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踏血尋梅--Port of Call

踏血寻梅/PortofCall

6.7 / 2,473人    126分鐘

導演: 翁子光
編劇: 翁子光
演員: 郭富城 春夏 白只 譚耀文 金燕玲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燚見

2016-05-03 22:43:00

孤獨的人可恥嗎?


五月。
空氣乾燥而溫熱,生活忙碌且疲憊。
忽然看到期待已久的《踏血尋梅》放出資源,大喜。
是的,就是那部狂攬7個獎項(最佳編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新演員、最佳攝影)成為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大贏家的香港電影。
 

晚睡加早起給看完了。
老實講,有點蒙。
預想是一部沉重的懸疑片,但導演翁子光拍成了文藝片。這感覺讓我想起了桂綸鎂主演的《白日煙火》。當然,僅僅止於感覺。二者還是有很多不同之處,在此不作對比。
 
《踏血尋梅》的故事框架來自2008年的真人真事。16歲的內地移民王嘉梅在性交易過程中被扼死並肢解,網上還流傳部份人骨流入市場攤販出售,在當時香港社會引起了軒然大波。流傳細節無法考證,但確實是一件十分殘忍的殺人事件。
當《踏血尋梅》的預告片及先導資訊陸續釋放後,大多數人對該片的印象多以:援交、裸露、血腥等標籤為主。
事實上,當你看完《踏血尋梅》會發現,那些三級的鏡頭的確會有,但確實是因為劇情而存在,鏡頭都是在推動故事的發展。而且整部影片的重點並不在這方面,從導演乃至整個製作團隊都沒有把三級作為這部電影的標籤。
 

《踏血尋梅》分為《尋梅》、《孤獨的人》、《踏血》三個段落。
我認為整部影片的核心正是「孤獨」。
《踏血尋梅》的主角王佳梅,16歲移民香港投奔媽媽和姐姐,從小就經歷了家庭破碎的她生活相對獨立,但內心對於愛的需求無比強烈。雖然和家人住在一起,可是有些話無法傾述,有些壓力依舊無法釋放。



現實的壓力就是文化差異與心理落差,王佳梅粵語講得不好,內向的她在學校與同學相處也不融洽。不愉快、窮困、壓抑等等壓力讓她最終走上了援交這條路。
16歲的她,對於愛依舊有憧憬。所以與客人們的相處中,也曾傷過人,也曾被人傷過。最後生命卻終結在一個最不可思議的時刻。
 

殺害她的卻是第一次見面就喜歡上她的丁子聰——一個肥胖又醜陋的客人。內心和她一樣孤獨的丁子聰,從小因為車禍失去家人,有了心理陰影,以致於對周邊任何人都不信任。孤僻性格的他加入過黑社會,後來靠做貨車司機謀生。
同樣孤獨的他們走到一起,彼此依靠。卻因為終於說了句真話:好想死。而真的就發生了所有人最不想看到的一幕。
接下來的肢解也是丁子聰心理扭曲的過程。電影處理地很有分寸,灰暗色調,隔著玻璃,一如整片冷淡的風格。
 

影片中另一個重要的角色,即郭富城飾演的警察臧sir。
這是一個工作狂,不放過案發現場的任何一個細節,為了偵破案件不惜一切代價。《踏血尋梅》正是藉著臧sir這一視角去不斷髮現真相,還原當時的所有場景。
值得玩味的是,臧sir也是孤獨的人,婚姻破碎,每個月只能趁著女兒參加補習班的時候見她,生活的重心似乎也只剩下工作。
 
這些孤獨的人之所以孤獨,原因很多。它來自於大環境,也來自於小家庭;它因為別人,也因為自己;它如影隨形,它讓人迷失。
孤獨本身沒有錯,他們也不曾想過去傷害別人。即使身邊的人看不起,也不會反抗,而是默不作聲,或選擇離開。
只是,他們希望,哪怕只有一個人,哪怕只是一個瞬間,能夠理解他們就好。
哪怕付出幸福,哪怕付出生命的代價。

《踏血尋梅》的鏡頭不止一次地對向街頭那些為生活奔波的路人。但影片並未指責或抱怨社會。而是選取了一個真實的視角,把每一個孤獨的人用鏡頭記錄,把那樣一種生活狀態還原,冷靜且殘酷。

在目前很多香港導演還在用80年代的老梗,討好90年代出生的觀眾的當下,《踏血尋梅》算是十分難得的香港電影了。

———— END ————
更多文章,微信搜索關注公眾號:燚見(ID:xiaoyizhijian)
燚見——一個新鄉八零後的生活態度。關於電影、書籍、美食、音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