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驚爆焦點 Spotlight

聚焦/焦点追击(港)/惊爆焦点(台)

8.1 / 508,050人    128分鐘

導演: 湯瑪士麥卡錫
編劇: 喬許辛格 湯瑪士麥卡錫
演員: 米高基頓 馬克魯法洛 瑞秋麥亞當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寒嬋

2016-06-20 06:07:10

算個觀後感吧


我理想中的新聞題材,就應該是像這樣拍的。客觀、明白、直接地進行闡述,剔除掉一切冗雜的因素,以事件本身為敘事線索,呈現給觀眾最精要的東西。這麼說是因為之前看過《搜索》,也算是與本片話題相關度比較高的片子,立意和出發點都很合乎時事,試圖去揭發網際網路時代背景下的網路暴力,好好打磨一番的話肯定能出好作品。然而《搜索》敘述得怎麼說,給人很凌亂的感覺,並且亂入了一堆與主題強行關聯的東西,麻蛋演員是要為作品服務的啊!怎麼感覺完全反過來了呢!雖然說我也是圓圓女神的顏粉,可是電影拍著拍著突然成了偶像劇套路最後又成了女神個人動態寫真了又是鬧哪樣。。。跑偏了啊喂!國產片我確實看得少,按說也沒有資格評判,但眼瞅著一堆人完全是為了愛豆才去看的電影就覺得不妙,似乎當下的國產電影已經成了演員,不對,應該說是明星們的另一個秀場,是一場造神運動,至於電影本身質量幾何,who cares?反正腦殘粉是票房第一推動力。

        回到《聚焦》。這種不過份煽情不刻意談人性說道理的片子,在看的過程中,對心靈造成的直接衝擊力要遠遜於在這些方面進行濃墨重彩地渲染的電影,同時也無法比肩各種鴻篇巨製的包容性,因此甚至未免顯得有些單薄,畢竟那麼多年來誕生了太多經典,觀眾的閾值都已經隨著閱片量的提升進一步提高了,於是這種相對中立的敘事方式短時間內就更難調動起觀影積極性。比如我,在整個觀影過程中沒有感受到過多的情緒波動,也沒有感受到精神上的洗禮,但是整部電影看完之後,不像以往被震撼得腦袋一片空白,一句話也說不出了,反倒生出了許多的思考。

1. 關於新聞行業。
        
        中學時期的我,覺得比起文人來,記者更是一個針砭時弊的角色,用絲毫不隱喻的文字,客觀地把現實與真相公之於眾,簡直無比炫酷。當然有可能這些都是一個中二少年自己腦補出來的,或許那個時候的記者,跟現在也沒什麼不同,只是我不關注所以不知道罷了。而現在的天朝記者,當然也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應該說現在比例不在少數的天朝記者,都在幹著什麼事業呢?為了博人眼球,搬弄是非,惡意曝光他人隱私,挑撥醫患關係,傳播偽科學,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我隨便一想,就已經是這麼多條,要再仔細想想,豈不是罄竹難書?於是看到電影裡面把新聞工作真正當做事業來做的記者,不免感嘆。後來又想,說不準這是為了塑造新聞從業者的正面形象,外媒抹黑起我朝來也向來節操全無,可是等等,這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啊。。。於是想一圈國內影響力最大的媒體,無非就是兩類了,官方洗腦以及娛樂八卦。我不否認我們國家也同樣有很多優秀正直的新聞工作者在努力工作,但他們的聲音,早就被鋪天蓋地的垃圾埋沒了。你無法要求人人都能拿普利茲,在工作崗位上實現人生價值,為這個社會做出貢獻,所以只要不作惡,便已經是善意的了。可是如今的狀況是,這個行業的許多從業者,早已毫無職業道德,難道他們當初決定走這條路的時候,就是這樣急功近利毫無理想的嗎?我不相信。可是同樣要受到來自生存的壓力,為什麼其他行業並沒有如此大範圍地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我想不通。前幾天看到知乎上有個醫生的答案,說有個病人醫治無效決定捐獻器官後,一群醫生自發地端午節加班,盡心盡力地做了器官摘除並成功為接受者做了移植手術。答案其中一段讓我尤其感慨:

「首先,我看到了每一位同事的熱血。平時我們一起聊天,除了業務外,主要是抱怨和無奈:苦、累、工資低、醫患關係緊張、沒時間陪老婆孩子。但今天我和參與這次移植的同事聊起來這件事,他們每個人眼睛裡都閃著光。

還有護士,端午節當天,我刷朋友圈,滿屏的粽子裡有一位護士發了這樣一句話:「端午節值班,臨時待命……在這個處處說端午安康的日子裡,我覺得捐獻者和我們都做了很有意義的事,越來越喜歡越來越珍惜這樣有意義的日子和這樣為安康奉獻的集體!」當時我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現在我知道了,她也在為自己參與了一項了不起的事業而自豪。

原來,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和我一樣住了一個中二少年。」

        被最後一句話戳了心窩子。雖然自己不是醫生,但醫患關係緊張到已經危及醫務人員生命的今天,一群人為了救死扶傷的崇高理想仍然堅持在崗位上,不忘初心,實在令人動容。這樣鮮明的對比之下我就更想不明白了,新聞行業的問題,到底是出在哪裡了呢?

2. 關於法律約束

        可以說,要是沒有Macleish,事件最終也沒法被成功報導出來。而Macleish之所以能成為關鍵所在,是因為他手裡握有確切的猥褻兒童的神父名單。其實早在多年前,他就向波士頓環球寄過這份名單,卻沒有得到任何回音。據Robbie回憶,那正是他接管都市板塊的時候,而他對此毫無記憶,漏掉這個,他確實有責任。我由此猜想,在寄出名單卻被無視之後,Macleish對社會輿論失望,轉而進行他後面的工作。在最初,我是以惡意來揣測Macleish的,覺得這是個昧著良心賺錢的無良律師,後來才知道還有多年前的這一出,於是生出一種深深的無力感:一個法律工作者的武器,尚且是社會輿論,況乎普通民眾?教會的勢力實在太大了。Macleish之所以不走法律程序,而進行私下調解,大概是因為,走正常程序,也並沒有什麼用,與其如此,不如為受害者爭取賠償更來得實際——當然這也還是猜想,因為我無從得知最後Macleish提供名單,到底是不忘初心伸張正義,還是對他自己作為法律工作者這麼多年來對於這種現象的縱容的贖罪。

        現在有個說法,出了什麼事,發條部落格比報警管用多了。這裡面,可能有法律的不作為,但是很多時候,更是因為政治的橫加干涉。其實說起來,一個追求公平和正義,一個追求利益和權利,兩者本來就是毫不相干有時候甚至是背道而馳的,然而目前的情況是,前者的執行建立在後者的監管之下,甚至可以說是後者的統治工具之一,這樣的體制,其合理性本來就是存疑的。

3. 關於宗教

        這一條算是一個無信仰人士的一些疑問。我不是太能想像出對於信教的人來說,信仰佔據著何等重要的位置,所以就更不能理解教會為什麼會佔有如此重要的社會地位。宗教信仰,在社會各方面發展還很有限的時候,或許很多時候確實能成為人們的精神支柱,但我不太明白,科學技術發展到今天,唯物主義和無神論已經得到廣泛認同,緣何信仰還佔據著如此重要的地位?在有著歷史淵源的地區我還可以理解,難道連雜糅包容吸納了如此多元文明的美帝也不能倖免嗎?要不是這部電影,我根本無法想像教會的勢力可以大到這個地步。宗教信仰,對社會有積極影響的也就罷了,那些對社會有消極影響尚且被允許存在的又算怎麼回事?對於某些教徒來說,教義甚至是他們一生的指向,而這教義裡面,充滿著幾世紀以前的愛與神聖的同時,也充滿著幾世紀以前的惡與愚昧,有的已經與當今社會格格不入,與現代文明方枘圓鑿,卻因為它的受眾甚廣以致於在許多時候發生了不合理的事情時,真的出現了所謂的法不責眾。看來距離人類本身足夠強大到擯棄掉這些虛無的東西作為精神支柱的那一天,還有太長的路要走。


        作為觀眾看完電影能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所以比起直接輸出價值觀的片子來,這算是一部授人予「漁」的作品;沒有大起大落,沒有過度地放大衝突以凸顯戲劇效果,只客觀冷靜地敘述事件本身,作一些適當的藝術處理,作為紀錄片,這算是一部對「度」拿捏得恰到好處的作品。五星當之無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