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大夢想家--Saving Mr. Banks

大梦想家/拯救班克斯先生/拯救班克斯

7.5 / 170,108人    125分鐘

導演: 約翰李漢考
編劇: 凱莉馬修 Sue Smith
演員: 湯姆漢克斯 柯林法洛 艾瑪湯普遜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冷冰冰的微笑

2016-05-21 08:04:24

Saving Mr. Disney


講述一個童話故事,有時就像天使編織一個夢境,有時就像蜘蛛編織一張捕獵的網。鮮花和糖衣是童話不變的外殼,但是其中隱藏的卻不一定是珍珠,反倒有可能是毒藥。

正如迪斯尼的所有作品一樣,這部關於電影的幕後電影——不論其拍攝的真實動機為何——需要一個感人的主題。愛與救贖。當你選擇這個題材來講述故事的時候,你永遠不會犯錯。或許你會顯得老套和膚淺,就如一般,但至少你不會無話可講。當觀眾走出影院時,他們會帶有一種滿足感和昇華感,這一點就能夠為你保證票房。

必須承認做的十分出色,它將一個電影的改變拍攝過程成功的轉換為一個女人對自己父親的救贖歷程,不管這兩者之間到底有沒有一絲一毫的關係。通過迪斯尼,也只有通過迪斯尼,女主角才完成了對自我的原諒和對父親的救贖。臨近影片結尾,女主角在影院裡看著這齣1964年的歌舞鬧劇,被「感動」的淚流滿面,這時Mr. Disney滿意的伸手搭向女主角的肩上。多麼完美。Mr. Disney又一次塑造了夢想,Mr. Disney又一次拯救了世界。阿們。

多麼荒謬。如果你仔細想一想這裡的邏輯的話。

· 一個女兒需要去原諒自己的父親嗎?

· Mr. Banks需要被救贖嗎?

· 假設Mr. Banks需要被拯救,難道女作家在自己的寫作中不是已經做到了這一點嗎?難道僅僅被Disney先生拍攝為電影,Mr. Banks才能升入童話的天堂?

· Disney先生二十年如一日的糾纏女作家,難道不是因為她的作品擁有獨一無二的魅力?究竟是女作者的寫作賦予了電影生命力,還是電影賦予了Mr. Banks生命力,這裡的因果難道不是顛倒和混亂的嗎?

從影片一開始,我們就可以看到製片方滿滿的惡毒和恨意。很少有機會見到一部影片的女主角在出場時就被如此醜化。古板,刻薄,神經質,種種可能的標籤一股腦貼向女作家的身上,可見迪斯尼對於女作家的恨意之深。1964年的矛盾和爭執,給迪斯尼留下的恨意竟然持續了半個世紀未曾消退,直到女作家辭世,還要拍攝這樣一部電影來對她進行羞辱。

更可笑的是,這種羞辱,居然是打著愛與救贖的名義的。何其諷刺!

我尚未讀過的原著,也尚未看過1964年的,因此我不能評價電影和原書間究竟存在多大鴻溝。但有一點是清楚的,僅僅從本片末尾的一些片段來看,1964年的無非是當時那個年代電影風格的一個縮影:

充滿了荒唐和愚蠢場景的一場歌舞鬧劇。

浮華的場景。不真實的動畫和特效。裝腔作勢的主演。矯揉造作的演技和台詞。

塞林格在里說「我最痛恨電影,你最好提都不要向我提起」。至少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限於當時的技術和手法,這句話是絕對正確的。塞林格畢竟是聰明人,終生拒絕出售電影改編權。有幸於此,霍爾頓考菲爾德對於讀者仍然是存在於文字之中的一個偶像和符號,而不是電影裡某個淺薄男明星的一張假模假式的臉。

而相比於塞林格,女作家則是不幸的。經濟壓力迫使她出賣自己最珍視的人物,在好萊塢電影巨頭的壓制下完全違背她的初衷和本意,所有的意見全部被無視,而事隔幾十年後,竟然還要被迪斯尼再拍一部幕後電影來羞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