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間諜橋 Bridge of Spies

间谍之桥/间谍桥(台)/换谍者(港)

7.6 / 327,548人    142分鐘

導演: 史蒂芬史匹柏
編劇: 馬特沙曼 伊森柯恩
演員: 馬克勞倫斯 Domenick Lombardozzi Victor Verhaeghe Mark Fichera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mon amour

2016-06-17 06:57:55

主旋律之外的動人旋音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上週末上海電影節我觀看了四部影片:《尊嚴殖民地》《間諜之橋》《馴鹿》以及《海上火焰》。最值得聊兩句的反而是美國主旋律電影《間諜之橋》。

故事發生的背景是美蘇冷戰的上世紀六十年代。電影的主線被切割為三條,在美被俘的蘇聯間諜阿爾貝,在蘇聯被俘獲的美國空軍蓋瑞和在東德被捕的美籍留學生,以及阿爾貝的辯護律師多諾萬。史匹柏並沒有在影片開頭多賣關子,間諜交換這個影片高潮的爆發點早早就被確立了下來。然而這並不妨礙它成為一部優秀的影片,從那些精彩的橋段里,我看到的是影片本身所傳達的,關於國家、種族、個人的思考。

如果這樣一個問題置於眼前:國家、種族、個人權益,孰先孰後?我想每個人的答案都有所不同。在強調了幾十年集體利益高於一切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的普遍回答或許是:國家高於種族高於個人。而影片的主人公律師多諾萬代表的卻是另一種聲音:個人權利高於一切,即使是戰俘也有合法辯護的權利。這種與大眾之間的意識差異是影片最重要的衝突點,將他與普羅大眾切割成了兩個不同的陣營。從最初的,因為為蘇聯間諜辯護而被眾人所唾棄,到最後依靠自己所秉持的這一切成功解救了被俘獲的美國空軍士兵和無辜學生,世人態度的轉變看似合乎情理,卻恰恰掉入了」國家「這一概念的陷阱之中。

國家是什麼?它實則是社會階級產生後的產物,用以調節不斷產生的社會矛盾。而幾千年後再回望人類走過的歷史,我們很難說它是維持社會穩定的中流砥柱還是加劇人類鬥爭的洪水猛獸。影片中,律師多諾萬一直要維護並且爭取的是,蘇聯間諜阿爾貝享有被司法公正對待的基本人權。人們無法理解為何他要為一個傷害美國國家利益的間諜辯護,不難看出,即使在一個如此鼓吹個人權益至上的國度,生活在此的人民依然很難逃脫「國家「二字在意識中豎立起的邊界。人們恰恰忘了那最為諷刺的一點:間諜得以產生的根本是國家當權者的利益爭鬥,這是他們維護自身統治的手段而已。間諜本身並不應該被指責,一個效忠於政權的人何錯之有,錯的是背後那一顆顆醉心於權利,將人類置於戰爭之中的險惡之心。

我還在香港唸書的時候,教授政治經濟學的是一位溫文爾雅的教授。有一次大家問起他來自哪個國家,他答說:我是無政府主義者,何來國家之說。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有人給出這樣的回答,那一刻,我內心受到的衝擊是巨大的。這句話一直在我腦海里盤旋,以致今天我仍然常在思考,究竟何為國家?它之於個人的意義是什麼?為何它具有審判個人的權利?從普遍認知的第一個國家雅典城邦算起,人類社會已經經歷了漫長的幾千年,縱觀這歷史的長河,人們似乎沒有一刻因為國家的誕生而停止了流血和爭鬥,相反,它似乎加劇了各人腦海中黨同伐異的思想。影片中因為翻越柏林器而被射殺的成群青年,他們甚至死於自己國人的槍下,比國家更可怕的似乎是來自當權者在某個國家進行的意識形態分割。我們常常所見的,是國與國之間的衝突,是宗教和宗教之間的仇恨,人們似乎在為一個本不存在的無上全力進行著慘烈的廝殺,換取所謂的,關於效忠的榮譽,而那些將他們拉向戰場的人,正帶著得意洋洋的表情收穫著更多無知者的崇拜。

至此,我無法想像一個比今天還要糟糕的世界,一片被槍殺、難民、爆炸充斥的土地。那些拋灑的熱血,究竟是為誰?也許他們自己也無法清楚道出。國家,種族,政權,這一切本該退居「生而為人」這個事實之後的諸多政治頭銜,漸漸讓人迷失了對自身的關注,一種渴求集體榮譽的熱情蓋過了一切,這才是一切恐怖的根源。湯姆漢克斯所塑造的standing man形像已深人人心,而遺憾的是,大多數人依然無法理解這種勇敢背後的邏輯,不是不畏強權,也不是對個人英雄主義的鼓吹,僅僅是一種抽絲剝繭將複雜的社會人當作簡單生靈平等對待的天性,然而它已難覓蹤影,也正是這一點,這部主旋律電影才有了那一絲打動我的弦外之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