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花樣年華--In the Mood for Love

花样年华/

8.1 / 170,498人    98分鐘 | Poland:94分鐘

導演: 王家衛
編劇: 王家衛
演員: 梁朝偉 張曼玉 潘迪華 Lai Chen Ping Lam Siu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17140152張騫予

2016-06-16 06:43:00

《花樣年華》:可惜,沒抓住如果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我這個人看文學影視作品的時候,代入感還是蠻強的。
      距離在課上首次觀看《花樣年華》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之所以遲遲未動筆作評,是因為初次接觸時,這部電影實在帶給我太多困惑。因此後來,我重新看了兩遍,這才漸漸釐清了混亂的思路,同時也意識到,這部電影帶給我的感受和意義,絕不僅是所謂唯美、傷感、遺憾、無奈。我還應該思考到直接感官之外的其他一些事情。

      腦海里一直縈繞著那句「如果有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跟我走?」。
      一段微妙的緣份,一個艱難的選擇。我一直在想,如果我是蘇麗珍,我會怎樣做呢。

      1962年,香港,狹窄的筒子樓,老爵士味兒的潮濕空氣。
      那一天,她隻身一人操持著,搬進了新租屋,鄰居們尊敬地喚她「陳太太」。湊巧,租下隔壁房間的周先生家也在同一天搬進來了。周慕雲亦是一個人打理著。搬來搬去被弄混了主人的傢俱雜物,使忙得焦頭爛額的兩人第一次產生了交集。
      鄰居——談東扯西,相互扶持,是抬頭不見低頭見的關係——兩人彼此始終保持著最禮貌的寒暄。直到兩人都不知從什麼時候起總是形單影隻,不再有機會同各自的愛人共進晚餐、相擁而眠,甚至再也捕捉不到愛人的一絲音訊,他們才漸漸注意到了身邊另一個如自己一般孤獨的人。
      她的丈夫和他的妻子暗地裡走到一起,背叛了他們。

      「一個人的時候,可以做很多事情。結了婚就不一樣,很多事情一個人做不了主。有時候我在想,要是現在還沒有結婚的話,不知道會是什麼樣子。」關於婚姻,他這樣感慨。
      「我從來沒有想到原來婚姻是這麼複雜,還以為一個人做的好就行了。可是兩個人在一起,單是自己做的好是不夠的。」關於婚姻,她如此單純。
      然而造化弄人,她和他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在相同遭遇的惺惺相惜中,他們愛上了彼此。
      如此,情形便變得十分尷尬了。她一邊強忍著丈夫背叛的現實帶給她的痛苦,一邊又艱難地抑制著對周慕雲日益濃厚的感情。她反覆提醒著他和自己:「我們不會和他們一樣的」。然而,她所猶豫和糾結的,到底是什麼呢?就如同周慕雲所說:「反正錯的又不是我們」。
      發現真相前,他們在婚姻中各自恪守本分、疼惜愛人,在鄰裡的日常相處中始終保持對彼此的尊重和距離。發現真相後,他們由於共同的遭遇而相互憐惜,又因熱愛武俠小說的賞析和創作而志趣相投、彼此欣賞。
      我反覆在想,這樣的日久生情,有什麼錯呢?


      如果我是蘇麗珍。
      作為婚姻中的受害者,我有充足的理由和絕對的權利同丈夫提請離婚。我不在意這個社會認不認同離婚,不在意街坊鄰居會怎樣議論我,我在意的,是屬於我的真正的幸福,是我心底里最大聲的呼喚、最深切的渴望。雖然在這個漫長的心理鬥爭的過程中,我會恐懼、會猶豫、會瞻前顧後、會患得患失,甚至可能需要周慕雲的某句一語中的的話語,來給予我最強大的精神力量,但我想最終的最終,我還是會回答:「會,我會跟你走。」
      而我不在意的,偏偏都是蘇麗珍最在意的吧。我所在意的,則恰恰是蘇麗珍忽視和可以輕易犧牲掉的部份。
      所以我漸漸發覺,蘇麗珍那令觀眾心焦的猶豫和糾結,或許存在著一定的社會原因吧。20世紀60年代的中國,即使是香港地區,人們內心深處的思想觀念依然是保守而固執的。女性仍然視婚姻如天、視夫如命。而蘇麗珍這樣一個市井裡普普通通的弱女子,在面對生活中種種可能發生的改變之前還因為恐懼而需要模擬演練一遍的弱女子,若是沒有勇氣反抗社會的主流觀念,沒有勇氣面對街坊鄰居的流言蜚語,沒有勇氣面對作了決定後的未知的未來,而終究在痛苦的自我折磨中含淚放棄所愛,又有誰忍心責怪她半句呢......
      直到看了第三遍,我才忽然聯想到,片尾蘇麗珍牽著的那個名叫「庸生」的孩子,他的名字是否就代表著在金庸和梁羽生的名字中各取一字,來紀念她和他幽室相守,共同創作武俠小說的花樣年華呢。無論這孩子的父親是誰,都已然令人無比心疼。


      而周慕雲呢。這是一個很好的男人,他真誠、他深情,他更敢於面對自己的內心,同時也對她的想法給予絕對的尊重。
      但我認為,這段故事裡的另一個悲哀就是,他敗在了對她的尊重。
      片頭的字幕裡講到:「那是一種難堪的相對。她一直羞低著頭,給他一個接近的機會。他沒有勇氣接近,她轉掉身,走了。」我卻認為恰恰是因為周慕雲太執著地尊重著蘇麗珍的想法,使得「她沒有勇氣接近,他轉掉身,走了」。他明明知道她是那麼愛他,但同時他也明白她由於所謂顧慮,不會離開她的丈夫,因此就還是出於尊重,自己悻悻離開了。
      尊重對方,無疑是多麼可貴的品質啊,但在他們的故事裡,便成了無解。首次觀影,我並沒有看懂周慕雲在柬埔寨的所作所為。第二次看懂後,心裡便隱隱疼著。所有的秘密,都被一捧泥土伴著青草封印在那小小的石洞裡,永遠不復照見艷陽。


      她的該勇敢時軟弱,他的不該沉默時沉默,譜寫了這段舉世憂傷的經典。只可惜,故事的最後,誰也沒能抓住如果。

(本文為個人觀點。如有不同觀點,願與網友共同切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