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玄兒

2016-05-24 05:29:58

坎城神片:金棕櫚種子選手《托尼·厄德曼》口碑爆贊,一場令人笑Cry的裸體生日派對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2小時42分,是這部影片的長度。其中的某些橋段,令人每每想起,都會像個傻子一樣,呵呵的偷笑。這部於坎城第三天晚上首映的德國女導演作品《托尼·厄德曼》,在小玄兒第五天離開法國的路上,看到了前方小夥伴發來的場刊打分表。電影《托尼·厄德曼》那一列里,滿滿的四星,均分高達3.8。不禁令人猜想,難道坎城剛剛過半,主競賽的金棕櫚就已經出現了?



(難道小玄兒只去了4天,竟然沒有錯過金棕櫚?)

如果論裸露的場面,在坎城口味的電影裡,那幾乎是部部都有,可謂是:片片都脫。話說一場「裸體派對」真的不算什麼,而這位德國女導演:瑪倫.阿德,處理的這部《托尼·厄德曼》,卻因為整體揮灑著冷幽默的氣氛,在寫實的鏡頭下,劇情不斷夯實父女之間的鴻溝,用幽默和惡作劇修復溝通的橋樑。最終讓被工作壓得喘不過氣的女兒:伊尼斯,上演了這場令人笑到淚奔的裸體生日派對。



(以下內容涉及劇透)

前2小時的鋪墊,都講了什麼。

不管怎麼說,這部電影將近三小時的時長,要不是坐在電影院裡,在家中可能真的很難集中三小時的精神看完全片,抑或未來該片被金棕櫚加冕,可能會有更多的人關注。在影片的前1個半小時裡,也就是普通電影已經結束的時長里,女導演:瑪倫.阿德,還在精心的描繪女主角和男主角,這對父女的人物肖像和性格特點,以及他們之間,越來越激化的矛盾關係,如何循序漸進地走向另一種可能。



影片介紹里說,父親突如其來的造訪,打亂了女兒忙碌的生活,而時間久了之後,女兒意識到,自己的生活里,其實也缺少不了父親的陪伴。這段需要治癒的父女關係,之所以沒有走向俗套的路線,有賴於同樣參與了編劇的女導演:瑪倫.阿德,對於父親另一個虛擬角色:托尼·厄德曼的塑造。



托尼·厄德曼:一位卻脫離了父親角色侷限性的人物。

首先,這段父女關係平淡無奇的展開,父親的伴侶:一條老狗去世了,於是他出現在女兒出差工作的地方,前來探訪。還特意贈送了提前準備好的生日禮物:「起司擦」。這對於肯本沒時間下廚房的女兒來說,基本就是廢物一件。而女兒忙碌的職場生活,令她焦慮不堪,每日奔波於建設客戶關係與自己的重要提案中。



然後,直到有一天,累到一睡不起的她,因為父親心軟沒有把她叫醒,從而錯過了重要的事情。她對父親大發雷霆,任性耍脾氣。父親只能乖乖收拾行李,準備離開。女兒也沒有辦法,撒出去的氣也收不回來,反而在收拾沙發床時,不小心把大腳趾甲掀翻了,而她與活寶父親的糾葛,就像洗不乾淨的血跡一樣,再沒有斷過。



對於女兒來說:襯衫髒了就根別人換一件,而對於父親來說:自己不受歡迎了,也可以跟別人換一個身份嘛!於是父親並沒有離開,而是把自己換了一個角色:「托尼·厄德曼」。一個對於女兒來說,全新的朋友角色。他可以肆意的跟蹤女兒,和女兒出現在同一家夜場喝酒,和女兒的朋友們聊天,甚至是惡作劇女兒的頂頭上司。自從有了托尼·厄德曼,父女兩個人反而開始逐漸有了「默契」。



在外界的場合下,父親惡作劇在前,女兒打圓場在後,兩人總算是讓朋友和同事,都認識了這位,並不存在的人物角色:托尼·厄德曼。而這位自稱是女兒「生活指導」的托尼·厄德曼先生,一次又一次讓女兒的工作生活,陷入尷尬之中。從而凸顯出父親的荒唐,女兒的無奈,冷峻嚴肅的鏡頭下,滿是荒誕和喜劇的色彩。托尼·厄德曼的跟蹤無處不在,讓女兒各種頭疼,最後乾脆出門上班帶著他,省得他又從不知道從哪個鬼地方里,冒出來嚇人。而這樣的特權,是父親所沒有的。



性冷淡女主角,繁忙的日常。
 
影片中女兒:伊涅斯的扮演者:桑德拉·惠勒,是德國很有名氣的女演員。她全片的職業裝打扮,電話不停接,一個重要的會議接著另一個。團隊也只有直屬領導和一個秘書秘書兼助手而已。幾個人在緊張的進度下, 一起應對陰晴難測的客戶領導層。影片結尾,她提及自己是在麥肯錫工作,未來還會去新加坡和其他地方工作。她任職的全球調查公司,致力於企業內外事物的解決方案。而女兒:伊涅斯,就是那個幫助企業,解決大小問題的人。



她每天單打獨鬥,日夜在外面跑動,除了方案的撰寫提報,還要維護客戶關係,同客戶妻子吃飯、買東西,各種社交等等。摸清客戶關係的脈絡,再同老闆匯報,商量對策,做出自己的規劃。影片對於女性職業工作者的刻畫,某種程度上,用導演的說話,她其實也是一位典型男性工作者的形象。以小玄兒之前在4A工作的經驗,這部影片刻畫的職場,不僅僅是真實那麼簡單,還很細節。



而女演員:桑德拉·惠勒的獨特氣質,平緩的眉宇間,經常目瞪圓睜的表情,令人感覺她是個非常嚴肅,需要認可,又遇上工作瓶頸的企業中層。而高層對她的期望和客戶壓力,都令她夾在中間左右不是,逐漸被壓抑的沒了自我,沒了生活。而這樣的困境下,父親突然介入自己的生活,甚至是工作中,讓她面臨了更加尷尬的境地。比如好不容易送走父親,同朋友喝酒吐槽,卻發現他就在自己身邊偷聽;抑或是在自己重要的工作日當天,被父親用手拷的惡作劇搞死,兩人無法分開。



影片中女主角的性關係也很快被揭開,原來只是身邊的男同事一枚,可見她朋友圈之窄小,只能吃吃窩邊草。並且對於該男性的需求,也是她做主導地位。她像男人的角色一樣,決定兩人是否可以出現在同一個場合,決定什麼時候見他,發生什麼樣的性關係。她在生活中的一切,都要做主導地位的掌控者。但是她依然孤獨,不快樂,被生活和工作壓榨自己的內心。



父女情的矛盾點,幽默化解一切。

父親「托尼·厄德曼」與女兒:伊涅斯,兩人在多日的相處下形影不離。而父親也開始越發的放肆起來,開始了自己「泡妞」的計劃。這裡令人想起李安的早期的《推手》,父親躺在床上,默默對兒子說:「咱們能不能去北邊的活動中心啊?」,潛台詞是:「去有某某阿姨在的活動中心吧。」。而在這部電影中,父親以「托尼·厄德曼」的身份在酒吧里,謊稱自己是德國大使認識的氣質奶奶,正好舉辦家庭派對:慶祝復活節。

父親便不請自來的上門拜訪,堅稱女兒是自己的秘書,兩人學習彩蛋,甚至在女兒強烈要求離開的情況下,父親堅持要彈琴,讓女兒獻歌一首。於是影片第一處,全場熱烈鼓掌的橋段就出現了。一首《Greatest Love of All》,女主角從悻悻的低吟,到逐漸被歌詞和旋律感染,自己開始放聲大唱,高潮處頻頻吼破喉嚨,但是下一句又能準確的落在調上,漫長的唱完了整首歌曲,最後簡直成了心靈的吶喊。



這位女演員獲得的掌聲,甚至比早上大導演:布魯諾·杜蒙的新片《瑪.魯特》中,朱麗葉.比諾什的癲狂派演技發揮,獲得了更熱烈的掌聲。這位飾演女兒伊涅斯的女演員,必須是今年金棕櫚:最佳女演員的實力競爭者!



而影片在這時,也已經過去了近乎2個小時,不知覺中,觀眾看著這兩位主人公,走過了很多磕磕絆絆,啼笑皆非的旅程和事件。而影片越是在尾聲的部份,接近高潮的橋段,越是直線下滑的喜劇路線,令人忍俊不禁。伊涅斯在靈魂獻唱之後,丟下了父親,憤怒的跑回了自己的公寓,忘記了當天其實是自己的生日派對,於是回到家中盛裝打扮。而她那條,自己穿不上,又脫不下的小禮服裙,就像她把自己放進的侷限的,只有工作的人生一樣侷促。



於是,但她憤恨脫下衣服,給狂按門鈴的同事開門時,她還沒有來得及穿上下一套。第一位到達的女同事,頓時看得面露難色,一時間請客入室,一段尷尬的客套開場白後,女主角發現,不穿衣服和大家交流,反而挺好,心身舒暢,並且那些穿著衣服的同事,看起來都比裸體的她,更緊張。

於是,當第二個客人按門鈴時,她看也不看是誰,就開門了,結果卻是自己的頂頭上司—— 一位中年男性。瞬間的尷尬過後,女主角遞給了老闆一個口袋說:「對,這是個裸體派對,你知道的,有利於團隊建設。」,之後老闆像吃了死蟑螂一樣,沒了以往的壓力感,默默的拿著口袋離開了。

而屋內的女同事一聽,就瘋了,以自己不夠開放唯由,草草離去。伊涅斯反而落個輕鬆,乾脆躺到在了床上一睡不起。而又一串急促的門鈴聲把她吵醒,她耗了很久,終於爬起來開門時,發現門口原來站著裸體的女助理,而此時女主角剛剛穿上睡衣,小助理無辜的看著她說:「聽說是裸體派對,所以我就。」,於是伊涅斯不得不把剛穿上的衣服,又脫了,此時全場已經爆笑到瘋。

短暫的拆禮物時間過後,又有人客人到來,正想著誰那麼倒霉,門之後竟然是脫光的男領導,手裡拎著一個紙袋子,擋著關鍵部位,一副為了團隊建設,不得不自我犧牲,豁出去的架勢。這三位之前一起奮戰的同事,此時可以赤身裸體的站在一起,其尷尬和歡喜效果不用言說,笑到淚奔。



而不一會兒,又來了一位客人,這次雖然不是裸體的同事了,但是怪笑程度真的是殺人級別。父親弄來一大堆假髮,給自己做了一身巨型猩猩一樣的演出服,毛髮厚重逼真,還有個巨型的頭套,被女兒介紹為,請來的活躍氣氛的吉祥物,而父親站在赤裸的大家中間,不知所措。最後只得灰溜溜的離開了,此時的女兒抓了件浴袍,在街上追逐父親的背影。

這一段路,不長不短,不緊不慢,跟在父親的腳步後,女兒一步並作兩步的追趕,然後又躊躇著不敢上前,最後還是衝上去,擁抱了「渾身是毛」的爸爸,說出了我愛你,以及爸爸再見。最後女兒依依不捨的和父親揮手告別,而父親也終於給自己的女兒過了生日。這裡的街頭追逐,與之前是枝裕和《如父如子》中,一段同樣氣氛的父子追逐,角色正好是的相反的,但是他們都用彼此相擁,化解了隔閡,重獲信任。



說愛你與說再見,受不了卻又依賴。
 
也許你會覺得,影片到此結束就好了,然而導演還是擔心觀眾沒有拿到父親的用意,又在最後父女一起參加的葬禮上,安排了兩人的懇談。原來父親說,不僅僅是因為愛狗去世,自己感覺孤單,也是因為自己不斷的想起女兒小時候,依賴自己的模樣。那個愛撒嬌的女孩,如今卻因為生活而壓力重重,變得不快樂了。而他卻什麼也做不了,如是他選擇做一個陌生人:托尼·厄德曼,幫助女兒去感受人生的幽默無價。工作忙完了這一個,還有下一個,而時光匆匆,如何才能留住那些瞬間,幽默感才是令你擁抱每一刻的武器。這是父親用生命搞笑的一生所悟,而所謂幽默感的真諦,也是導演想對觀眾訴說的議題。

影片的漫長,在於對每個角色的細緻深入的刻畫,給了觀眾觀察與入戲的時間,結尾處女兒也模仿起父親,帶上了假牙套和草框帽子,走起滑稽路線,而父親看了動容,知道女兒明白了自己的意思,說去拿個相機就回來,女兒自己在庭院裡,摸著假牙,無意識的做著各種醜怪的表情,抽著煙,晃慢著,而觀眾的視線,早已經習慣的跟隨鏡頭,看著她,從不厭倦,影片卻在這裡結束了。



導演說在電影的拍攝時,選擇了這樣的處理方式,是因為她更希望觀眾對於劇情的推進,感受到的是人物自身作出的每一個決定,而不是用導演從外在來推動故事的進程。於是就誕生了這個用2個小時鋪墊,最後40分鐘,令人久久難忘的電影。讓我們記住了這位德國女導演:瑪倫.阿德,女演員:桑德拉·惠勒。這也是該女導演的第三部長片,坎城的媒體記者們都愛死這部新片了。



(女導演與她一手打造的「巨巨」)

當我們早已不是那個,被父母追逐的小孩兒之後,在將來的某一天,會和他們調換位置,變成追逐父母的成年人。記得科恩兄弟的電影裡,有位老警探說:「我做了一個噩夢,夢見父親在自己身前越走越快,後來自己越追越趕不上。」。《托尼·厄德曼》的導演說,她在這部電影裡,為了講述父女之間,相互道別的主題。特意放置了很多與「離去」有關的情節,父親學生的離開、愛狗的死亡、朋友葬禮的舉行等等。時光不可逆轉,當孩子們開始全新的人生時,父母卻在往相反的地方前進,在生活中,這也是一種緩慢的、流動的、淡淡的悲傷感,正如這部影片問我們留下的印象。



(坎城的夏日陽光下,巨巨說要我靜靜)

父親的另一個角色「托尼·厄德曼」,帶著假牙、假頭套、身份也是自己隨口編造的,內裡卻埋藏著一位父親,想幫助自己女兒的真實內心。他想傳遞自己的幽默態度,就像他對萍水相逢的人說:「請保持你的幽默感一樣。」,他希望女兒可以更快樂的生活,他會問:你生活的幸福嗎?快樂嗎?意義是什麼?這裡他不是CCTV的採訪,而是一位父親的擔心。而女兒其實血液里早已繼承了父親的喜感,一出手就玩大的,什麼裸體團建啊,分分鐘笑死人。而她也藉著這次赤裸相見,重新拿回了自己生活的主動權。



影片看似輕淡的生活小品,卻飽含了親情的力量。從而出現了海報中,這張奇特的父女相擁特寫,女兒的金髮,埋頭在父親身上無數假髮做成的巨型玩偶裝束里,呈現一種毛髮的舒適和柔軟感,讓女兒深陷在父親的懷裡,此時介質的一致性,正如他們之間不再有隔閡。如果該片得了金棕櫚,小玄兒會覺得,這是一部毫無渲染與做作的,自然詼諧的家庭喜劇。

小玄兒為貓眼電影特別報導

2016年5月16日
部落格:小玄兒的電影漫談
深焦DeepFocus訂閱號原創作者
貓眼電影特邀作者,豆瓣專欄作者

跟小玄兒一起同步北美影片
~歡迎長按二維碼~訂閱我~

~歡迎個人轉發,轉載請聯繫作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