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倒帶人生--Mr. Nobody

无姓之人/小国民尼谟(港)/倒帶人生(台)

7.7 / 246,700人    141分鐘 | Canada:138分鐘 (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157分鐘 (Director's Cut)

導演: 賈柯凡多梅爾
編劇: 賈柯凡多梅爾
演員: 傑瑞德雷托 莎拉波利 黛安克魯格 萊斯伊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巧遇安徒生

2016-05-21 22:16:07

我們總渴望好的結果,卻又往往猶豫不絕


    最近身邊的一個朋友推薦我看一下這部電影,按他的說法,這部電影劇情跳動很快,而且內容很能引發人的思考。

週末閒來無事,我細細品味了這部電影。其實每個人或許小時候都像主人公一樣,擁有鴿子的迷信,認為自己想的事就是真實存在的,認為自己能夠預測未來。在對未來不確定的情況下,我們都希望事情能隨著好的方向發展。我們喜歡對未來做各種假設,又推翻各種假設,為的就是尋找最優的選擇方案。

首先梳理一下劇情:

在未來,一個瀕臨死亡的最後一個凡人尼莫在被催眠的時候,在被記者採訪的時候,回憶起他零星的記憶碎片,此時人們也在考慮是應該讓他自然死亡還是用科技強行讓他活下去。

故事的始端是一個嬰兒的出生,一家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可是,父親的車撞倒一位推嬰兒車的婦人(估計要賠很多錢),之後某天,尼莫發現媽媽在外面有了情人,當然情人就是安娜的父親,此後,父親和母親離婚了,尼莫必需要選擇跟母親生活還是跟父親生活。

在車站,母親上了列車,主人公記不清到底是跟著母親上了車還是留下來跟父親生活在一起。這裡會出現記者提問,表示在這件事上主人公的模糊性。


與母親生活後,母親將情人約到家中,但是,尼莫在餐桌上預測了這位情人的死亡,鬧的氣氛不愉快,在學校,班上來了一個轉學生,沒錯,就是安娜。在認識安娜後,在海邊,尼莫沒有下海,遇到兩個選擇,一是說自己不跟傻子一起玩,最後的結果就是長大之後遇到安娜和她的孩子們,這顯然是尼莫不情願的,於是尼莫告訴安娜自己不會游泳,得到了安娜的同情,擦出愛的火花。安娜與她的父親一起住到尼莫的家中,尼莫與安娜正式相愛了。


當然除了與母親生活在一起之外,尼莫可能與父親生活在一起,尼莫的生活非常辛苦,外出打工,回家後還要照顧生活不便的父親,閑暇時寫科幻小說(他覺得自己能預測未來)。在酒吧見到了艾莉絲,艾莉絲身邊還有一位男士,酒吧出來後,尼莫答應把艾莉絲的骨灰撒到火星。第二天騎著摩托車在艾莉絲家門口等待,卻發現艾莉絲與其他男人在一起,就是之前在酒吧見到的那位,於是,尼莫打算騎摩托車自殺,最終成了植物人。(中間有個插曲,尼莫開車回家的途中墜河溺死,從影片的後面應該能推測出這個尼莫是安娜的丈夫)。於是尼莫希望在艾莉絲家門口只見到艾莉絲一個人,沒有那個男的,尼莫鼓起勇氣表白,無奈被拒絕了,於是尼莫決定與今晚第一個跳舞的人結婚,就是吉妮,與吉妮結婚後,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生了孩子,生活富足,可是這種生活讓他覺得沒意思,或許他沒有正真愛過吉妮,他十分痛苦,天天想著自殺。

無聊的生活讓主人公又覺得之前與母親的生活不錯,還能與安娜相愛,於是記憶又回到與安娜相愛時,可是此時尼莫與安娜的戀情被發現,即使不是親兄妹,還是被認為是亂倫。安娜的父親帶著安娜離開了。此時安娜十五歲。尼莫也搬家了,有了新的生活。


時間切到若干年後,尼莫荒廢了生活,天天思念著安娜,安娜也思念著尼莫。

似乎這種生活不對勁,主人公想到要履行諾言,踏上火星旅途,也想到變成植物人之後的種種,想到艾莉絲。或許,當時在門口就不應該給艾莉絲拒絕的機會,強行示愛,這樣尼莫如願以償,不會去騎摩托自殺,與艾莉絲結婚了,還有了孩子。可是不幸的是艾莉絲卻得了精神疾病。

與艾莉絲的生活似乎並不幸福,尼莫想到之前的生活,也就是安娜走後,自己也有的新的生活後,若干年後,假如遇到了安娜,生活是不是變得幸福了呢。可是在遇到安娜之後,安娜卻說已經不習慣去愛了。安娜給了尼莫自己了號碼,說兩天後燈塔見,可是下雨了將號碼打濕了,尼莫能做的就是日日夜夜在燈塔等待,由於尼莫能預測未來,他預測到了安娜出現的地方,並在那裡畫了個圈。接下來又是無盡的等待。

或許當初在與艾莉絲結婚的時候就沒有幸福的生活,而是經歷了一場車禍,艾莉絲死了,自己也毀容了,毀容的自己始終記得自己的承諾——將艾莉絲的骨灰撒到火星,於是進入的科學研究。

下面講到每個故事的結局了:

1.尼莫與吉妮的一起生活,尼莫還在找方法自殺,終於,能預知未來的尼莫知道了有人會被暗殺,於是冒充那個人,終於在浴缸中被殺死了。

2.尼莫與艾莉絲婚後出了車禍,毀容後的尼莫將艾莉絲的骨灰撒到了火星。


3.尼莫與艾莉絲幸福生活了幾年,但是艾莉絲得精神疾病了,艾莉絲決定離開尼莫了。

4.科學家尼莫看到同事的車從河裡撈起,參加了追悼會,同事的妻子居然是安娜。這裡已經到故事的後面了,記憶越來越混亂了,分不清淹死的是同事還是自己。



此時投票結果也出來了,大家決定讓尼莫自然死亡,而不是用科技強行延長壽命,這是對生命的尊重。

最後記者搞不清哪個故事是真實的,尼莫卻說每個故事都是真實的,我們其實都不存在,只是9歲孩子的想像。

對於故事哪個是真實的,影片留了個懸念,讓觀眾自己猜測尼莫到底做了什麼選擇,大多數人認為尼莫跟母親生活在一起,因為影片最後安娜來到了自己畫的圈中,兩個人生活在一起。但是我根據影片給的細節,得出,尼莫此時還在九歲,還沒有做出選擇。As long as you don』t choose, everything remains possible.只要你不做出選擇,一切皆有可能。尼莫此時並沒有做出選擇,沒有跟上母親的列車,也沒有留下跟著父親。在影片的最後,尼莫離開了車站,跑向了野外,拾起一片落葉,吹向空中。在棋局裡,這個叫「被動限制」,唯一可行的走法,就是不動。



尼莫沒有做出選擇,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一個9歲孩子的想像。Most of the time nothing happened...like a French movie.大多數時候,什麼也沒發生,就想一部法國電影。但是從最後的安娜來到自己的圈中,表示尼莫在尋找一個最好的結局,簡簡單單一個九歲孩子對幸福的嚮往,對愛的朦朧的認識。


每個人都在不同的選擇中徘徊,我們總是憑藉自己的想像去判斷每個選擇之後會發生的事,用自己的習慣性思維去探索,並認為自己的預測是符合事實依據的,從而做出自己認為的最優的選擇。可是,未來總是難以預料,在這個充滿變數的世界裡,沒有人會知道接下來發生什麼。我們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鴿子的迷信,當然這種迷信在很多時候確實幫助我們判斷了一些問題,解決了一些問題。但我此刻想說的是,當你在做出選擇後,發現不如人意的時候,不要去懊悔自己為什麼不換個選擇,首先,世上沒有後悔藥,其次,你或許在鴿子的迷信中,你所認為的比較好的選擇或許比你現在遇到的更加糟糕。人生路上,不要怕,不要悔。


以上就是我對影片的認識,不過矛盾還是存在的,比如九歲孩子的想像中有成人內容,或許國外孩子的對性的認識比較早吧。個人還是非常喜歡主人公與安娜的愛情故事的,估計在那次游泳中,就燃起了愛的火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