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摩天樓 High-Rise

摩天大楼/高楼大厦/摩天楼(港/台)

5.6 / 31,561人    119分鐘

導演: 班懷特利
原著: J.G. Ballard
編劇: Amy Jump
演員: 湯姆希德斯頓 傑瑞米艾朗 席安娜米勒 路克伊凡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vincesnow

2016-06-05 01:37:11

Le Corbusier式的失敗




原載於:Junkyl

出生於1972年的Ben Wheatley,是這幾年英國電影界倍受矚目的一位cult系導演。上一次看他的電影,還是2012年出品的《觀光客》,這部講訴一對情侶出門旅遊結果變成一路血腥殺戮的電影相當驚世駭俗,混雜著暴力與黑色幽默,當時就讓我著迷不已。

Wheatley的新作《摩天大樓》,將J.G.Ballard被視為『unfilmable』的反烏托邦題材同名小說搬上了螢幕。這部小說在70年代的英國構築了一個幻想中的城市孤島,一個以超高層公寓住宅組成的,看上去富有秩序的大型居住區,卻迅速走向了毀滅。

在本片中,Wheatley使用了兩處富有韻律感的交叉剪輯片段,將主人公Robert Laing醫生(Tom Hiddleston飾演)的私人世界和大樓的全景交錯在一起。它們就像銜接上下的幕間戲,將影片分為了三個部份。

第一部份用插敘的手法,先向觀眾展現了它的結局:一片末日般的混亂、血腥與狼藉。這時出現了第一段『幕間戲』。鏡頭回到三個月前,帶領觀眾隨著新搬入的Laing一起認識這棟大樓內部與外在的結構,並探尋所發生的一切。不管是Laing的新生活,還是整潔的環境,和諧的秩序和意氣風發的居民(至少看上去如此),都和三個月後的景像截然不同,伴隨著Clint Mansell創作的雄壯配樂,彷彿一齊宣告著大樓壯志凌雲般的野心。值到最後,才埋下了一個危險的暗示。

等到第二段『幕間戲』出現的時候,Laing的內心和大樓的秩序已經搖搖欲墜,一連串的暴力和失控即將來襲,此時,熟悉的旋律和節奏再度出現,但是它的調性已經轉為陰暗與混沌。

等級性是封閉社會的屬性之一,儘管這棟大樓的住戶其實都屬於working class,但是在他們的內部還是形成了由上至下的等級體系。在這之中,有幾個角色不但分別扮演著不同階層的代表,也成為劇情敘述的關鍵。



Jeremy Irons飾演的建築師Royal住在大樓頂部,這裡有私人電梯和大面積的陽台、花園(甚至養了一匹馬)。在這個孤島式的社會裡,Royal象徵著已經遠離基層而失去控制能力的掌權者。這個居住區被Royal視為一個關於未來社會的實驗。事實上,他是瑞典建築師Le Corbusier在1924年提出的『光輝城市』(the radiant city)理論的實踐者,無數試圖用『烏托邦』式的城市規劃來改造社會價值的建築師之一。

《摩天大樓》發生的地點並不明確,大約是某大城市(可能是倫敦)郊區,正在建造的一座我們現在通常稱之為『高層花園小區』的地方。它的中心是一個人工湖,旁邊樹立著5棟四十層的超高住宅樓。只有故事所發生的這棟樓投入了使用,而其他幾棟都還在建造之中。在『光輝城市』的指導下,它看起來為居民提供了所需的一切設施:超市、健身房、按摩、游泳館等等,當然最不可缺少的是寬闊的停車場,以致於我們可以感受到它試圖將一個人的世界全部吞噬的野心。



電視台上班的Richard Wilder(Luke Evans飾演)和妻子Helen(Elisabeth Moss飾演),帶著兩個孩子以及還未出世的孩子一起住在底層的公寓裡。這裡被稱為『陰影籠罩下的地方』,住著收入較低的上班族,所謂的『真實的家庭』。Wilder象徵著那些時常因為生活不夠好而被社會視為『不安定分子』的人物,而他的憤怒和怨懟也製造出了一系列的風暴。

住在26樓的單親母親Charlotte(Sienna Miller飾演)則是一個有些神秘的存在。她將自己的孩子丟給保姆,卻熱衷於大樓社會裡的各種事務。她住在中間層,卻似乎和最頂層的Royal到最底層的Richard都有不清不楚的聯繫,甚至控制了大樓裡的八卦。在我看來,她在某種意義上象徵著大廈本身的存在意志。一開始的時候,也正是她通過掉落在下層陽台上的酒杯將原本離群索居的Laing帶進了這個社會裡面。



而住在25層的Laing則是大樓里『中層階級』的代表,中層住客的特徵是似乎離上層和下層都很近,又似乎離的都很遠。Laing因為打壁球而跟大樓的最頂層建立起了關係,但是當他踏入上層居民舉辦的中世紀貴族式派對時,卻遭到無情的嘲笑和驅逐。

Laing被描述為一個『拜倫式風格』的人物,他在精神上獨來獨往,對現實的桎梏不滿,卻迷失在自我的世界裡找不到出路。Wheatley將這個人物的過去式描繪得語焉不詳,讓我隱約感受到《觀光客》里某些熟悉的影子。他被視為大樓里『最有禮貌』的人,但是他對上層居民的一次報復卻拉開了大樓秩序崩塌的序幕。

構築《摩天大樓》這樣一個複雜和充滿矛盾的社會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Wheatley和妻子Amy Jump(本片的編劇)並沒有為這個故事設下界限,而是試圖向觀眾展現出這個社會的多重維度。最終,他們十分出色的完成了這樣一部敘事層次分明,鏡頭語言流暢的作品。而喜歡Wheatley的暴力和幽默風格的觀眾也可以在本片中繼續獲得滿足:與『看,我好可怕』的暴力鏡頭和『看,我好好笑』的搞笑意圖不同,它充滿了英國式的格調,在暴力上籠罩著戲謔,而在幽默後卻隱藏著不安。



作為70年代對社會生活的構想,它所描述的世界對於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因此對比影片中的世界與我們現實世界,特別是中國城市的生活體驗,有哪些不同,又有哪些相似,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對於這部影片的意圖,有人認為是彰顯了無政府主義的混亂,有人認為隱射出女性世界的獨特意義,甚至還有人認為它顯示了『多元化社區』和『多樣化使用』的錯誤(這樣的結論顯然是有失偏頗的)。

但是我更願意回到『摩天大樓』世界的本源,它所描述的,是Le Corbusier心中的理想世界。這個世界看上去高效有序,光鮮亮麗,將居民的活動需求控制在它的範圍內。但是當上層居民要求身為腦科醫生的Laing為此時已經被視為社會暴亂來源的Wilder實施開腦手術時,後者說出了這個『光輝城市』所忽略的最重要的事——人類追求自由的天性所帶來的不可預知:

Living in a high-rise requires a special type of behavior.
住在摩天大樓里需要一種特定的行為模式
Acquiescent.
逆來順受
Restrained.
克制
Perhaps even slightly mad.
甚至可能需要一點點病態

它所講訴的,是一個以對抗人性為目標而設計的生活所面臨的失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