹的女孩,對這個崇尚名利的世界有著諸多的不適應和恐慌感,她始終堅持認為自己是一個爵士歌者,而不是博眼球賺人氣的明星,她不想被過度曝光,不願被圍觀,更怕被攻擊,她只想做自己的音樂,然後安靜自由地過普通人的生活,但這些基本訴求,於她所處的泛娛樂化的時代,幾乎是一種奢望,一種至高理想。
        生長在破碎家庭的艾米缺乏安全感,也乏愛,歌迷和密友的愛,替代不了父母和愛情,然而家庭和愛情恰是艾米的致命傷,在成長期狠心缺席的父親,卻在艾米聲名鵲起之後,出現在艾米的生活中,並試圖以控制艾米的商演及出鏡率來獲取更多的利益,而從艾米對待愛情的態度中,人們很容易發現她是一個為愛不顧一切的姑娘,當她愛一個人的時候會用力愛,全心全意去愛,哪怕對方並不值得她這麼付出,然而,這樣的愛,太濃烈,在產生創造力的同時,也具有毀滅性。
        當年,陷入對Black的痴戀中的艾米為世人奉獻了一張經典專輯《Back to Black》,現在聽及,有一種奇特的苦澀的回甘。
(雜誌約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