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放牛班的春天--The Choir

放牛班的春天/歌声伴我心(港)/唱诗班男孩

7.8 / 68,021人    97分鐘

導演: 克里斯巴哈蒂
編劇: 克里斯巴哈蒂
演員: 法藍柯波蘭德 尚巴堤莫里耶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易淺淺

2016-06-24 06:05:51

每個孩子都是一株生長著的綠色植物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時隔三年再次看完這部影片,仍感到一種無法言說的愉悅。好的影像作品的力量有時候是文字所不能匹敵的,不僅僅是故事敘述的具象化,還有那些流動的色彩和聲音,譬如陽光下張揚著的年輕的臉,四月的風吹過柔軟的樹梢,還有那些孩子們天籟一般的歌聲,聲色具備。

影片被調成不那麼飽和的、接近灰的色調,只有在後半部份一些陽光盛滿的鏡頭裡,才流露出些許的春意盎然。影片中的孩子們起初也是如此,調皮的、不服從組織的的,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對學校、對這個世界的抗議。他們中有的經歷過失去雙親的創傷,有的因表現不佳而無法在公立學校就讀,種種失意,加之缺乏愛和正確的引導,這些孩子開始不知輕重地向大人們進行反擊。我們無法將原因簡單地歸結於家庭、學校、社會或者教育制度中的任何一方,在某種意義上,這可以說是各方共同作用的結果。

直到一個真正懂得教育的老師出現了,從此一路春風化雨,帶領這個故事走向了光明。令人不禁思考,究竟是什麼,擁有如此巨大的教化人心的力量。

音樂。音樂當然是有魔力的。

潦倒如馬修,正如他自己所說,是一個「失敗的音樂家,失業的學監」,他的單戀無疾而終,他的歡欣和吶喊無人知曉。但我們仍能一眼看出他的不平凡。對音樂的了解和熱愛使他有一顆赤子之心,善於發現生活的美。他在一片蕭條之中保留了一絲希望,並把這份希望慷慨地賦予了每一個孩子,善待他們,教他們歌唱。那些青春期叛逆的少年啊,也許並不懂得為人處世的大道理,但音樂是不需要言語的,美的東西不管在任何一個時代,都具有超越一切障礙的力量。而創造這個奇蹟的人,首先是一個藝術家,更重要的是,他是生活的智者。

還有愛,與溫情。

與校長嚴苛的懲罰式的教育理念不同,馬修採取的是溫和的、漸進式的教育模式。他給每一個孩子改過自新的機會,弄傷老師左眼的勒蓋萊克被派去醫院照顧這位馬克桑斯先生,寬容和原諒使他感到羞愧;對於小小的怯生生的孤兒派皮諾,他給了最多的溫柔和耐心,給與他一個長者的關愛;至於愛鬧彆扭又倔強的莫里奇,馬修很快發現了「他的嗓音是一個奇蹟」,開發和珍視這一寶貴的才能,卻不放任他的狂妄和自大的毛病。當以為被放棄的莫里奇在伯爵夫人面前重新唱出那句練習了千百遍的獨唱的那一瞬間,他的眼裡流露出「自尊、驕傲和被寬恕的感激」。這大概就是教育的真諦了。

自始至終,我都不認為有哪一個孩子是真正無可救藥的,包括那個被妖魔化了的蒙東。喚醒一顆沉睡的種子的方法很簡單,只需一些陽光和雨露;但要使一顆遭受過百般摧殘瀕臨破敗的種子死灰復燃就沒那麼容易了,也許要經過更加漫長的關心和照顧,具體可行的方法,我們尚在探索。影片中的大多數孩子如莫朗奇,屬於前者,而蒙東顯然屬於後者。

「人之初,本無性」。人類不具備其他動物的生物本能,只能通過學習來獲得能力,獲得人格,並使自己成為社會中正常的一員,我們把這一過程成為「社會化」。通過份析影片中的一些對話和細節我們得知,蒙東即使在父母健在的時候,也沒有得到關愛(從那句「我爸媽都是混蛋」可以看出),這就造成了他無法通過良好的學習從周邊環境中獲得愛與溝通的能力。此外,他被診斷出遊人格和智力上的缺陷。長期的被冷落和孤立導致他習慣性地想要通過暴力在一個新的環境中取得地位,長此以往,他變得滿口髒話,充滿敵意,不願意信任和接近任何一個人。電影中還有一個我們不能忽視的情節是,校長認為蒙東偷了錢,但實際上並不是,在真相被查明後,換來的不過是一句輕飄飄的「即使這一次不是他幹的,他也遲早會做出這樣的事」。被冤枉的少年最後選擇了縱火來報復。這一細節也說明,對於蒙東畸形的心理成長和社會化的失敗,不正當的教育要負很大一部份責任。

在我看來,即使撇開這些深層複雜的因素,這部電影仍是美的。它不作過多的渲染,乾乾淨淨的畫面,就那麼從從容容樸素卻又真誠地講述一個故事。主角不全是年輕好看的模樣,但是真美好啊,那些孩子空靈地歌唱的時候,我們彷彿能看到天堂。

「海面上的清風,放下輕盈的飛鷺,在孤島的礁岩處,冬日轉瞬即逝的氣息,你的喘息終於遠去了,融人群山深處,在風中展翅盤旋,在黯淡晨曦中,找到通往彩虹的路,揭開春之序幕。」
每個孩子都是一株生長著的綠色植物。

總有一天,會以翠綠的形式,鑽出地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