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吸特樂回來了!--Look Who's Back

希特勒回来了/吸特乐回来了(台)/元首在现代

7.1 / 31,611人    116分鐘

導演: 大衛溫德
原著: 帖木兒魏穆斯
編劇: 大衛溫德 Collin McMahon
演員: 奧立佛麥蘇希 卡嘉瑞曼 法賓布區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Luc

2016-05-05 20:14:18

元首應該去上「金星秀」


當年複製技術誕生時,曾有人擔心假如科學家「復活」了希特勒,將會造成何種可怕的後果。其實從歷史發展和社會學的角度來看,沒有了一戰後紛繁的世界格局,也沒有魏瑪共和國特定的內部環境,阿道夫•希特勒縱然在今天重生,也並非就一定是「反人類的惡魔」。《希特勒回來了(Er ist wieder da)》的立意就是基於這種「希特勒歸來」的假設,就像當年的那部《浪潮》一樣,虛構了一場全民參與的社會實驗。

元首沒有死,他像「終結者」一樣穿越到了今天的德國,保留著標誌性的相貌特徵,那極具蠱惑力的演講天賦,恰恰從「電視脫口秀」開始了又一次人生。同時影片也在時刻提醒著觀眾,「阿道夫•希特勒」又不僅僅是個脫口秀演員,他的突然走紅,證明其觀點和論據具有不小的民意市場,「活在每一個人心中」。假如某天這個「演員」真的從政了,說不定就是下一個勒龐(法國極右翼領袖,曾與席哈克角逐總統大選,影片中也出現了她女兒的採訪片段)。種族主義的遺蹟,並沒有從這片大陸上徹底消失,難民湧入、排外思潮、經濟危機等社會問題所激化的矛盾,很容易成為滋生新納粹的土壤,被希特勒們所利用,到那時,就不只是節目的娛樂導向了。

《希特勒來了》改編自同名諷刺小說,拍攝中採用的「偽紀錄片」手法,讓不明真相的路人流露出內心的一面。「真的有人說愛我,熱情擁抱我」,扮演者希特勒的奧利弗•馬薩齊薩的體會更讓人心驚。對於今天的年輕人來說,希特勒已變成了一個符號化的形象,他的髮型,小鬍子,以及「元首的憤怒」等橋段,都成了一種廉價的喜劇手段,一如在布蘭登堡門的隨機採訪,合影留念的遊客早就忘了他的「恐怖」。

但與卓別林的圓帽,貓王的墨鏡,馬索的白臉等信手拈來的文化符號不同,模仿希特勒的危險性不在表面,《希特勒回來了》揭示了這種商業化消費後的社會割裂。希特勒從醒來,參加電視節目,到最後真相暴露,卻莫名反轉,我們看到劇情始終處於一種台上台下,幕前幕後的「共謀」之中。女台長的默許和縱容,讓人聯想起當年把納粹推上台的容克貴族和資本家們,他們和狂熱的民眾一起催生了納粹德國。整部影片中的明白人,除了那倒霉的記者,就只有年邁的祖母,真正經歷過集中營恐怖的猶太人,才時刻警惕歷史的重演。

隨著經歷過戰爭的一代人老去,德國上下對於納粹的反思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對於希特勒「人性」一面的挖掘,近十年來才逐漸正視(譬如2007年烏爾里希•穆艾主演的《拜見希特勒》),當年的二戰對手,無論是勝利者美國人(《大獨裁者》),還是投降的法國人(《美食家》),則早就在螢幕上戲仿其面部特徵和演講技巧了。

今天的德國假如真出現一個「希特勒模仿達人」,其人格「魅力」必然會被電視和網路媒體放大。諷刺的現實是,影片中的普通觀眾會自發的為他鼓掌,無法剝離他宣揚的「雅利安屬性」,眼見著他影響力越來越大,一如當年,那個被一人一票選上台的德意志總理。

正當默克爾因難民政策焦頭爛額,民眾普遍怨聲載道之際,一部《希特勒回來了》適時的給德國人提了個醒,希特勒從沒真正離開過這片大陸,就在你身邊,向你微笑招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