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逍遙小小獸

2016-06-04 08:24:21

「美麗」的日全食


        女人先要成為「潑婦」,丈夫就可以出「意外」了,然後,警長也可以十幾年裡盯著女人,想從她冥頑不化的臉上盯出「高智商」殺人的破綻來。直到一樁顯而易見的自殺案,女人正好舉了個棒錘在死者旁邊,被人看見,好吧,殺人本性顯露無疑——他們就是不去DNA一下乾乾淨淨的棒錘,著急呀!你的著急不是一次兩次,人家就是蠢,急死你,然後,糾纏,糾纏,一段十幾年前丈夫猥褻女兒的內幕才漸漸拉開……
        蠢有蠢的聰明,這叫不動聲色。你從頭到尾想吃那根棒棒糖,人家說「等著」!到了也沒吃著,卻給了你一顆酒心巧克力,陰差陽錯間,真是意外的驚喜,你那因等待而灼熱的心總算得到安慰——女人果然是殺人犯!殺得天衣無縫,卻和智商沒多大關係,僱主的殺人暗示起著決定作用。僱主、她、女兒,如此一致地要向著「潑婦」的行列靠攏,三個女人一台戲啊,你卻分明聽到電影背後某人在說話。
        因為懷疑母親殺死父親而十五年不回家的女兒,重拾了不能正視的少女記憶,進而一舉幫助母親澄清了那根「棒錘」的冤案,而父親,將真正沉入黑暗地獄,沉入黑暗人心——可你還是覺得女人偉大,「潑婦」偉大。
        這就是史蒂芬·金。恐怖大師挖掘起人性來,讓你看到黑暗的同時,也一定讓你看到美麗,就像那出完美的日全蝕,月亮吃了太陽,女人殺了男人,殘忍,奇異,一路而來的軌跡里是怎樣的驚濤駭浪神機妙算,你卻不必知道。
        日全食是本片的恐怖元素,那一刻的丈夫掉進枯井裡,被電影內外的人一致拿來說道,從情節上來說意義不大,甚至過於牽強,就像史蒂芬·金其它作品中的「墳場」一樣,當作他的一個符號好了,打個不太恰當的比喻——某些連環殺手也總在現場留下特殊標記,告訴你「我來過」。
        電影真的不恐怖,但氛圍營造得很好——一根棒棒糖就將你誘惑到了最後。
        史蒂芬·金有著一類這樣深人人性和道德真相的電影,比如另一部《肖申克的救贖》。兩部電影的主人公有著相類似的行為模式——被冤、苦難深重、隱忍、完美犯罪……法律上講是「沒有證據」,而道德這個「正人君子」也莫名縱容,成為明知有罪卻一路送行的「共犯」。揭露真相的過程令人看到複雜人性——光明著,又黑暗著,而黑得短暫,才能被寬恕。
        忍辱負重、母性、向善除惡,成為人類一致的共性,從而在最大範圍內得到公眾(道德)的認可。
        寫到這裡,突然又想,日全食,這個隱喻太棒了!太陽之光都可以完全被遮擋,何況人性之光?一念向惡,一念向善,也只是一念之間。
        道德,其實是一個搖擺不定的天平,一頭太重,另一頭就會加大砝碼。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17fa25b0102yrq5.html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