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雷区/拆弹少年(台)/血肉之区
導演: 馬汀贊帝維2016-05-05 08:58:43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這是一部令人心碎的電影,也是一個閃爍著人性光輝的故事。
相比戰爭片慣有的炮火連天的場面,這部電影顯得那麼平靜。故事娓娓道來,彷彿在訴說一件平淡的事情,甚至連一個個悲劇的發生,也沒有太多眼淚和同情。可在這波瀾不驚的場景裡面,卻蘊含著對人性的思考。
這是由真實歷史改編的電影,也是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二戰過後,丹麥政府迫使2000多名德國戰俘在丹麥西海岸排除雷區的150萬顆地雷,而其中很多都還只是孩子,他們用稚嫩的雙手排除一顆顆地雷,用尚未成熟的心靈直面生與死的殘酷。
軍士長卡爾有著強烈民族仇恨,當看到德國戰俘拿著丹麥國旗時,他大聲辱罵,並施以拳腳。可以理解,作為給丹麥人民帶來無盡傷害和痛苦的納粹,他們飽含了仇恨,如今納粹作為敗寇,他們更願意罪惡的侵略者血債血還,於是德國戰俘擔負起了排雷的危險任務,經過短暫的訓練後,這些戰俘便被送往各個雷區,再一次面對生與死的考驗。
當年輕德國的戰俘來到卡爾的面前時,他沒有任何憐憫,在他眼裡這些罪惡的德國人連一條狗都不如。可隨著與這些年輕人朝夕相處,看著這些飢腸轆轆的孩子,看著上級對他們的作弄和侮辱,看著一條條鮮活生命的消失,他深埋在仇恨中的心靈發生了動搖。他漸漸認識到這些人雖是侵略者,但也是一群渴望回家的孩子。善良的本性驅使他違反紀律為這些戰俘找食物,和他們聊天開玩笑,甚至放一天假,和他們踢起了足球。
可當他的愛犬被遺漏的地雷炸死後,仇恨再一次佔據他的心,他殘忍讓孩子們手挽著手站成一排,用腳去檢查遺漏的地雷。此時,在仇恨面前,人性的光輝顯得那麼無力。最終還是悲劇感化了卡爾,隨著那輛滿載著地雷的卡車的爆炸,隨著幾個生命的消逝,積壓在卡爾心中的仇恨土崩瓦解,他默默的說了一句,「天啊!這簡直是地獄」。仇恨的世界本來就是地獄,為什麼要讓鮮血來澆滅仇恨的火焰。
故事的最後,卡爾放走了那幾個倖存下來的孩子。對於軍人,他違抗了上級的命令,但對於心存善念的人,他救贖了自己的靈魂,或許是踐行自己的諾言,但人性的本質在這一刻得到了詮釋。
當年輕的戰俘來到軍士長面前時,他們充滿了對眼前這個充滿惡意的男人的恐懼,也充滿了對未來的恐懼。他們是心存希望的,他們想念父母,渴望回到家裡,回到支離破碎的國家,重建家園。可是,當毫無預兆的死亡帶走他們身邊的同伴時,有些人絕望了,甚至選擇自殺。
他們都是被洗腦思想狂熱的納粹軍人,也是一群涉世未深年輕人,戰爭的殘酷迫使他們用生命償還戰敗的代價。當這些孩子扒出埋藏在沙土裡的地雷,用顫抖的手擰開地雷引信時,我的心也緊張起來,彷彿那絕望的爆炸聲會突然響起,稚嫩的軀體被撕成碎片。儘管身處充滿敵意的異國他鄉,受到了唾棄和侮辱,但他們沒有湮滅內心的純真,當鄰居的孩子誤入雷區的時候,孩子們義無反顧地伸出救援之手。我想這是此部影片的一個伏筆,孩子們的純真的本性與一心想著報復的軍人形成鮮明的對比,是對那些冷血軍人的無聲批判。
那一片沙灘上埋下了納粹的罪惡,也埋下了德國戰俘的屍骨;那一聲聲爆炸喻示一個鮮活生命的結束,也拷問著卡爾的心。當然,卡爾用行動救贖了靈魂,可是那些無情榨取戰俘生命的軍人仍深陷仇恨泥淖。在善與惡之間,仇恨更容易讓人偏向惡。
當然我沒有權利去批判影片中那些軍人的對與錯,納粹給丹麥人民帶來的災難我無法想像,丹麥人民的民族的仇恨我無法親身體會。但我想,戰爭的殘酷不僅在於對兩國人民造成傷害,而且在於民族仇恨的無限加深。德國作為戰敗國,很好的擔負起了戰敗的後果,同樣作為戰敗國的日本,卻始終在拉仇恨。參拜靖國神社、篡改教科書、擴張軍備等等,一系列行為都受到各國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