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花樣年華--In the Mood for Love

花样年华/

8.1 / 168,190人    98分鐘 | Poland:94分鐘

導演: 王家衛
編劇: 王家衛
演員: 梁朝偉 張曼玉 潘迪華 Lai Chen Ping Lam Siu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崔穎 12140325

2016-06-15 01:35:14

含蓄年代下包裹的愛情


       電影花樣年華是我看的王家衛導演的第一部電影。與以往看過的任何一部電影都不同,這部電影巧妙而別緻的表現手法使我立馬就記住了這位導演。自此以後,他拍的電影不論風格形式,手法變換,我都可以感覺出這就是王家衛的電影,支離破碎的畫面、人物內心的細緻描寫以及獨白的慣用,這些無一不是他電影的標籤。
        這部電影是一部懷舊電影,它有很深的時代烙印,講述了六十年代的香港背景下一段止於唇齒藏於心裡的悲劇愛情故事。明明是一個簡單的婚外戀故事,卻拍成了經典,我想,這就不再是僅僅只是一個故事了。
       同樣的年代,同一個導演,同一個攝影師,同樣的音樂風格,無不意外讓我想到阿飛正傳。花樣年華通過省略了太多的人物,通過片段的交換,用蒙太奇的手法著重描寫了兩人之間的感情,在這部電影中所有的其他人不過是小小的陪襯。不得不說王家衛的電影一如既往,任何一個細節都在展現著主題。幽暗的樓道,昏黃的燈光,老式的租客,紅色流蘇的檯燈,張曼玉包裹在旗袍下的腰肢,行走在樓道見誘惑但不輕浮的風情,復古膠片上點點的光圈,那是屬於那個年代的韻味。張曼玉扮演的陳太一共換了27套旗袍,不說多麼金貴,但每一件都穿出了風情,與其說它最主要的目的是展現不同時期的心情,還不如說那旗袍完美的展現了在那個年代下的張曼玉所演繹的高貴的矜持。或許正是她的矜持害了她。不過轉念想想何談害與不害,若是信命不過道依據緣份因果罷了。兩個太過矜持的人在那樣的年代下以那樣的背景不怪乎毫無結果,其實到最後我都不知道她是否接了那個電話,是否聽到那句經典的「如果還有一張船票,你會不會跟我走。」我只知道待她趕到時一切都來不及,哪怕未來無數次相遇,擦肩而過,他們的結局早已註定。如電影台本說的,他打不破那蒙了灰的玻璃,她亦是。
        相比旭仔和周先生是截然不同的人,甚至兩部片子的女主角都展現著不同的風格,唯一相似的也許就是他們相同的悲劇。說周先生是一個含蓄為愛所苦的男人不如說他是60年代下典型的男人。他有自己的抱負,有自己的尊嚴,有搏一搏的勇氣卻帶著一絲膽怯。相較之,旭仔則像一個平凡得正在腐朽的世界中僅剩的貴族,他的放蕩不羈,他的目空一切,他可以在陽台上著一身短褲背心什麼都不想的起舞,可以穿越千山萬水在毅然決然轉身離去,而周先生更適合西裝革履凝望著他手中永遠星燃的菸頭。旭仔就像那隻沒有腳的鳥,註定不需要掩蓋自己的心思,總歸是要滅亡的,所以也許周先生是比他幸運的。若說花樣年華則是掩蓋著一層霧的電影,他們的每一句話每一個眼神都包裹在一層紗下,看不真切卻有一種朦朧的美感,帶著上個世紀獨有的小資情調,像旗袍一樣神秘。而阿飛正傳全片則瀰漫著旭仔身上那種甜膩而輕狂的優雅,沒有收斂,目光可及的頹靡。旭仔是不甘於現實的貴族,他在越來越壓抑的生活中緊緊抱著他僅剩的自尊,寧願拋下所有也要找到自己的答案。而周先生更清楚地認清現實,他只是抓住了回憶,抓住那個樹洞,也或許自那以後他便放下了
       我不知道王家衛為什麼如此喜歡在悲劇中運用如此歡樂的異國風情的曲調,阿飛正傳是,春光乍泄是,花樣年華亦是。許是那個年代就算是悲劇也是充滿著美感和情調的。不論如何,這是一部朦朧中演繹的電影,是那個年代下用含蓄包裹著的愛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