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花樣年華--In the Mood for Love

花样年华/

8.1 / 168,190人    98分鐘 | Poland:94分鐘

導演: 王家衛
編劇: 王家衛
演員: 梁朝偉 張曼玉 潘迪華 Lai Chen Ping Lam Siu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

2016-06-12 05:13:02

奈何緣淺,向來情深。


(姓名:袁佩佩 教學號:12140413)

     「以前我只想知道他們是怎麼開始的,現在我知道了,很多事情不知不覺就來了。」
                                         ——題記
       梁朝偉,張曼玉作為主演,我就知道《花樣年華》這部電影必定不會讓我失望。在我一向的婚姻觀裡(活了二十歲不到有毛線婚姻觀呀哈哈),是很難接受出軌、背叛這樣帶有任何一點點不圓滿色彩的詞彙的。看過這部電影以後,我對愛情卻有了不同以往的看法。人的情感一定是世界上最奇妙也最無法捉摸的事物,以致於你無法用傳統的對與錯,是與非來判斷它。
       這部電影不僅講述了兩位主角的悽美愛情,更展現給我們不同的人在各自的身份、地位和境地下對待愛情和婚姻的心態。我想從電影的音樂、人物角色、畫面構圖以及旗袍文化四點談談對這部電影的拙見。

一、配樂
       貫穿整部影片的大提琴爵士配樂給人以懷舊曖昧的情調,配合慢鏡頭,它是周慕雲和蘇麗珍感情交流的紐帶,對於推動整個電影情節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整部電影一共配樂4首,第一首背景音樂《Yumeji’s Theme》出現9次,第二首背景歌曲《Aongkor Wat Theme》出現4次,出現一次的第三首場景音樂是周旋的《花樣年華》,把劇情推向高潮,最後一首是在第一首基礎上加入大提琴和旋,引導故事走向劇終。
      按時間順序排序為:
     第一次——周先生與太太,陳太太與陳先生搬家後與新鄰居一同打麻將,這時周先生和陳太太的婚姻生活是一副和諧景像。
      第二次——周先生的妻子出軌,陳太太提著保溫壺,經過斑駁的街道,向雲吞攤走去,配合著樂曲曖昧的節奏,蘇麗珍旗袍的裙擺,搖擺得饒有韻味,給人一種翩翩起舞的感覺。當周慕雲與蘇麗珍在街角相遇,彼此互相點頭示意,兩個人的腳步,扣著音樂的拍點,將影片特有的優雅表現得淋漓盡致。值得注意的是,整部影片裡周太太和陳先生都沒有露面,只有聲音或者背影,可見導演有意將他們的婚外情故事弱化。搬家之時,周慕雲和蘇麗珍的物品也總是不小心被搬錯,這也暗示著二人在未來會有更多的交集,關係必將有其它走向。
      第三次——兩人再次相遇在狹小的石階梯上,因為下雨的緣故一同回來並有了短暫的交談,配合著音樂,兩人的關係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第四次——第二首背景歌曲響起,兩人單獨相處,在交流中發現他們各自在外工作的配偶背著他們有了婚外情,這時兩人還只是能感同身受,互相理解又相互抱慰的君子之交。
     第五次——第二首背景歌曲響起,兩人單獨吃飯,此時周已經對陳已經有了曖昧情愫,周在計程車上欲牽蘇手,蘇躲開了。兩人互相的試探與揣測在音樂中表現得十分生動。
      第六次——兩人開始見面商談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
      第七次——兩人開始專注於寫小說,配偶出軌的事情漸漸空出他們的腦袋。實際上早在搬家之時,兩人就發現彼此有看書看報寫小說的共同愛好。
      第八次——周慕雲在外找到方便兩人見面的住處,兩人互相討論小說,關係又近一步發展。有一個情節值得關注,蘇麗珍來到賓館赴約時,她走上樓又走下樓,來回急促踱步,可見此刻她的內心是糾結的,是著急的,她感情像砂糖攪拌在故意為周慕雲做的芝麻糊里,卻又向周慕雲表示她不會像自己先生那樣做出背叛婚姻的事情。她內心糾結,一方面飽受良心道德的拷問,另一方面又無法控制自己對周慕雲的感情。在那個難堪的年代裡,作為一個女性,實際上蘇麗珍是希望周慕雲能更主動一些的。
       第九次——孫太太暗示蘇麗珍應該守婦道,她不再出去與周慕雲見面,而是在家陪孫太打麻將。社會輿論開始對陳太造成了壓力。
       第十次——她愛他,卻不願承認。他請她配合,模擬一場最後的分別,他要為自己做心理準備。長鏡頭,只是手的特寫,痙攣,掙扎,她的內心鬥爭激烈,情感已經敞露無遺。她任憑眼淚縱橫,卻還是不能跨出那一步。壓抑的大提琴音樂再次響起。
       第十一次——場景音樂《花樣年華》響起,花一樣的年華生長在女人搖曳的裙擺上,愛情悽美地盛開在男人的胸懷間,音樂把故事推向高潮。
       第十二次——周慕雲決定離開香港,蘇麗珍獨自在兩人的房子裡流淚。纏綿悱惻,千縈百回在心頭。音樂將那屬引淒異,哀轉久絕完美扣合。
       第十三次——第二首背景音樂響起,3年後蘇麗珍來到新加坡周慕雲的住處,電話裡蘇麗珍哽咽不語,不禁讓人淚下。
       第十四次——3年後周慕雲回到香港曾經的出租房,卻發現舊人不在,實際上蘇麗珍攜著孩子就住在隔壁,兩人再一次錯過。紅櫻桃,綠芭蕉,流光殘忍把人拋。
        第十五次——周慕雲來到吳哥窟,把秘密說給了石洞,石洞長出了草。周慕雲與蘇麗珍事與願違的愛情在空靈,遼闊的背景音樂下被清洗,告誡和撫慰。

二、人物角色
      陳太太,整部影片都沒有交代她自己的名字,別人問及她貴姓時,她只說自己的先生姓陳。不難看出在60年代的中國男權社會下女性對丈夫的依從關係。她實際上是一個對自己婚姻表示知足和滿意的女性。她也不相信自己的先生在婚外情里是主動的那方,她說:「我先生不會這麼說的,反正他不會。」從周慕雲和蘇麗珍二人對待各自配偶出軌行為的態度來看,他們實際上都是信任愛,相信愛,珍惜愛的人。我不禁想,如果說陳先生和周太太的婚外情是錯誤的,是受千夫所指的話,那周慕雲和陳蘇麗珍之間的感情是不是也同樣污濁不堪呢。周慕雲說:「以前我只想知道他們是怎麼開始的,現在我知道了,很多事情不知不覺就來了。」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
     周慕雲說:「我知道你不會離開你的先生,我想走開一點。」愛情面前需要巨大的勇氣,去衝破別人的目光去衝破自我的束縛。周慕雲和蘇麗珍不是他們各自的伴侶那一類人,註定走不到一起。最是謹慎的愛,往前一步是醜聞,往後一步是尊重,只是不巧少了一張船票。
     想起倉央嘉措的十誡詩,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第五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奈何你我都會遇見一個人,有些秘密,也真的不會那麼容易消除。根本不敢回憶,害怕那感情如同黑洞一般,吞噬人的心智靈魂。時間是解藥,也是毒藥,完全寄託於它也是一場豪賭。忘記了,皆大歡喜;沒成功,便粉身碎骨。
     婚姻就是這麼複雜,你以為你一個人做好就行了,可是兩個人在一起,單是自己做好是不夠的。
    影片裡的陳太太的老闆——何先生,他雖然是配角,但他的短短的戲份卻給我及其深刻的印象。何先生生日收到余小姐送的領帶,但在趕去和自己太太見面之時,他還是換下了余小姐的領帶,他說了這樣一句話,「我總覺得那條花了一點,還是用我自己那條好。」婚姻就像是停泊在碼頭的小船,有的人跟著心走了,有的人因為責任留了下來。你我都沒有對錯,只是選擇不同罷了。
     
 三、旗袍文化
     影片裡的女性大多穿著旗袍,而作為女主的張曼玉在影片裡也是一直穿著各式各樣的旗袍。實際上在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時期,是文化的浩劫,也是旗袍的災難,旗袍曾是破四舊的對象之一。影片大量使用旗袍,在展現東方女性的含蓄優雅之美的同時,也像徵著導演寄託給女性的希望,去需求思想的解放和女權的獨立。

四、構圖之美
    吵鬧的集市,人潮這些景像都沒有在電影出現過,鏡頭大多集中在狹小的房間,石階,胡同和小路里。電影裡多用冷色調,黑色的石板路,淅淅瀝瀝的雨水和男女主角的愛情一樣,優雅又哀婉。
    電影畫面大多是S形(旗袍對女性優雅身材的突出)以及中軸對稱的構圖,極具有欣賞美感。

ps:影片看了兩遍,但有一處細節還是看不明白。蘇麗珍在周慕雲的臥室裡穿的是紅色的拖鞋,這雙拖鞋是周太太的嗎?為什麼蘇麗珍換上高跟鞋回到自己家,前後不過幾米的距離,她會被磨得腳疼呢?這雙拖鞋在周慕雲新加坡的臥室裡再次出現,是暗示周太太與周慕雲重歸於好,還是周慕雲單方面未放下自己的原配呢?來討論下唄(≧∇≦)
      電影沒有給五星評分,因為最美的都不是圓滿的,以此影評作為我的電影課結課作業,並祝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