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5 01:21:42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小森林》由「春、夏、秋、冬」四篇組成,在日本獨立分開上映;國內看到的版本是「夏秋篇」與「冬春篇」。在夏秋冬篇,都介紹了7道菜,春篇介紹6道菜。來自小森(鄉下)的市子,因為不適應大都市的生活,重返老家,從母親傳授的烹飪技巧中琢磨出屬於自己的美食,屬於自己的人生。
讓我唸唸不忘的美食,是做夢都在回味的故鄉的魚粉,鮮辣香甜的口感,在味蕾上跳動。任何一種美食,在她面前都會黯然失色。魚粉的味道,並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變淡,反而會變得愈加濃烈。
星級料理,山珍海味,大廚私房菜,對我而言,這些僅僅是菜。當下覺得美味,過一段時間就慢慢遺忘了。一道好的料理,首先是食材新鮮無污染,然後是擁有高明的烹飪技巧,最最重要的是做菜人的用心程度。
很多人看過電影,都停留在美食這個點,我覺得電影反映出的更多是一種文化。通過《小森林》,我們能欣賞到日本鄉間的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民間藝術,還能體會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與人生哲學。
金克木先生在《文化的解讀》中曾說過,「一切思考起於提問。思考即問答。」電影裡的市子有許多疑問,例如為什麼超市里也有賣塗抹醬,胡頹子要怎麼做才好吃,蛋糕怎麼做才會分成紅色和綠色兩色,母親是因為沒錢才把書賣了的嘛,馬鈴薯麵包要怎麼做才會鬆軟。有的問題得到了解決,有的問題依舊無解,這就是人生。
電影中,母親把書全部賣掉,並告訴市子,自己要看的書自己去找。這跟母親不告訴她秘方,讓她自己去琢磨是一個道理。這讓我想起讀歷史書,如果脫離當時的背景去看,必然看到的都是虛,無所得。烹飪也是一樣,做法不能脫離人本身,每個人都應該找到自己的做法,形成自己的秘方,如何做一道菜,如何寫一個故事,如何將自己的人生走下去。
電影裡我最喜歡的片段有兩處,一處是市子收到母親的來信,信上某一處是這麼寫的:
「在某個地方摔倒,每次回頭看之前的自己,發現每次都在同一個地方摔倒。
儘管一直很努力,卻總在同一個地方畫圓圈,徘徊到最後不過是回到了原點,讓人很失落。
但是每次,積累下了經驗,所以不管是失敗還是成功,都不再是原點。
那麼,不應該叫「圓圈」,而應該是「螺旋」。
從某一個角度看,彷彿是在同一個地方兜轉,如果是那樣也還好。
也許,人本身就是「螺旋」,在同一個地方兜兜轉轉,每次卻有不同,或上或下或橫著延伸出去。
我畫的圓每次在不斷變大,所以,螺旋每次也在不斷變大,想到這裡,覺得自己還是應該再努力一把。」
一直在猶豫不絕的市子,決定離開小森,她的理由是希望以一種積極的姿態面對大城市,面對自己的人生;不希望自己是因為在城市混不下去才回到小森(故鄉),這是對小森的不尊重。在人生的道路上,每個人都有徬徨的時候,如何選擇是一種智慧,選擇的理由更能體現智慧。
就好比,你為什麼學習英語,有的人說為了考四六級,有的人為了出國,有的人為了拿到更多的offer,還有的人是為了給自己充電學習。這些體現了心理學中的學習動機,從其作用與學習活動關係來分類,分為近景直接與遠景間接。為了考試,屬於近景直接,是近期要達成的目標;而為了讓自己充電學習,屬於遠景間接,是長期的一種願景,並不會因為考試過了而中止。後者的目標也會更容易達成,因為充滿了主動性。
這又回到了很老的一個話題,人生需不需要夢想?當然!儘管每次我們都在同一個地方畫圓圈,但當我們的圓圈越來越大的時候,就能觸碰到夢想的一角,直至將其攬括在我們的圓圈內。
另一處是電影冬篇臨近結尾,市子跟丈夫回到小森,在台上跳神舞。看到這裡的時候,我回想起今年過春節的時候,去到潮汕的一個小村莊看英歌舞表演。
潮汕保留了大量的中國古文化,日本也繼承我國許多文化與習俗,這兩個舞蹈在我看來是相似的。潮陽英歌舞起源於明朝中葉,表現的是水滸好漢攻打大名府的故事。表演者畫好鬼面,有的人手持木棒,還有的人敲鑼鼓,時而海螺號角、哨子聲響起,木棒聲,吶喊聲交織在一起。這樣的舞蹈,能帶給人一種力量;跟我們看書吸收其中精神是一樣的,只是表達的形式不同而已。
維根斯坦曾經說 ,「一個人可以不相信自己的感覺,但是不能不相信自己的信念。」小森林的外表是柔美的,市子也是柔美的,但隱藏在他們內部的力量卻是驚人的,因為他們擁有自己的信念。
文化的繼承與創新,不是始於市子,更不會止於市子;會有更多的人,用自己的方法,將小森的這份文化繼續傳遞下去。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