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星際大戰七部曲:原力覺醒 Star Wars: The Force Awakens

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星球大战:原力觉醒/星际大战七部曲:原力觉醒(台)

7.8 / 975,502人    135分鐘

導演: J.J.亞伯拉罕
編劇: 勞倫士卡斯丹 喬治盧卡斯
演員: 黛西蕾德莉 嘉莉費雪 馬克漢米爾 哈里遜福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賞影獵人

2016-06-28 17:47:44

樂意被圈錢,拒絕投機式懷舊


寫於禁網期2016.1.21 開門見山了說:這個系列在為圈錢垂死掙扎,你以為它在新生,我說那全是假像。相較《星際迷航11》之於其系列的意義,高下立判。我本對JJ有期待,現在已經失望到有人身攻擊的衝動了。 從來不對任何有來頭的致敬與懷舊抱有絲毫偏激的反感,更別說具體到星戰這個功德圓滿、水到渠成、呻吟絕非無病的系列。雖然我對老三部好感有欠,也曾批判它的前衛只停留在包裝層面上,劇情核心皆是馬馬虎虎,但我對於其世界觀的欣賞和對這批電影先驅者的敬意,卻絕對沒有偏離到合格影迷的正常值之下。說實在,從千年隼被當成次選垃圾開上天,到Han零徵兆入鏡,再到各種老相識一個接一個「昨日重現」,我鼻子該酸時酸,眼角該熱時熱,腎上腺隔三差五不安份。然而當片子已經臨終,發現自己無甚在意的新人角色仍然無法引起我太多在意時,我在意了。老天,你這叫傳奇新篇,甚至是大作重啟,搞到最後能讓人揪心牽掛的還是那幾把四十年前的老骨頭,好意思嗎?女權崛起可以,種族平等也行,這些從選角就透露出來的政治和時代所驅硬植入,我都不反對,重點是,源自新人本身的魅力如果在長篇鋪墊之後還需要戲份偏重和主角光環去扶掖,那就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在我看來,本片就是如此。而且女主的選角其實是很對的,可以是很亮眼的新人,我很喜歡,但完全沒利用好。 此外是給力的世界觀下依舊不給力的劇情,一顆死星被炸毀第二顆建起來,第二顆死星再炸毀更大的死星補位上,直截了當講,四十年前你們還有技術牌和概念牌作靠山,四十年後技術下凡了,概念普通了,核心卻還不深挖,野心卻還是那一丟丟,我知道你們敢不進取是因為如今有了一張懷舊牌,可那是用歲月作代價的,新系列一紅,誰敢保管那還有用?退一萬步講,就當你這張牌的效用不減,請問懷舊牌比起當年的技術概念牌,哪張更不穩當?想到這裡突然有很強的片商代入感,心疼你們的投資費都遠甚於我的票錢了。 總而言之,迪斯尼和盧卡斯如果真要把星戰宇宙發展到漫威般昌盛,就必然懂得只應付好固有群粉是遠遠不夠的,那麼先撇開願繳情懷費的星戰迷不談,如今的《星球大戰》,裝舊酒的新瓶不太新,老調重彈的主線和拘謹的重心正以IP作抵押,而且,最不好看、最沒意思的就是「大戰」那一部份。要我說,擺在前面的何止是一段很長的路要走,連方向都還沒找好。

——————

《俠盜一號》上映了,重溫了一遍EP1~6,又重看這部,以上觀點基本不推翻,但態度改變了,並沒有那麼不堪,還是前景可期的。

覺得之前打三星有些苛刻。如果我也是從當年走過來的粉絲,四星往上都不在話下。因為某些了無善意的販賣越來越氾濫,情懷這個詞已經快成貶義了,但大眾情懷和商業資源之間本就是相依存的,兩廂情願的東西。星戰在北美流行文化中的地位無出其右,鑒於受眾之廣,滿足粉絲就已經是討好大數觀眾了,踏踏實實完成圓夢式的服務才是重啟的最低底線與最高要求。這點跟漫威DC甚至ST都不同,從創作理念上就有根本差異。這事不說求進,穩住都很難,所以我覺得JJ已經很不容易,一路下來節奏把控無可挑剔,情懷牌也打得很嫻熟,最終效果如此,作為大號監工的JJ是絕對工作達標的。在國內,像反派殺父、女主用原力操控暴風兵這類情節顯然就能把粉絲和路人分流了,反響噹然不能跟北美相提並論。不過,槽點多是多了些,其實整體上可能反而比《俠盜一號》更有路人吸引力吧。如果硬要挑骨頭,我不能忍的就仨:暴風兵覺醒這事,洗腦不成功可以,但心理掙扎處理太馬虎,毫無說服力,只覺得政治正確的安排太搶眼;呼吸正常不殘不障,面具只為cosplay,好吧,崇拜你姥爺可以,結果有事沒事見人就卸,太中二了;以及盧克脫帽的時候,一本正經的老臉和裝范的手勢很好笑。。。所以。。有。點。崩。可能是我笑點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