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哪一天我們會飛--She Remembers, He Forgets

哪一天我们会飞/差一点我们会飞/爱的根源

6.5 / 531人    108分鐘

導演: 黃修平
編劇: 黃修平 陳心遙
演員: 楊千嬅 林海峰 蘇麗珊 遊學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梁小卅子

2016-06-27 19:38:33

那個女人得了一種愛回頭的病



這是一句歌詞,出自楊炅翰的《你好,舊時光》。
其實原詞中的某個字眼與這裡有些微差異——
 
「可是還稱呼自己『女孩』,已經不大合適了吧……很不合適了。」
年近四十的余鳳芝說。
 
話是這麼說。可當她推開面前暫告一段落的工作資料,癱在椅子靠背上,抬起頭凝望辦公室裡掛著的飛機模型時,眼神漸漸變得很柔軟。

像十七歲少女的夢一樣,可以別在發間、掛在書包拉鏈、和綴在校服裙子下擺的那種柔軟。





———————————————————————————————————————————
不只有波音和空客,一架紙飛機也可以載你去很遠的地方,比如二十年前。






那時候香港還沒有回歸,他們也還沒有從高中畢業。思想課老師會在每週一次的年級大課上喋喋不休:「97後我們將迎來完全嶄新的生活,所以你們要有夢想。未來怎麼能沒有夢想呢。胡適先生說過,天下多少事業,皆起於一二人之夢——」
 
「——遺!」記得某次有一調皮學生如此接茬。小禮堂里先是兩秒死寂,隨即全體轟然大笑。老師大怒,衝下來要抓這小子好好教訓一頓。
 
一片雞飛狗跳里。十七歲的余鳳芝托著腮,看看右邊的蘇博文,再看看左邊的彭盛華。
她想「我知道他們的夢想是什麼。」




———————————————————————————————————————————
蘇博文和彭盛華,兩個都能算得上學校裡的風雲人物。學習好,愛熱鬧,在聯歡大會上劃著名吉他滿場跑,唱著郭富城劉德華林志穎,甚至連時事也沒有落下







這些也許稱得上愛好,但不是夢想,至少對二十年前的蘇博文來說,不是。
那時候的他肯大方用「夢想」去形容的,是一個叫作「飛行學會」的東西。
 

余鳳芝第一次聽說飛行學會這個詞,是在一個翹了課的下午。她站在露天樓梯上踮著腳,從樹上掐下一朵花來。想著還憋在教室裡的同學,忍不住把眼珠得意地轉了又轉。
 
蘇博文就這麼出現在了她轉著的眼波里。他推著一塊帶輪子的行動黑板,在樓梯下方的走廊里出神地前行。
 
「呀!蘇博文!」她朝他喊。
他頓住,回頭。她對他笑了笑,便從樓梯上衝下來。一開始沒想那麼多,跑到他面前才突然發現,似乎竟沒什麼可說的。
 
相對無言30秒後,她終於想到了一句話「那個,我幫你推啊」

於是行動黑板繼續在中間行動起來,兩個人各執一邊默默推著。都走出去好幾步了,余鳳芝才注意到那朵花還緊緊捏在自己手裡。而在她看不到的另一側,明明從始至終擺足嚴肅臉的蘇博文,居然也偷偷笑了一笑。







——「什麼是飛行學會?」
——「研究飛行的學會。」
——「你很喜歡飛機嗎?」
——「嗯。很喜歡。」
 
從那天開始她知道了他對飛機所懷有的近乎痴迷的狂熱。他讀相關的書,參加相關的比賽,動手做相關的模型,津津樂道一切的相關話題。
 
站在香港的街頭,他聽著頭頂飛機掠過的呼嘯聲,就脫口而出它的型號。

「哇你這麼厲害!」
「嗯。我將來可是要做飛機師的。這就是我的夢想。」

這就是他的夢想。





———————————————————————————————————————————
其實余鳳芝只能算作飛行學會的第三個會員。在她之前的那個,當然是彭盛華。他和蘇博文要好得可以穿同一條褲子,好到按現在的標準簡直令人懷疑是不是也可以撿同一塊肥皂= =。這樣的交情,好友生活中最重要的部份,他又怎麼可能不參與其中。
 
也不光是因為交情。敲敲打打模型滿天飛的飛行學會手工作坊,剛巧也是彭盛華的心頭好。
他最愛動手做東西。人送綽號「手工王」。
「我的夢想嗎,就是畢業後去念設計系,將來做設計師。」
 
余鳳芝那時候覺得,彭盛華若是真做了設計師,肯定不會是個規規矩矩按套路出牌的傢伙。他總有各種奇思妙想,就連那塊寫著「飛行學會」的移動黑板,被他安上兩片大塑料薄膜和一團舊黃銅,立刻搖身一變成了搞笑的滑翔大蜻蜓。
 
「走,送你去上課」,他拍拍大蜻蜓,而余鳳芝在一旁哈哈大笑。
兩個人就這樣在一陣風裡滑過校園,滑過操場的積水,滑過課堂上悶得發慌學生們的窗前。





畢業前的學校開放日活動,彭盛華還被特別指定負責設計模擬城市。活動名稱是「我們的夢想」,被他做了點手腳,生生改回成了年級大會上的經典笑料




紙箱、木板、塑料棒、閒置的燈泡,還有由一支舊手電筒充當的投影儀。余鳳芝在這堆東西里看見了一座微型的城市、一場幻想的足球比賽、以及一個鼻子尖和手心全冒著汗,迭聲問她「怎麼樣,還喜歡嗎?」的少年。









———————————————————————————————————————————
還是這個人,二十年後他已經不再是少年。他開了建築設計公司,聽上去也算實現了夢想,儘管每日所接的項目,大多只是給錢多又蠻橫的客戶們設計「看上去很氣派的」、門口可以擺一長列黃銅獅子的「豪華庭院」。
 
他也開始習慣酒席應酬、懶得回家寧願在辦公室抽菸加班、出差時遇到一夜情的機會,也不再想錯過。
甚至還在接情人打來的視訊電話之前,順手用一個盒子擋住後面架子上擺著的、他與妻子的合照。





嗯。他的妻子。余鳳芝。戀愛十年結婚十年,最後還是從無話不說走到了無話可說。




我得了一種愛回頭的病。余鳳芝想。
是過去美好。還是如今不堪。
 
突然想起蘇博文。他現在在哪裡?在做什麼呢。



———————————————————————————————————————————


二十年前飛行學會的三個成員幾乎每天黏在一起。一起逃課,一起做模型,一起爬牆到學校外面的草地上看雲彩。那時候一年很短暫,一天卻很慢長;一篇關於未來夢想的計劃書作業,五千字就成了天荒地老,怎麼也寫不完。
 
其實哪裡用得著五千字。夢想對余鳳芝來說,一兩句話就夠形容。







 
這種話,明明白白就是青春的腔調。大約只有年輕人才說得出吧。因為年輕,所以「停止呼吸」仍然是一件縹緲又遙遠的事情,聽上去只浪漫,不可怕。
就算此話是真,然而不到停止呼吸前一刻,又怎會知道那是不是真正的夢想。
 
 
二十年後又想起蘇博文。在一場對畢業後即失聯的他漫長的尋覓里,余鳳芝終於發現,他們三個人裡,這個問題只有他找到了最終解。







———————————————————————————————————————————
我以為只有台灣人拍得出的那點青春,原來香港人也拍得出。
更好的是還不止是那點青春。
 
黃修平是個很有想法的導演。不僅僅體現於肯在電影裡惡搞一把自己:





還有那些學生們當年談論過的自己的夢想。二十年前初聽和二十年後再聞,一番對比,何種唏噓:







以及最後結局的五分鐘。看著獅子山下的漫天紙飛機,聽著主題歌,有點感慨,有點欣慰。終於有一個青春片導演肯把「人生始於青春,但不止於青春」好好拍出來給我們看。




再以及年輕的小女主演蘇麗珊。對日漸式微的香港電影來說,她也許是一個新生的希望。也許。





這電影叫《哪一天我們會飛》。

所以,哪一天我們會飛?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