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花樣年華--In the Mood for Love

花样年华/

8.1 / 168,190人    98分鐘 | Poland:94分鐘

導演: 王家衛
編劇: 王家衛
演員: 梁朝偉 張曼玉 潘迪華 Lai Chen Ping Lam Siu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靈犀慧中

2016-06-05 05:00:35

都怪這花樣年華太美麗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渴望一個笑容\期待一陣春風\你就剛剛好經過\突然眼神交錯\目光熾熱閃爍\狂亂越難掌握……」這首《花樣年華》此前聽過多次,旋律瞭然於心,然而少不經事的我卻品不出其中的真味。《花樣年華》這部經典電影也多有耳聞,可是一直沒有機緣去看,或者說它還沒有給我一種急切的觀賞衝動。直到這學期選修了《中國當代電影研究》一課,首次課便得知它被列入片單之中,不禁些許期待。等待的時光里,又恰好看到了網友剪輯的視訊——《花的電影群像:驀然回首,春光已逝》,其中有很多它的片段,還以梁朝偉深沉嗓音唸出的經典台詞作結,又令我心嚮往之。最終得以觀全片,竟有種夙願達成之感。

       影片給我的第一感覺,便是濃郁的復古氣息。上世紀六十年代的香港,老式的居民樓、搓麻的小市民、古樸的留聲機、昏暗的路燈、街邊的小攤……,似從讀過的台港文學小說里躍然光影之間。張曼玉身上頗具東方女性魅力的旗袍,玲瓏身段,舉手投足間如花妍媚,搖曳生姿,是民國女子的獨特風情。26套旗袍隨著她的心境而改換,令我想起了張愛玲《更衣記》中,「我們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畫面的古典唯美色調,隔著昏黃的慵懶光暈,掩映著他們的曖昧情事。

       它是自劉以鬯的小說《對倒》改編而來,雖未讀過這篇小說,但此前讀過劉以鬯的另一篇著名小說《蛇》,通過描繪狐疑膽小的許仙來諷刺那時代香港人對愛情的不信任。並且劉以鬯的小說帶有意識流的風格,與王家衛的電影風格可謂天作之合。王家衛說:「《花樣年華》是部採用了驚悚片手法拍攝的懸疑片。」它的劇情簡單卻又晦澀難懂,簡單來說只是一對男女在配偶的出軌下走到一起的故事,難懂的卻是他們的情緒,他們的一舉一動,他們的選擇,和愛。

      開篇是小市民的消遣生活,男女主角就在那樣的喧囂之下,埋下了結識的因。王家衛運用了太多的蒙太奇手法,起先讓我有些難以適從,場景的轉換讓人摸不著頭緒,與意識流的飄忽如出一轍,帶有懸疑氣氛。伴隨著宛轉深情的大提琴曲,女主角蘇麗珍(張曼玉飾)獨自遊蕩,在狹窄的走廊中,在空寂的街道上,提著一個餐盒,雖然背影身姿優美,也不免令人膽寒。這種不適應很快被溶解了,從他們不可見真容的丈夫、妻子的冷漠搪塞中,我開始體會到他們的孤獨,兩個寂寞的靈魂在逐漸靠近。「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出軌丈夫、妻子只是男女主角的陪襯而已,導演將鏡頭集中於他們二人身上,常常是側寫,除了展示梁朝偉、張曼玉的精緻側臉外,更具有一種微妙而不可言說的美感。導演還經常從窗欞、門縫這種狹小空間中拍攝人物,像是在窺探他們隱秘的心事。

       男主角周慕雲(梁朝偉飾)表現得十分主動,或許是有意為之。「是啊,真巧。」雖說「無巧不成書」、「無巧不成戲」,太多的巧合多半是人為製造。而蘇麗珍則是欲迎還拒,說了不借武俠小說還是借了,聽到周慕雲想吃芝麻糊也不動聲色地去做,表面上波瀾不驚,內心裡卻暗潮湧動。每一次狹窄樓梯上的擦肩而過,眼神之間的有意無意,蘇麗珍的落寞背影、周慕雲的吞雲吐霧,都是內心慾望的蔓延滋長。而大提琴曲悠揚依舊,我亦為之心旌搖盪。

      看過張曼玉主演的《青蛇》,對妖嬈嫵媚的小青印象深刻。張曼玉的眼角眉梢自帶一種媚態,一眼一動便進到人心裡來。在周慕雲的撩撥下,蘇麗珍故作淡漠,唯有目光的搖動騙不得人。尤其是和周慕雲一起創作武俠小說,一起揣摩那對負心人,他們之間達到了心靈契合。記得有人說「精神出軌」比「肉體出軌」更可怕,而周慕雲和蘇麗珍之間就逐漸達到了那種境界,只可意會。我這才明白,原來愛情可以悄無聲息地到來,又自然而然,像燈光下兩個黑暗影子的逐漸靠攏。

       蘇麗珍壓抑著內心的情感,會因為孫太太的幾句勸誡而潔身自好,不再出門。然而,藏住愛,真是世上最難的事情。直到周慕雲請她配合演出一場最後的離別,明知是戲,她卻演得太逼真。長鏡頭下,張曼玉素淨白皙的手緊緊握住細臂,凸起刺目的青筋,纖長的指甲似要扎進皮肉中,這是她的最後掙扎,也只是徒勞。平素淡漠麻木的面龐上痙攣失控的神情,不住湧出的淚水,在他懷裡的她終於卸下了全部的偽裝,她不過是個需要愛的脆弱女人。「無關風月,只為真心。」在專屬他們的「2046」房間裡,無需露骨的情愛,只要靈肉合一的真心。

       「如果有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跟我一起走。」周慕雲深沉渾厚的嗓音如是詢問,蘇麗珍以沉默作答。或許她以為,他會明白。
       「如果有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帶我一起走。」這是她心底最真實的聲音,可惜他已遠去,聽不到了。
       有些人,一轉身便會錯過;有些事,一錯過便永不重來。她在無聲的思念中度日,鼓起勇氣撥通電話,他接了,她又沉默。她知道,他聽得到她的呼吸和心跳。
       歲月篡改,流年偷換,他們回到最初的起點。望向窗外,眼神中淌著同樣的酸楚,有多想念,就有多遙遠。遙遠到明明近在咫尺,卻無法重逢。
       「以前的人,心中如果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他們會跑到山上,找一棵樹,在樹上挖一個洞,然後把秘密全說進去,再用泥巴把洞封上,那秘密就會永遠留在那棵樹里,沒有人會知道。」在柬埔寨吳哥窟,周慕雲的舉動旁人看來怪異無比,其實他不過是藏起了心底最大的秘密,那段花樣年華,那個她。

       「那些消逝了的歲月,彷彿隔著一塊積著灰塵的玻璃,看得到,抓不著。他一直在懷念著過去的一切。如果他能衝破那塊積著灰塵的玻璃,他會走回早已消逝的歲月。」我想就算周慕雲衝破那段積著灰塵的玻璃,也回不去那段歲月,不過是心中殘存的一點痴念作祟罷了。就像張愛玲筆下三十年前的月亮,「然而隔著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帶點淒涼。」隔著消逝的年華回頭看,再美好的情感也成了塵土,隨風而散。
        偏偏他們,偏偏我們,攥住風中的塵土不願放手,相信心底的塵埃里還會開出花來。
        都怪這花樣年華太刺激,
        都怪這花樣年華太美麗。

後記:我看過無數偶像劇、愛情片,其中的愛情模式無非是相識、相知、相戀,解決阻礙,無比甜蜜,走向圓滿。相比而言,《花樣年華》中的愛情帶有禁忌的意味,有種獨特的吸引力,似模糊不明,又真實得令人心悸。「In the Mood for Love」,他們在愛情的情緒中,這種情緒是微妙而不可言說的。只要兩個人待在一起,不說話就繾綣萬千,原來可以這樣愛。
       說實話,以前不大能體會梁朝偉的帥,恐怕是沒有眼緣吧。仔細看過這部電影,真是被他的男人味兒感染了。張曼玉的旗袍造型更是風華絕代,而如今紅顏英姿皆老去,慶幸花樣年華留在了光影的罅隙之間。
       我總覺得自己的思想就像一條山間小溪,即使流到了馬里亞納海溝里,也不過就那麼深。那麼就瀟灑地淺流吧,自有人在深處的漩渦里掙扎。對這部電影的感想也許不夠深刻,但至少發自內心,於我而言足矣。
                                                                                               (作者:胡慧中 12140525)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