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冬--Seven Days

冬/七天/SevenDays

6.2 / 47人    73分鐘

導演: 邢健
編劇: 邢健 劉覲愷
演員: 王德順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蘇團兒

2016-05-21 06:02:33

孤獨是心中的一匹獸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孤獨是一匹衰老的獸/ 潛伏在我亂石磊磊的心裡/ 背上有一種善變的花紋/ 那是,我知道,他族類的保護色/ 他的眼神蕭索,經常凝視/ 遇遠的行雲,嚮往/ 天上的舒捲和飄流/ 低頭沉思,讓風雨隨意鞭打/ 他委棄的暴猛/ 他風化的愛
——《孤獨》,楊牧
 
邢健導演處女作、榮獲2015年蒙特婁國際電影節「最佳藝術貢獻獎」的黑白電影《冬》昨日召開上映發佈會,定檔6月19日父親節。本片主演是年屆八十的啞劇藝術大師王德順,長達70分鐘的影片中,沒有一句台詞,憑藉到位的肢體語言渲染出嚴酷荒涼的環境裡,一位老人內心的複雜情感變化。
故事發生在東北深山漫天的風雪中。雪在這裡不是溫柔如柳絮,而是堅硬刺骨的晶體,狂風吹過,雪原如海,盪起冰冷絕望的海浪,黑漆漆的樹叢如同孤島,在雪海中隱現。狂風吹雪是影片持續不斷的背景音。在這裡,生命頑強而悽苦地掙扎延續。
 這是一部不怕劇透的電影。劇透可以告知情節,但無法傳達觀影的觀感。《冬》的情節線十分簡單,甚至沒有鮮明的故事,更像是在展示一場變化的情緒。老人的肢體動作和聲音表情、精簡但恰到好處的配樂、暗藏心機的攝影剪輯將那股嚴酷自然下人的壓抑、煩躁、孤獨感傳遞出來。
導演說,這部影片講述的是一位孤獨老人在雪山中與魚、鳥、小孩發生的情感故事。我想這更是一部討論孤獨的影片。故事起始於鰥居老人的孤獨起居,終於所愛之人幻影的出現,其間所有的相遇最終都零落收場,冷峻的自然和人心一起在吞噬生命,圍繞老人發生的因緣際會如同一場精妙的輪迴。
 老人與魚、小鳥和小孩的關係,就像《小王子》中的狐狸和小王子,原本無關的個體,因為有了情感,而變得特殊,甚至成為精神與生活的支柱。狐狸教給了小王子什麼是馴養,感情的聯繫一旦建立,狐狸不再是跟成千上萬隻別的狐狸毫無兩樣,小王子也不再是跟其他成千上萬男孩毫無區別,他們仍然是狐狸和男孩,但對於彼此來說,卻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彼此需要的對方。馴養帶來一種依賴的幸福感。但是在《冬》中,馴養的結束不是生離而是死別。
起初老人在寒風裡枯坐釣魚,釣上的魚被妥善地養在玻璃魚缸中,用稀飯餵飽後再放回冰窟里繼續垂釣。然後一隻垂死的小鳥被老人救起,成為他生活中一抹歡快的聲音。一人一鳥相依為命,鳥兒在老人屋裡搭巢,為老人捉蟲,鳥兒走失時老人冒著風雪漫山尋找,找到後包在帽子裡小心帶回。因為喜愛這隻小鳥,老人把魚殺掉剁碎想餵鳥,沒想到鳥兒被小孩抓走。隨後,捉鳥小孩成了老人新的支撐,老人在小孩的陪伴下久違地大笑,他似乎將小鳥忘在腦後,做了彈弓打鳥烤熟給小孩吃。然而不久小孩也離他而去,孤獨重新籠罩老人,他甚至開始產生幻覺。
 老人在追尋小孩的途中,從冰窟里撈出了小孩的帽子,而那恰恰就是一開始老人釣魚的冰窟。鮮活的生命從這冰窟里躍進老人的生活,最終又消逝在同一個終點。從魚到鳥再到小孩,闖進老人生活裡的陪伴越來越複雜和重要,但在維繫新的陪伴時,老人卻要將上一場緣份作為獻祭。人生亦如是呵,在追著新的目標、沉迷於新的陪伴時,不覺忘記甚至摒棄了曾經的珍惜之物,可是到頭來,人還是不免面對深深的孤獨。
再次一無所有的老人重新回到孤獨,但與之前孤獨中帶著思念的輾轉反側不同,經歷得而復失之後的孤獨伴隨著巨大的悲痛。老人在悲傷的恍惚中,魚兒回到了缸里,鳥兒依舊嘰喳,妻子還是年輕的樣子,躺在他精心鋪好的被褥上,溫柔地摩挲他的臉龐。就像賣火柴的小女孩幸福地死在火花的幻影里,老人在此刻也許終於擺脫孤獨,化鳥而飛,在梵音唱起時,飛過雪原高山。超脫人的肉身,這似乎是唯一逃離孤獨的辦法。


註:本文供稿公眾號影視獨舌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