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防守三秒判點球

2016-05-03 19:57:37

色彩,構圖與鏡頭隱喻:以《Punch Drunk Love》為例


如果有人在閱讀一本關於電影拍攝鏡頭運用技法的教科書,想要同時觀看一部像「教科書」式的電影、能夠把教科書里提到的各種手法顯而易見地展示出來,那麼我會推薦Paul 湯瑪士 安德生的Punch-Drunk Love(有人翻譯成《拳擊情緣》——不過這實在很容易讓人誤以為這是關於拳擊的電影)。這是PTA導演風格承上啟下的一部作品,也是亞當桑德勒最不像「亞當桑德勒」的電影。

Punch-Drunk Love對色彩的運用、攝影光源的調度、鏡頭的構圖、背景音樂的使用、隱喻性的道具……它並不是做的最好的,但是卻很具風格化——而風格化的通常也最適合作例子。

色彩

Punch-Drunk Love最具特色的是影片中時不時會出現的下列圖像:

這些看起來頗為迷幻的圖案,伴隨著同樣迷幻的背景音樂(Jon Brion創作),營造出了一種氛圍,一種……老實說,我不知道到底營造出了什麼(用職業影評人給我們提供的標準答案:營造出了電影主要角色情緒的表徵——不過,到底是什麼情緒?);可以確定的是,這些色彩代表著本片兩個主要角色:亞當桑德勒扮演的小商人Barry ,以及Emily Watson扮演的「姐姐的同事」Lena。

這些彩色圖看似迷幻,但其實基礎色就是兩種:藍色和紅色。而PTA在本片裡貫穿始終地「告訴」觀眾,Barry=藍色,Lena=紅色。從他們在影片中大部份時間所穿的衣服顏色就可以看出來(特別是亞當桑德勒,整部影片他幾乎沒有換過衣服)


Barry是一個內向、心事重重的人;同時,由於他過於隱忍,以致於他會在某些場合將所承受的壓力轉化成極端暴力的行為(好吧,這麼講「拳擊」一詞倒也合理);在英文裡,「藍色」也同時有著「憂鬱」的意思,以藍色代表Barry的情緒,再合適不過。所以亞當桑德勒穿著藍色西服、他的辦公室也是藍色的

(而且這個空蕩蕩的辦公室與藍色的刷牆漆,更顯Barry的孤獨)

而紅色,象徵著幸福、自由、開放、熱情,像Barry這樣憂鬱性格的人,需要一個「紅色」的人引導他走出憂鬱、走向幸福——Lena就是這樣的人。兩人第一次相遇於Barry的公司倉庫門前。我們注意到在這裡,藍色與紅色的二元結構已經確立起來了;而且伴隨著Lena走下車向Barry一步步走近,鏡頭右側的陽光越發強烈,從Lena一側照射向Barry,彷彿是Lena散發出的光芒——一個典型的電影橋段就是以強光光源代表通往前路的方向。


不過,也有人說,這種藍色-紅色二元結構可以追溯到戈達爾的《女人就是女人》(1961):

(你覺得呢?這究竟是不是牽強附會,我也不好說;反正誰也不知道PTA到底多大程度上受過戈達爾的影響)

在色彩這個環節,PTA在本片營造的另一個特色是鏡頭光暈(lens flare)。再一次,我們按照教科書的說法,可以認為光暈乃是對影片角色情感的強化表現(不過早期的觀點卻認為,光暈只是攝影師的拍攝失誤)。什麼情感?大部份情況下是Barry與Lena之間的情感;每當出現Barry與Lena的感情將會得到進一步昇華的情節時,光暈就會出現(比如上面提及的兩人第一次相見時)。有趣的是,這些光暈大部份是藍色——象徵著Barry的顏色。

1.Barry和Lena第二次相見的前夕——Barry的姐姐正帶著Lena來工廠,準備向弟弟正式介紹(其實是撮合)Lena:

這時,光暈還不是很強,只是淡淡地映入觀眾眼簾

2.兩人第一次約會後Barry開車送Lena回家,在汽車上兩人聊天。此時兩人對彼此的感覺已經漸漸濃厚,藍色的光暈覆蓋了整個畫框:


3.電影最後階段,兩人最終克服了所有的「困難」,有情人終成眷屬。Barry來到Lena家門口,向Lena道歉(至於為什麼道歉,請自己欣賞本片),也請她等著未來一起坐飛機環遊世界(Barry已經通過某種特殊手法積累了一輩子也用不完的飛行積分),兩人擁抱在了一起:

全片中這個鏡頭對光暈的使用最具有目的性,光暈是漸漸出現並增強的

Lena走進公司倉庫,Barry正坐在一架小風琴前彈奏;Lena從後摟住Barry,說:「So here we go」——兩人的情感關係已進入下一個階段。光暈從畫框左側再次出現。全片結束


構圖

對畫框(frame)進行平面分割(surface divisions),是一個由來已久的構圖手法。利用鏡頭中出現的各種直線、豎線或其他元素,將畫面中特定區域封閉起來,就像是一個柵欄,從而迫使觀眾集中注意封閉區域中的人物或其他事物。

前段時間我在油管上看到有vlog專門分析了墨鏡王的花樣年華,作者指出了電影中一個特別之處:


從第5分鐘起,每一個鏡頭的畫框都包含了一個畫框(a frame within a frame)。由於花樣年華故事發生的地理空間有限,許多場景會重複;而以這個樓梯為代表的鏡頭更是會反覆出現,從而產生一種循環的感覺(出現在這個樓梯鏡頭的,前幾分鐘是梁朝偉,後幾分鐘就是張曼玉)。

這種「畫框中的畫框」理論同樣可以套用在Punch-Drunk Love裡面。比如,Barry見到姐姐和Lena來了,十分緊張,慌忙走出辦公室。辦公室門口的門框自然而然地就構成了分割線


Barry與Lena相約在夏威夷一個公園相見。Lena歡快地從遠方走來,等候已久的Barry慌張地伸出右手準備握手。兩人在各自的鏡頭中都處於兩條分割線中間(同時也是畫框的中間)——我已用紅色線標出了分割線,形成了一個三等分(thirds)。PTA「迫使」我們注意Barry和Lena各自的神態表情。

Barry還準備握手呢,怎料Lena走上前,直接一把摟住Barry,送了他一記十多秒的熱吻。這三個鏡頭構成了一個正反合命題,最後以這樣一個三等分畫面結束。

這就是海報的出處。該鏡頭不但利用了線條元素起到的平面分割作用,將Barry-Lena封閉在畫面正中央,形成了內部畫框(interior frame);而且還利用了逆光鏡頭,處於前景的兩人黑色剪影與後景中明亮的戶外環境形成鮮明對比,強化了觀眾注意力

上面提及的平面分割多發生在平面空間中(flat space)——你可能會說這不是廢話嗎?所有的電影畫框都是一個二維平面空間。但是,有時候,我們可以在畫框中製造出一些縱深線索(depth cue),從而在二維畫框中加強三維的感覺。

1.Barry急匆匆地返回Lena所在的大樓,想找到Lena的公寓;但他忘記了Lena的家到底是幾號房,於是在樓道里四處瞎跑。

如果以天花板左右兩側的線為參考線,從觀眾的角度看,兩條線是不平行的,而這兩條線向遠方的延長線將會最終在畫框的某一點相交——這個點叫「滅點」(vanished point)。有了滅點,我們就可以在二維的畫框裡製造出縱深平面(longitudinal plane)。觀眾會不由自主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滅點。

那一扇扇門以及門上面的「出口」標誌牌,同樣是延伸至滅點;而且「門口」和「EXIT」本身就極富象徵意味(聯繫上文提到的Lena引導Barry走向幸福):找到Lena=找到「出路」

2.Barry為了見Lena,買了機票去夏威夷,他急匆匆地走進候機室,準備登機

左圖是Barry正準備去驗票,此時他正處於滅點,沿著縱深線索線一步步向航空公司的驗票處走來(航空公司驗票員穿的是紅色衣服——不妨看做是「Lena正在遠方的夏威夷等待著我」的象徵)

右圖則是Barry驗票後走沿著通道走向飛機,此時又形成了一個縱深平面,Barry又一次處在滅點上;在遠處,一道白光彷彿在「召喚」著Barry

值得注意的是,在左圖,Barry是朝向攝影機運動,靠近鏡頭;在右圖,則是背向攝影機運動,遠離鏡頭。而攝影機僅僅是處在登機走道90°拐角處而已,就像站在路中間看著Barry的走近與遠去。

3.Barry和Lena在夏威夷相遇後,來到了Lena所住的酒店。兩人一言不發地沿著酒店走道行走著。走廊的天花板、牆壁以及壁燈都形成了縱深線索,滅點則處在Barry和Lena兩人之間。這個縱深線索,可以看做是對兩人漫長情感歷程的寫照——「走了這麼久,終於到這一步了」

同時,按照上文提及的平面分割的方法,這酒店走廊也可以看做是一個分割線,將畫面分二等分(halves)

鏡頭隱喻

1.前面我說Barry和Lena在酒店走道里漫步是像徵著兩人情感歷程,因為「認知-了解」就要結束,進入下一個階段。

攝影機又一次在走道90°拐角處待位,當兩人從走向鏡頭變為背向鏡頭運動時,一道藍光掃過。

結合我們前面提到的藍色光暈的作用,說明這是一個預警,角色情感要昇華了。果然

PTA在這個鏡頭以一個圈出(iris-out)作為收尾。這是一個經典的鏡頭轉場特技,在默片時代極為常見。在這裡圈出,配合著彷彿黑白片時代風格的配樂,十分相宜。

2.Barry來到夏威夷,但是他不知道Lena住在哪裡,幾經周折,終於找到正確號碼,打通了Lena客房的電話。

Barry是在黃昏時分在街邊的電話亭打電話,一般來說,隨著夜幕降臨,電話亭自然也會亮起燈來。不過,在這裡,電話亭亮燈的時間實在是「細思恐極」——當Lena客房的電話接通那一刻,電話亭亮燈了;同時,路邊的巡遊隊伍也爆發出一陣歡呼聲。這都是巧合嗎?


3.這部電影裡最為詭異的一個物品,當屬那個貫穿影片始終的小風琴。它就像全面啟動裡的那個陀螺

Barry清晨在工廠門前發獃,突然一輛計程車停在Barry面前,車上的人把一架小風琴放了下來,緊接著馬上離開。這風琴彷彿從天而降,沒有人告訴我們這風琴屬於誰,來自何方,更沒有人說明這風琴象徵著什麼

Barry將小風琴搬回辦公室,並學習著如何彈奏;最終在影片結尾處他能夠熟練的彈琴了(見上文對藍色光暈的分析)。

這個風琴象徵著什麼?可以有很多解釋,但基本上都和Barry-Lena的愛情有關。以下提供其中三種解釋:

①這台小風琴彷彿從天而降進入了Barry的生活,就像Lena那樣——同樣是從天而降地進入Barry的感情世界。Barry對小風琴日漸熟悉,就像Barry對Lena日漸熾熱的情感
②小風琴英文叫「harmonium」,其詞源是harmony——暗示著Barry與Lena之間的「和諧」
③Lena是外星人(解釋①的極端版本)

每一種解釋都有一定理由,但又都有些像胡扯。這也許就是電影評論的本質吧。
(關於PTA為什麼要用小風琴作為隱喻對象,有一個理論:因為PTA深受法國新浪潮電影的影響,而新浪潮的老大特呂弗有一部電影《射殺鋼琴師》,男主角是一名酒吧鋼琴師,而女主角的名字,就叫Lena)

4.在影片第21分鐘(此時Barry還不知道Lena是誰),Barry在超市里「購物」(其實是搜集贈送飛行積分的布丁),他找啊找啊,卻找不到。這時他望向了貨架遠方,在遠景處,有一個模糊的紅衣女子形象

這是一個很不起眼的情節,可能大部份人甚至不會注意到。這紅衣女子是Lena嗎?還是Barry的潛意識?那個紅衣女子在Barry注意到她後便迅速消失了,Barry順著她方向走去,居然找到了想要找的飛行積分佈丁。(這是否又暗示著什麼?)

Mark Kermode對這個情節評論到:如果你注意到了超市裡的這個紅衣女子,那麼你就會發現,Barry和Lena之間關係的權力結構發生了完全的逆轉。簡單說,這部電影好像是講述Barry如何追求Lena的故事,但這段超市裡的奇遇卻表明:Lena才是真正在追求Barry的人。事實上,在兩人第一次約會時,Lena向Barry坦白:她第一次開車來他的工廠,表面上是路過,其實


好了,對這部影片的全部份析就結束了——雖然還有很多東西沒有講。你可以認為我上面所說的都是胡扯瞎掰,沒關係,因為我自己在看其他人寫影片鏡頭分析時也有這種感覺。不過,如果你看完了這部電影,你就知道我下面說的不是瞎掰了:

不要隨便打phone sex,更不要隨便把你信用卡密碼告訴陌生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