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換流年
2016-05-28 16:58:19
這不是你看過的地雷戰。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毒家電影)
在我很小的時候,沒法不看《地雷戰》,一部製作地雷的科教片。沒法不看的原因是這部電影在那個年代實在太過經典,電視天天播天天放,小夥伴們樂此不疲地湊在一起模仿裡面的日本大官挖粑粑雷,學著日本話喊著八格牙路,死啦死啦地,要西!如今,長大之後才慢慢回到,打敗日本人的不是地雷,不是地道,也不是鐵道游擊隊。今兒高興,跟大家聊一部有關地雷的電影,但不是《地雷戰》,而是《地雷區》。
據史料記載,二戰結束之後的丹麥,大約2000名德國俘虜並沒有被遣送回國,而是承擔了一項不可推卸的使命-----排雷。因為德國人曾在丹麥邊境埋下了220萬顆地雷,這潛在的220萬次爆炸將會在戰後繼續奪走至少220萬個生命。本著自作自受的原則,這2000名德國俘虜的使命就不可推脫了。結果是,雷排乾淨了,至少有1000名德國戰俘失去了生命或者失去了部份身體。
《地雷區》講的就是這段往事,它將塵封在歷史角落的隱秘以光影的形式演繹,緬懷過去,警示未來。這套影片是丹麥和德國的合拍片,不得不佩服昔日法西斯德國正視歷史的勇氣。早在1970年,已故德國總理勃蘭特就曾在波蘭華沙的猶太人遇難紀念碑前下過跪了。時至今日,曾經夢想踏遍整個世界的日耳曼鐵騎已經轉而專心發展工業,用車輪跑遍全世界的馬路,用相機拍下全世界的風景。而不像亞洲某些國家,既不能正視歷史,又狼子野心不死。
反戰的影片很多,《地雷區》或許不是最深刻的,但同樣震撼人心。全片沒有一幀戰爭場面,也沒有劇烈的矛盾衝突,平緩的劇情甚至沒有高潮。一幫二十歲左右的年輕德國俘虜落在了暴躁的丹麥軍官卡爾的手裡,卡爾嫉德國人如仇,毫不留情地把這些罪有應得的年輕人推向了排雷的最前線,供不上吃供不上喝,除了排雷就是排雷。而好不容易熬到戰爭結束看到生機的年輕人放棄了反抗,只想本本分分執行完排雷任務,好讓卡爾兌現放他們回家的承諾,於是他們大聲回應著卡爾的每次訓話,廢寢忘食地挖雷。對於他們來說,經歷了槍林彈雨,從死神邊緣徘徊過之後,挖地雷已經不算是把腦袋拴在褲腰帶上了。這片子揪心的地方在於,鏡頭每一次對準挖雷者的時候,你都不知道會不會「砰」的一聲爆炸,所以只好心裡默念著「砰」來做好思想準備。終於,一次又一次的「砰」如約而至。年輕的雙胞胎一個被字母雷炸死了,另一個也終於精神崩潰而絕望地走向了雷區,「砰」!肉身灰飛煙滅,兩兄弟魂歸故里!越來越多的人的回鄉憧憬變成了突如其來的「砰」的一聲,於是,雜貨店開不成了,小生意做不成了,爹媽也見不到了……哎喲,慘啊!影片最後,暴躁的卡爾終於喚醒了復仇而扭曲的人性,他私自放走了本來無望回鄉的四個德國人,望著他們跑進邊境的森林,不知道卡爾有沒有想過:剩下的雷誰來排呢?畢竟,誰排誰都會死啊。
戰爭是人類永恆的主題之一,可是戰爭的受害者永遠不是政治博弈談判桌上的衣冠楚楚的人,而是一個個鮮活無辜的生命。
有一個事實就是,無論有多少反戰電影拷問人心都沒有用,它們只是給普通觀眾看的。因為政治是不惜任何代價的,戰爭是永遠不可能消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