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惡女訂製服--The Dressmaker

裁缝/恶女订制服(台)

7 / 66,764人    118分鐘

導演: 喬瑟琳摩浩斯
原著: 羅莎莉漢姆
編劇: P·J·賀根 喬瑟琳摩浩斯
演員: 凱特溫絲蕾 連恩漢斯沃 雨果威明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提燈童子

2016-05-12 22:33:13

物慾社會的縮影-向拜物主義和極端利己主義的告別


看了劇情簡介,我以為這是一部復仇片。少年多受欺凌,衣錦還鄉來狠狠甩惡人們幾個耳光,豈不快哉。緹莉的母親開始以為緹莉回來是為了復仇,所以對女兒十分抗拒。
隨著劇情的推進,緹莉的善良和人物互動的脈脈溫情讓人如沐春風。緹莉給「惡人們」做衣服的時候,心裡真心替緹莉不值,何苦。
除了調查舊案而獲得「自我救贖」,緹莉想要鎮上的人們「接受她」。
再來看一下整部電影的人物構成。
A面:鎮中心的上流階層,也就是那些惡人們。
        ①Evan,以極權和資本結合的法官為首,女主的生父。
        ②雜貨店一家,「周旋於商業圈」
        ③威廉母子,典型的沒落貴族。有光鮮亮麗的外表和遊學經歷,然而剛出現就被雜貨店的帳單甩了一耳光。理所當然地娶了雜貨店女兒,也就是債主。
        ④醫生、教師、警察,他們附庸並服務上流階層。最具諷刺地是警察最後通過認罪來獲得自我救贖,其實也就是像徵「平等」的法律體制與金錢權力的博弈結果。
B面:小鎮的邊緣人 手工業者與農民
        ①緹莉一家 裁縫
        ②Teddy一家 父親是掏糞的
               
緹莉作為一個被社會邊緣化的人企圖通過努力而獲得上流社會的認可和接納。結果當然是失敗的。
因為所謂的上流階層要嘛有權力要嘛有金錢,要嘛代表著榮譽。而緹莉最後在他們看來也還只是一個手工業者。
那麼緹莉最後獲得了自我救贖了嗎?
兇殺最後其實是自殺,緹莉卻依然被詛咒。因為惡還在,權力和金錢產生的惡。
Evan的死亡象徵著權力的崩塌,熊熊大火焚滅了物慾的罪惡。

另外影片中的兩個符號:南太平洋(沒看過) 麥克白
 莎翁的麥克白就是對極端利己主義和拜物主義的批判與諷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