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溫柔的慈悲--Tender Mercies

温柔的怜悯/温柔的慈悲/温柔的怜悯

7.3 / 12,040人    92分鐘

導演: 布魯斯貝勒斯福
編劇: Horton Foote
演員: 勞勃杜瓦 Tess Harper 貝蒂芭克利 Wilford Brimley 艾倫芭金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天真楚門

2016-06-01 07:41:40

無所謂活的燦爛,無所謂死的平凡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1983年的這部《溫柔的憐憫》是看似平淡卻不平凡的。公路、田野、加油站、牛仔、民謠,這就是影片中美國的鄉村,簡單而質樸,令人神往。全片演員們的表演,在這種環境下,顯得平淡,但羅伯特·杜瓦爾,卻是將這種平淡發揮到了極致。他也因此獲得了1984年奧斯卡最佳男主角。 麥克,曾經是位著名是民謠歌手,因為和逐漸走紅的妻子戴西漸漸疏遠,還有他的酗酒成性,與戴西分道揚鑣(卻又藕斷絲連) 但是為什麼麥克會來到這個偏僻的德州小鎮,影片卻沒有詳細的解答。
     麥克多次說自己不會再唱民謠,但是當他的民謠被哈利否定時,他是氣憤的,氣憤到漫無目的的開車發洩;當他的民謠被肯定時,他與妻子歡笑相擁---麥克是深愛著他的民謠的
     麥克也拒絕把寫的歌給哈利用已經濟目的,他也說自己離開的原因是他意識到戴西已沉溺於出名無法自拔,---所以麥克也是珍愛著他的民謠的,他拒絕自己的民謠被利用、被濫用。
     所以他固執的離開,來到著個小鎮上,遇見了純情的妻子,繼續著他的民謠......
     相比於麥克的努力出世,戴西是積極入世的。戴西通過麥克寫的歌,成為大明星,得到了想要的物質生活。當麥克看著戴西在台上縱情歌唱,誰又能說他一定說不羨慕的呢? 29分鐘,麥克出現在戴西面前,戴西對其是惡語相向,但是當麥克走後,戴西欲言又止的責備,讓觀眾不免動情。她是愛著他的。
     他們是註定兩條路上的人,不管是麥克的出世還是戴西的入世,雖然他們兩個結局一悲一喜,但我們對他們的選擇卻無權評判。
     對於我們這些即將邁上成長道路的人們,我們能做的只有保持自己的真誠,聆聽自己心的召噢,無所謂活的多麼燦爛。

     我們當中有很多膽小鬼,努力裝作成熟,生怕自己的外殼被戳破。影片中的小桑尼,一個十來歲的美國鄉村男孩,確有著符合他那個年齡又超越一般同齡人的勇敢與真實。他在片中表現出的種種細節讓我敬佩,相比於中國十六七歲的一些孩子,小桑尼反而更成熟。
     對於父親的死,小桑尼多次問及母親,母親的回答總是帶著憂傷。
     從全片中我們不難看出,這位深愛著桑尼的母親是思念著曾經戰死他鄉的丈夫的。她對桑尼說:「我16歲結婚,十七歲生下你,18歲成了寡婦。」看似平淡的言語卻是對青春對初戀美好而又苦澀的回憶。
     摯愛已去,母親所能記起又只想記起的,是美好。這是桑尼父親最後留她的。正如最後母親對小桑尼說:「他才是個男孩,但他是個好孩子,我想他會成為一個很好的人。」
     不同與桑尼父親的死,片中麥克和戴西的女兒蘇·安妮的死讓人憐惜,但在情節上是合理且需要的。
     安妮嚮往的愛情,是不被母親所答應的,於是她選擇私奔,這是一個我們大多數人都敢想而不敢做的。她去追尋她的理想,愛情和自由。不幸的是,不成器的男友最終導致了安妮的慘死。
     安妮最後留給父母,只有1:16:25麥克欲哭無淚地對著棺材說的那三個的字「小妹妹」和戴西撕心裂肺的痛哭。 我們不能說安妮做錯了,更不能說安妮是對的。我相信我們大多數看到安妮的死,只有震驚和遺憾,我們看時做不了什麼,看後也做不了什麼,最多眼淚空流幾滴,感慨抒發幾句,僅此而已。 一群個平凡的人,在這片北美大陸上,在這德州小鎮中,或是生或是死,正如片中悠揚動人的民謠,這群平凡的人也在上演著動人悠揚的故事。
     我們能做的只有保持自己的真誠,聆聽自己心的召噢,無所謂活的多麼燦爛。無所謂死的多麼平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