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蛋小姐
2016-05-09 07:00:57
一場善意的命案,一宗荒謬的謀殺
2015年郭富城新片《踏血尋梅》雖然沒有在內地上映,但那時的朋友圈、部落格等各種社交網路似乎都在談論這個電影。
沒錯,這又是一部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而且導演翁子光將其改編得很成功!
誰說改編劇的發揮空間不大,這部電影卻用平實的鏡頭、特別的敘事結構、獨立的視角全方位展現了整個事件的發展過程。不得不說,這是我看過的少數讓我眼前一亮的香港電影。
翁子光是一位真正關注孤獨症的導演,而《踏血尋梅》也是一部真正關注孤獨症的電影。電影中的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孤僻,因此本片關注的反而不是案件的撲朔迷離,而是親情的若有若無以及人性的善與惡。
十六歲的湖南少女投奔改嫁的母親來到香港,在香港她感到莫名的孤獨,她一直有個當模特的明星夢,卻被迫成為了援交少女。在一次性交易中被殘忍殺害。但殺人的理由卻出奇地簡單,因為女孩在兇手耳邊說「我很想死」。
生活在快節奏的香港,大部份人都會感到莫名的孤獨,尤其是來自外地的王佳梅,就像母親總是指責佳梅不要老是說老家話一樣,佳梅在香港也免不了會受到歧視。母親的忽視、同學的排擠讓佳梅覺得生活無助。
十六歲的少女在上網聊天的時候說「活著會痛,活著會恨,活著就會總是想怎麼讓生活變得更好。」佳梅脾氣暴躁,她出去援交,就是想被人重視,想經濟獨立,想有一天可以出人頭地。
母親對她以及她夢想的忽略和對她的不理解與鄙夷都造成了佳梅的叛逆。母親的個性導致了佳梅和姐姐的人生畸形——二人統統未婚先孕,而佳梅則選擇了死亡。
電影分為四個章節,分別從警察、佳梅和兇手的視角展開整個案情,雖然電影貼著懸疑、驚悚的標籤,但其實案件並沒有多少懸疑性,兇手是主動自首的,這似乎降低了案情的難度。
事件只作為一個背景,這或許與其他犯罪懸疑片不同,《踏血尋梅》關注的是當事人——佳梅為什麼選擇死亡,丁子聰為什麼要殺死佳梅?
這兩個問題是電影一直在探討的,插敘的方式雖然有些凌亂和突然,但這並不影響電影的正常敘事,反而更清楚地交代了佳梅的一生。
曾經佳梅也很努力,她想要成為一名模特,說明她不甘平凡。但是夢想與現實總是存在著差距,再加上母親的不理解和父母離異的打擊,佳梅走上這條絕路似乎也變得理所當然。
再說兇手,投案自首已經算是一個奇葩,更何況是故意殺人罪,要判處終身監禁。但兇手的殺人動機卻很簡單,幫被害人實現願望。
被害人的願望就是死……
兇手童年曾經經歷過一場車禍,目睹了母親的死亡,因此他患有嚴重的禍後壓力症候群。但其實與此同時他也患有嚴重的戀母情結。
童年陰影讓他從此不再喜歡人這種生物,他說再次投胎千萬不要為人,他殺死佳梅也是因為太過喜歡,不忍心讓佳梅做人。
這場謀殺真的十分荒謬,但卻十分感人,居然讓觀眾對兇手產生了一絲同情和憐憫。
電影中的每個人都是可憐人,包括臧警官。因為離婚而很少見到女兒,唯一能陪伴女兒的卻是接送女兒上補習班,親情的缺失讓臧警官顯得十分憔悴和迷茫。
臧警官後來冒充佳梅給佳梅父親發簡訊,也是因為他深知父親思念女兒的痛苦,他是抱著同病相憐的心態面對的,但同時佳梅父親要更加可憐,因為至少臧警官還能見到女兒,但佳梅父親卻再也無法見到佳梅了。
人都是會不由自主地保護弱者,這是人性的善,同時也是人性的惡。
臧警官總是要在破案後拍下照片,電影中也有鏡頭表明臧警官家裡一牆的合影,這是臧警官對職業的熱愛也是他孤獨內心的外顯。
電影結尾看似平靜溫情,但其實是更加有力的一擊。佳梅家中牆上的海報是佳梅的心願,她想要拍出美麗的照片,但到死都無法實現。
唯一一次有機會出境卻是拍攝了市政家暴的廣告,她在海報上醜陋無比,片尾的海報正是對佳梅的諷刺。
看完《踏血尋梅》,心中無限感慨,更是想起了松子人生的最後一刻——生而為人,我很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