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阿拉伯的勞倫斯--Lawrence of Arabia

阿拉伯的劳伦斯/沙漠枭雄(港)/阿拉伯的罗伦斯(台)

8.3 / 315,980人    216分鐘 | UK:228分鐘 (director's cut) | UK:187分鐘 (1970 re-release) | UK:210分鐘 (original version) | UK:2

導演: 大衛連
編劇: T.E. Lawrence 羅伯‧波特
演員: 彼得奧圖 亞歷堅尼斯 安東尼昆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未知

2016-05-07 18:51:23

生命里一抹土地黃


    豆瓣里有一篇幾近全面的評論了(叫《五年了,也該寫一寫影評了》),是出於真愛,寫得真好。我看了這部電影也覺得真愛,所以還是想寫,大約「發表也是人的天性」(亞里士多德形上學篇說「求知是人的天性」)。
    4分52秒的片頭,同樣近4分鐘的幕間休息,說明大片和其它一切宏大的事物一樣,是奢侈的,完全不怕浪費——不只是膠片,還有世代觀眾的生命。


    一部沒有女人的電影,一部沒有花、樹的電影,一部沒有雄辯台詞的電影,你甚至不能說它是一部悲劇還是喜劇。或者這應該叫一部史詩電影——就是柏拉圖認為的比悲劇更高貴的,更接近抽象思辨,是「無需身姿的圖解」的藝術。我看到過的令我震撼的電影都是這個類型的,《埃及豔后》是這樣,《十誡》也是這樣。
    五年,40萬人,敘利亞的塵土裡飛揚著絕望的微粒。湛藍的地中海里漂浮著溺死的衣著鮮艷的「艾蘭」(2015年9月)。新聞里古城帕米拉古城的一片殘垣,淘寶上還在熱賣據說是Allepo的古皂,代入今天情境再來看《阿拉伯的勞倫斯》,體會時光的相對論,你以看見他走了,他分明又還在原地!影片裡有兩樣東西為這一片土地作了太貼切的註腳。一是漫天黃沙為背景構成的生活,二是勞倫斯的眼神。
   這片土地,黃沙漫天的土地,衣袂飄飄的人們,一襲黑衣的阿里,一襲白衣的勞倫斯本人,「他是 nothing 井是 everything」,生命的痕跡不可捉摸,二律背反被自然而然地得到證明。紅得沒有隙縫的清晨,藍得沒有邊際的正午,黑色軟如寂寞的夜晚。美學大師宗白華在談到中西畫法基礎和淵源里說:希臘建築使人千載之下瞻賞之猶有無窮高遠聖美的意境,令人不能忘懷。。。。。而中國民族的天才乃借筆墨的飛舞,寫胸中的逸氣。(《美學散步》P202.204)欣賞水墨中國,讚嘆俊朗歐洲,然而我們總更需要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的阿拉伯來完成心靈的catharsis.
    與阿拉伯相稱而使這部影片刻人人們(特別是女人)骨頭的是勞倫斯的眼神,那裡面的一片藍,正如沙漠的下午,意識里也許無時不在上演阿拉伯的前世今生,也許就是這麼空無一物地藍著。還有他的聲音,當他說「My name only for my friends」的時候,像天鵝的最後的歌一樣,柔軟不足以形容其空靈,空靈不足形容其沉靜。美到更高的層次就出現馮友蘭說的負的方法,也就是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

    嗯,作為一種事實來看,這部史詩的電影說了一個真實的故事,而這故事說出了如下的道理:憂鬱的優秀者為開朗的平庸者提供養分,不論是藝術的還是現實生活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