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四百擊 The 400 Blows

四百击/四百下/胡作非为

8.1 / 129,274人    99分鐘

導演: 法蘭索瓦楚浮
編劇: 法蘭索瓦楚浮 Marcel Moussy
演員: 尚皮耶李奧 Claire Maurier Albert Remy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野火

2016-06-25 19:37:55

青春殘酷物語


四百擊,打四百下才能聽話的孩子,就像中國的「棍棒底下出孝子」殘酷,無理。巴掌下,辱罵下,棒子下,也可能把一個性格內向,安靜的孩子變成壞孩子,13歲的安托萬,母親在結婚前生下她,他可以說是一個私生子,母親對他的愛是短暫的,和大多數父母一樣,她看重孩子的學習,母親會理解,袒護安托萬,但最後在少管中心的見面,母親決絕,冷酷的眼神,看的我心寒,在那個時代,在那個家庭,母親有自己的無奈,可是她是安托萬的最後依靠,當她冷漠的眼神看向安托萬,看向我。我知道安托萬內心的孤苦,內心世界的崩塌,他感到無人依靠,所以他才會逃離監獄,幾分鐘長鏡頭的奔跑,安托萬心裡想的是什麼?只想逃離,逃離這裡,他跑向一直嚮往的大海,面對大海,他轉身的那個鏡頭,我難忘,那張13歲的臉上寫滿了迷茫。
13歲的我們在幹什麼,無憂無慮的童年。我也能看出這是導演的一部半自傳式的電影,
弗朗索瓦·特呂弗(法國導演。從小酷愛文學和電影,15歲在巴黎發起電影俱樂部。1953年進入法國農業部電影處,後在《電影手冊》和《藝術》雜誌任編輯和撰稿人,成為著名影評家。《論法國電影的某種傾向》(1954)被視為新浪潮運動的綱領與宣言;《法國電影在虛假中死去》(1957)預告了「第一人稱」影片的到來。
  他的電影名作有《四百擊》、《朱爾與吉姆》、《日以繼夜》、《阿黛爾·雨果的故事》、《最後一班地鐵》、《隔牆花》等。特呂弗終身難忘他的童年生活,早年的坎坷經歷,被他一遍遍用非常真切自然,而又十分憂鬱的影像形式再現出來。這些電影作品呈現了一個叛逆傳統、反抗次序的電影藝術家,以及他的心路歷程。跟別的新浪潮導演相比,特呂弗避免了政治化傾向,風格雅俗共賞,顯示出雷諾瓦等人的影響。他欣賞的好萊塢影人包括希區柯克、霍克斯、約翰·福特和奧遜·威爾斯。他認為電影應該模仿生活,但比真實生活更浪漫化。在某些作品中他也會亮相在螢幕上擔任演員 ------ 豆瓣簡介)
 叛逆,迷茫,13歲的少年感受到了我20歲的心情。
 這部電影很真誠,我想告訴大家,不要被片名《四百擊》和法國新浪潮開山之作嚇到,就講了一個少年的的青春殘酷物語(xiao)。弗朗索瓦·特呂弗,我看到他15歲在巴黎發起電影俱樂部,真是一個迷影少年,他和很多人,包括我都很熱愛電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