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鳥--The Birds

群鸟/鸟

7.6 / 209,202人    119分鐘

導演: 亞佛烈德‧希區考克
演員: 羅德泰勒 潔西卡坦迪 緹琵海德倫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Miller

2016-05-07 06:05:42

淺談《群鳥》希區柯克如何刻畫人物和拍攝群戲和對於「達摩克利斯之劍」戰爭的反思.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淺談《群鳥》希區柯克如何刻畫人物和拍攝群戲和對於「達摩克利斯之劍」戰爭的預言與反思.
  

 《群鳥》是一部與眾不同且是有爭議的作品,批評聲在於電影的拖沓,少了懸疑成份和沒有結局的結局,在我看來,希區柯克在對於電影節奏的把握恰當好處.
   


下面都是劇情回顧加上片段解析,不想看的可以跳過::::————————————————————————————————————————————————————————————————————————————————————
  從開始的漫天黑鳥,似乎預測了電影之後的不幸,女主進寵物店之後(這裡希區柯克有客串,就是牽著兩條狗的那個胖子,極容易辨認)碰見了男主並對他一見鍾情,這也是希區柯克電影經常的主導線(金髮女郎,這位女主演與希區柯克的幕後「趣事」這裡就不討論了..).

  從女主到了島之後,並且大費周章的描寫了送鳥的經過,以我的推斷,這裡主要是為了對小島地形的簡單概括和對各個人物的性格:小島上的居民是善良的,把男主一家的特別住址,以及這片子的另一個關鍵人物女老師給扯了出來.

  女主在船上被鳥類襲擊,為了展開劇情,也為之後劇情的大片鳥類襲擊埋下了伏筆,因為受了傷,女主順理成章的進入了女教師家裡休息,並且把另一個關鍵人物,男主角的母親給帶了出來,我們在男主給女主治療、吃飯這兩場戲可以推斷母親是一個比較神經質並且佔有慾比較強的女人,從之後與女教師的談話之後,我們也可以得到確切的資訊,我在想:這個角色是否與《驚魂記》的諾曼貝茨相呼應?《群鳥》(1963)是《驚魂記》(1960)之後的第二部電影.
  
  下面來到了電影的第一場群戲,也是本部電影很重要的一場戲,第一次群鳥圍攻,從鳥類的突然圍觀,到孩子們的驚慌失措,本片用了(忘了)個剪輯,把整個過程給生動的表現了出來.

  本片的第二場戲,發生在男主家裡,大量鳥類從煙囪的突然襲擊,希區柯克把在屋子裡的4個人物刻畫的淋漓盡致:勇敢與鳥搏鬥的男主,驚慌失措的母親,以及保護女兒的女主,最後男主一家落荒而逃,這一個片段也恰然而止.
  
  接著母親到了另一家農場,這也是本片最驚悚的一個場面(原諒我膽小....)從破碎的傢俱,似乎影射了接下來發生的不幸,進入臥室,破碎的窗戶,地下的死鳥和血,希區柯克似乎讓作者明白了什麼,接著,就是屋子主人血淋淋的雙眼,三個剪輯,嚇得母親跑出了門.在這裡,母親的性格也越來越懦弱,也給了女主和母親接近的機會;母親因為擔心女兒,讓女主去學校查看.

  到了學校,似乎一切安靜,孩子們都在有序的讀著書,這也增加了觀眾心裡的不安情緒,女主坐在長凳上吸菸、鳥類的慢慢集結、越來越多的鳥、以及最後女主發現鳥、觀眾前幾場戲的對鳥的恐懼上升到了極致、女教師和女主趕緊呼籲學生疏散,學生衝出教室的場面也成了影史經典鏡頭.

  這是本片的第三場群戲,學生順著坡往下跑,鏡頭再一次對於單個、群體以及鳥類的拍攝,(因為沒學過專業知識,這一段好在哪具體答不上,以後在修改)

  接下來,餐廳的戲,是我最喜歡的一場戲,女主在大聲的通電話,餐廳裡不安的人們,各個人物,善良愛鳥的的老太太,不明真相的餐廳老闆,篤信上帝的顧客,關心孩子的家長,以及對鳥類不友好的酒徒,在餐廳這個小小的地方,矛盾一觸即發,這場戲非常非常的精彩,不僅吊起了觀眾的胃口,與其一起思考鳥類,並且把各個人物的心理、立場刻畫的栩栩如生.最後這場鬧劇由一聲鳥叫打破.

  鳥襲擊的加油站的人,使得漏油,在下游點菸的人指的車和加油站爆炸,這時,鏡頭給了在天空的鳥一個特寫,災難一觸即發,在街上落荒而逃的人,消防車,以及躲在電話亭的女主,希區柯克的神奇之處是:使得觀眾一起參與來體驗這一場災難.

  這場戲之後,女主去了女教師的家,女教師已經倒在了一片血泊之中,這是給我們觀眾們的一個「驚喜」,我還一直以為女教師不會有事呢,男主女兒被順利接回家,接下來就是本片的高潮.

  在外面,男主為窗戶和門設加了木頭,似乎安全了?不見得把,觀眾與之深深的懷疑,這時,母親的性格也全無之前的神經質,最後一場鳥類攻擊:女兒和母親縮在書房裡,女主縮在沙發上,男主勇敢的與鳥類搏鬥,被打開的窗戶,男主被咬的血淋淋的手以及被鳥嘴咬爛的們,增加了觀眾心裡的恐懼,鳥會破門而入嗎?但是這場戲在高潮的時候停止了,希區柯克在打什麼鬼點子??

  下一個鏡頭,大家都勞累的睡著了,唯獨女主沒睡,但是聽到了鳥叫,於是好奇心驅使著女主上樓查看,女主和觀眾的恐懼也上升到了極致,這一段和大衛芬奇的《十二宮》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利用光線來製造壓抑的氣氛,隨著女主的進門,恐懼感上升到了極致,破爛的天花板滿屋子的鳥,這時的女主以及嚇暈,於是一陣剪輯(這裡也無法評價,畢竟不是專業電影學院學生...)女主渾身都是血,這是肌肉之痛的恐懼,渾身的雞皮疙瘩都起來了,樓下的其他人感受到了動靜,把女主救了回來.

  因為女主的受傷,大家決定把它送到醫院,這時男主小心翼翼的開門,看到了滿地的鳥兒,這是人類對大自然的恐懼,最後男主小心翼翼的把大家帶上車,車向著一篇朝陽,開向了遠方..

———————————————————————————————————————————————————————————————
 接下來是對於電影寓意的思考:(全部自己的見解,不喜歡可以討論,忽噴)
  這部電影的拍攝時間是1963年,1963年是什麼個情況啊,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沒錯就是《X戰警:第一站》的背景,當時人心煌煌,各國對於核彈的意見也不同意;希區柯克拍這部電影肯定是有寓意的:
  片頭的鳥,代表著核武器,看起來受人類保護,其實則不然,小鎮上肇事的鳥,寓意著未來失控的核彈,會亂飛,不受人類控制,人類都時候就和電話亭的女主一樣,開始的一隻鳥亂飛就引得驚慌失措了,一枚核彈是小事,100枚就不是小事了,現在地球上的核彈足以毀滅地球100000次了.
  女主第一次被鳥襲擊,鳥撞女教師門,也許寓意著核試驗或者日本那兩次;最後的群鳥飛舞,預示著核武器失控;大家有意的保護著大家,但也無力回天;女兒代表著無辜的百姓;男主代表著急於發展核武,但是不知如何控制的政客;女教師和母親的不合,因為沒有經歷過苦難;最後的一個鏡頭,母親摟著女主,預示著和好,這也說明了,在核戰爭結束後,大家都和好團結一心了,迎著一片朝陽,尋找著自己的新住處.

  本人的第二篇影評,寫得不好可以提出來....歡迎大家討論,拒絕濫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