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吸特樂回來了!--Look Who's Back

希特勒回来了/吸特乐回来了(台)/元首在现代

7.1 / 31,611人    116分鐘

導演: 大衛溫德
原著: 帖木兒魏穆斯
編劇: 大衛溫德 Collin McMahon
演員: 奧立佛麥蘇希 卡嘉瑞曼 法賓布區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frozenmoon

2016-05-09 19:15:42

地獄的火焰從未熄滅


(文/楊時暘)
    這部大熱的《希特勒回來了》或許是最與眾不同的穿越戲。其實,德國拍攝這樣的電影,是需要勇氣的,畢竟,希特勒無論於德國的本國曆史,甚或人類歷史,都是一個過於特殊也過於敏感的符號。畢竟,更多的有關於他的作品都是可以想見的樣貌。讓他穿越回當代的德國,透過他的眼睛和言行,透視當代歐洲的現實、問題和人心,是一件冒著巨大風險的事情。但這部電影並沒有隻停留於這個題材的噱頭層面,而是在一種插科打諢的氣氛下,觸及了德國和歐洲當代社會諸多實際的問題。
    像所有穿越戲一樣,這部電影裡的穿越橋段也無比生硬,不然,還有什麼辦法呢,這本來就是一種硬拗的梗。希特勒突然在一棟普通民宅旁邊的綠地上醒來,身上穿著軍裝,腦子裡還殘留著炸彈和機槍的轟鳴,但他轉頭看到了幾個踢足球的孩子,傻乎乎地望著他。路上一片安寧,別說殺伐之聲,連大聲喧譁的人都沒有。這個男人就此迷惑地開始了自己的遊蕩,人們把他當做了街頭模仿秀藝人,各國遊客舉著手機與他合影,有人驚訝,有人鄙夷,有人困惑,但更多的人喜形於色,人們把這一切娛樂化了,即便後者是眾人皆知的戰犯,一個被描述為惡魔的符號,但是這並沒有影響人們消費他的熱情。這個場景成為了第一道反諷的入口。
    在當代德國還魂的希特勒和一個失敗的電視記者相遇了,他們合作進行了一次遊歷式的拍攝,希特勒成為了採訪者,用他奇特的思維問了眾多古怪的問題,有時啼笑皆非,有時引人深思,他也向人們闡釋了自己的想法,詭異的是,他的那些瘋狂的想法在當代歐洲得到了廣泛的回音和反饋,之後,這個奇怪的人被請上了各種真人秀和新聞節目的嘉賓席,暢談了他對於國家的觀念。人們突然發現,有一些東西,被這個能言善辯且極具蠱惑性的男人點燃了,曾經那些人們本以為早就熄滅的炭火,其實一直在灰燼下等待著時機。
    這部電影的有趣之處在於,用純虛構甚至荒唐的方式深入了那些平時不便談及的現實問題,諸如人們對於種族間的矛盾分歧,諸如最近一段時間尤為明顯的湧入歐洲的難民潮所帶來的社會問題,諸如面對福利國家的懶散,是否需要更集束性的強力等等。這其中的一些內容囿於政治正確的文化壓力,另一些由於長此以往的慣性使然,人們找不到渠道去談論,或者覺得即便探討,也終究無效。一直以來,都缺乏一種機制,讓人們得以審視自我。而這個戰爭狂人形象的突然降臨,成為了一個破冰者,他沒有任何言論顧忌,在驚世駭俗的同時卻也戳破了很多人們一直遮掩不提的東西。
最初,人們都把這一切當做一種「戲劇安排」,一直覺得,這個人肯定是一個超級模仿秀演員,他只是用這種方式,給人們帶來娛樂以及思考。但是後來,那個落魄的記者發現了真相,知道了他是真正的希特勒。他感到恐懼,決定殺死他。
    在天台上的那段對話成為了這部電影最基礎的核心。「所有人都是怪物嗎?他們不過是平凡的人。但是是他們推舉了我。」希特勒這樣說。記者一次次開槍,但希特勒一次次復活,這場戲中戲的魔幻場景,其實近乎導演跳出來做直抒胸臆式的評論了。這種對於集束之權,對強者的崇拜,是根植於我們心底的,總會在一些時候走向極端,走向極端的地基一直沒有喪失,只是被壓制,當一些問題浮現,人們不知道方向的時候,強力之人總會有機會重整旗鼓,歷史的災難不只是偶然,它其實有著深刻的人性基礎。
    這部作品之所以能被廣泛討論,就是因為,它不但用一種荒誕的方式呈現了一個嚴肅故事,而且更不避諱地刺破了那些歐洲當下必須直面的真問題,更重要的是,它在最後仍然回歸了一部嚴肅作品的警醒性,它仍然像一部警示錄那樣散發著批判效用。
    希特勒又一次成為了這個時代的名流,被粉絲圍繞,被追隨者熱捧,幾乎開始複製當年的一切。但是那個試圖殺死希特勒的人,卻被關在了精神病院裡。
    導演沒想更隱晦的闡釋自己的觀念,而是明確地給人們一次告誡。曾經,人們如何陷入迷亂,如今仍然有可能重蹈覆轍地再度迷失。因為在一切走向失控之前,看起來是那麼有序,那麼美妙,那麼充滿希望。更何況,如今,這一切對於集束之力的吆喝還都鑲嵌著娛樂主義的花邊,這會讓人們覺得,一切都沒有那麼危險。但最後一幕,當那個板著臉的男人坐在敞篷車裡巡視街巷的時候,你有沒有感受到寒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