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福爾摩斯先生--Mr. Holmes

福尔摩斯先生/福尔摩斯的最后奇案(港)/思维的轻颤

6.8 / 67,922人    104分鐘

導演: 比爾坎登
編劇: Arthur Conan Doyle
演員: 伊恩麥克連 蘿拉琳妮 派崔克甘迺迪 真田廣之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子戈

2016-05-04 22:32:44

一個死理性派的自我救贖


人呢,都是理性和感性的結合體。理性時刻多於感性時刻的人,我們會說他是個理性的人;反之則是感性的人。
那麼死理性派呢,就是說那些極少展現感性一面的人,他們的理性過於敏感,而感性過於遲鈍。遇到事情,理性總會第一時間衝出來,把感性扼殺在搖籃里。

我不是這樣的人,雖然接近了,但還不是。不過我身邊有這樣的朋友。

大家可能會覺著這種人太冷漠,和他聊天總是很煞風景。比如你向他傾訴失戀的痛苦,他會告訴你失去一個不愛你的人,根本不值得難過;比如你告訴他今天的雪景很漂亮,他會呆呆地看著你說,那不過是水汽在空中凝結後再落下的自然現象,有什麼稀奇;再比如你和他一起打羽毛球,你都已經揮起球拍了,他還在邊熱身邊觀察今天的風速,還拉著你一起探討擊球時的力學原理。Shit,還能不能一起愉快相處了?

但其實啊,我覺著這種人挺可愛的。雖然他們經常擔當起「話題終結者」的角色,雖然他們有時讓人抓狂,恨不得一把扔出窗外。但他們的可貴之處在於天真啊,誠實啊,他們在乎這世界的真相,並願意坦白地告訴你。身邊還有這樣的朋友,會讓你覺得踏實。

但死理性派們也有著自己的致命傷,那便是對人情世故的遲鈍,因為那已超出了理性的範圍。愛和恨在很多時候都是非理性的,那是死理性派們無法理解的存在,於是「人情」成了他們一生難以參透的神秘。

這讓我想起最近看的一部電影《福爾摩斯先生》,這電影很有意思。
影片中,福爾摩斯早已不再是那個才華橫溢的推理之神,他已步入暮年,是個93歲的老人。他的記憶力正在加速衰退,甚至記不得昨天的事、記不得眼前的人;他的行動能力也在極度下降,爬樓梯會氣喘,會因為低血糖而昏倒,會因為伸手夠地板上的物件而從床鋪上摔下來。

整部影片都流淌著淡淡的哀傷,冷灰色調的畫面,伴著淒婉的配樂。我看著眼前這個遲暮的英雄,早已不復當年神采,不免悲從中來。

一個贏了一輩子的人,最終也敗給了時間。

看到這裡,你也許會以為,這部電影是在描寫英雄走下神壇後的悲壯。其實我開始也是這麼想的,但看到最後,發現不是。這個電影真正的主題一點也不悲慘,相反還很治癒。它給了死理性派們一個陽光的結局。

我們都知道,福爾摩斯是個典型的死理性派,他一生都在用高度的理性來追逐事情的真相,而從來不會顧及人情的份量。直到最後一案的發生,案件中的女主角安是個失去兩個胎兒的母親,她的丈夫並不理解她的痛苦,而把她當瘋子一樣看待,還找來福爾摩斯調查她。最終,絕望的安和福爾摩斯有了一次交心的對話,安發現福爾摩斯竟是那個懂她的人,這兩個孤獨的靈魂或許可以一起遠走高飛。安是個善良漂亮的女人,但福爾摩斯最終還是守住了自己的理性,選擇了拒絕。就在第二天,他在報紙上看到了安自殺的消息。

就是這不見刀光劍影的最後一案,給了福爾摩斯一生都在遵從的信仰致命一擊:原來理性並不是高於一切的存在,理性不是萬能的,真相也可能殺人。

從此他一蹶不振,離開了貝克街,也遠離了偵探生涯,去到偏僻冷清的郊外居住,做了一個養蜂人。就這樣,在悔恨中,他一天天地老去。

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除了理性之外,這世界上還有同樣值得珍視的事情,那便是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於是,他明白了華生為什麼要把最後一案改寫成了光明的結局,原來那是在保護自己受傷的心;他明白了和真相同樣可貴的,還有善意的謊言;他明白了自己的耿直刻薄,有時候是對他人的一種傷害;他明白了有些事情是無法用邏輯來解釋的,他成功推理出了案件的真相,卻沒能明白隱藏在真相背後的深意。

在影片的結尾,這個死理性派終於找回了自己人生拼圖中缺失的那一塊,與那個感性的自己達成了和解。這個時日無多的老人,獨坐在草坪上,把象徵著故去的朋友的一塊塊石頭,擺在了自己身體的周圍:華生、哥哥麥考夫、哈德森夫人、安……孤獨的他,在那一刻,終於被愛包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