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樹大招風 Trivisa

树大招风/Trivisa

6.9 / 1,375人    97分鐘

導演: 許學文 歐文傑 黃偉傑
編劇: 伍奇偉 麥天樞 龍文康
演員: 陳小春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鄭能靚

2016-07-04 21:29:38

銀河映像20年 出了一道超綱又送分的選擇題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整個6月的最後一週,電影輿論場是屬於銀河映像的。
 
時間節點是從6月24日開始的:杜琪峯導演的《三人行》在大陸院線上映,同一天,4月7日早已在香港本土上映的杜琪峯監製電影《樹大招風》,終於在兩個月後流出資源,實為微妙的巧合。
 
不過,兩部同樣由銀河映像製作拍攝的影片,一部能夠在內地院線兜售影票,另一部卻只是尤有默契地在網路蔓延,前者正大光明,後者暗處窺伺,兩相對比,很有銀河映像一以貫之的冷峻黑色現實風格。
 
朋友圈的電影愛好者們開始分成兩派,在銀河映像成立的第20個年頭,爭論到底哪一部才是正宗帶有「銀河范兒」的獻禮片。
 
先不急著給出結論討論電影,畢竟整整一週過來,給《三人行》和《樹大招風》畫像解讀的文字,簡直能夠出一本影評論文集了。
 
不如偏個題,聊聊什麼是正宗的「銀河范兒」?從一個觀影人的角度,這樣的表達難免帶有主觀色彩,一千個銀河迷眼中有一千個杜琪峯嘛。

被稱作「港片最後一塊淨土」的銀河映像,確實從1996年成立之初起,就不斷在實驗和摸索中決心樹立自己與眾不同的范兒。牽頭的杜琪峯強調三個詞:原創,原創,還是原創!「不是人家做什麼你就做什麼,自己創出來的,就是風格。」
 
總之:市場上已有的那一套,我們是堅決不搞滴!
 
銀河映像自己摸著石頭拍片創出來了什麼風格?多數港片迷幾乎會用一個詞來歸納這個製作公司的電影調性:宿命感——對,不可抗拒的宿命感。至於黑色、冷峻、陰鬱、昏暗……銀河映像大部份電影中所摻合的機位拍攝、後期剪輯、演員站位和原創配樂,幾乎都是眾星捧月一樣配合著宿命的主題。至於個人選擇,在這裡成為了基本無用的命題:多部銀河出品影片結局的反轉和黑色,讓個人命運終究敵不過時代困境的強力助推。
 
所以,雖然並非銀河映像成立後拍攝的處女作,但二當家韋家輝的第一部導演作品《一個字頭的誕生》,往往被視為銀河奠定自我風格的代表。這部製作於1996年上映於1997上半年的電影,將一個黑幫小人物黃阿狗在關鍵時代節點上個人命運選擇,用兩種表面看上去截然不同的結局在前後半段分別展現,但實質上仍未逃出人生無常的宿命安排,只得臣服。
 
這部港版的《羅拉快跑》——實際上比《羅拉快跑》提前面世——並沒有取得好的票房成績,卻碰巧敲開了銀河映像在港產片中自成一派的最後那塊磚,也埋下了杜琪峯韋家輝游乃海游達志鄭保瑞劉國昌們後來創作中不得不一而再面對的主題:個人無力從困境中解脫,而一切似乎於冥冥之中早有安排,所有的焦灼、苦惱、不安,都是上帝在夜色中和人們開的一個玩笑。
 
之前一直提及的時間節點這個詞,儼然無法跳過。銀河映像成立於1996年,首部代表作發於1997年:1996-1997,嗯,一個對香港而言十分有象徵意義的時間段,不僅是整個香港90年代的後半程這麼浮於表面,而是開啟了香港另一個時代的序章時間,同時,也是外界判定港產片由盛而衰的轉折時間點。
 
播個插曲,一部由德國人拍攝的紀錄片《90年代初香港電影漫談》的最後幾分鐘裡,留下了幾個現在奉為大師的導演對這個敏感時期之後香港電影何去何從的考量和判斷。當時的徐老怪是這樣表態的:
 




現在貴為星爺早已退居幕後的周星星則是保持樂觀:
 



可以預見,在世紀末的那幾年——尤其是1997——伴隨著經濟上遭遇金融危機,政治上面臨主權回歸,過去一百年里逐漸形成的國際金融港,像一棵大樹,籠罩在風暴之中。

舊有的秩序被打破,港人的心態發生微妙變化(90年代初港片中只要涉及到97的梗不少,是現實的一面鏡子),獅子山精神中依靠個人奮鬥就能獲取成功的時代或許已經改弦更張,絕對的價值信仰恐將分崩離析,用人心惶惶來形容當時港人對自我身份的確認和命運選擇不是誇張,焦慮和迷茫一度滲入這個城市的肌體。
 
徐克和吳宇森塑造的那些滿懷豪情壯志的個人英雄,笑傲江湖白鴿飛舞的浪漫主義情結,在時代風暴的席捲下應聲消失了,不確定感和人生未知讓個體的渺小突露出來:從現在開始,沒有個體會再有機會是這個城市裡絕對主角。

這就跟銀河映像風格化的電影中一樣,多線敘事,並不會出現單一的主人公。反英雄,反高潮,帶入能夠被多元解讀的隱喻符號,讓宿命感的成像更加與時俱進般的現實主義起來。
 
從這一點上可以說,銀河映像適時而生,成就於一個風雲變幻的時間節點,反過來,也不自覺地授意於這個時間節點的影響,才逐漸形成了在港產片逐漸沒落中的一枝獨秀。
 
不好意思,搞業餘文藝批評不太合適跟太多的政治色彩聯繫起來,一來批評了也不客觀,二來彰顯不了作品成色。但這不是侷限於一篇簡單的文藝批評,況且說多了內涵也害怕過於直接失去委婉留白的意境。
 
還是說回銀河映像20年「獻禮」的兩部電影:《三人行》濃縮在醫院的小場景里,警醫賊三人各有心思,暗自較勁,在哲理填鴨和人性灰暗的雙軌下最終走偏,引發危機;《樹大招風》安排在時代扭轉的大背景下,三大賊王梟雄末路,風暴之下個人命運逃不過時代手掌心,幻想和希望破滅,宿命感和選擇無用論應聲而出。

《樹大招風》裡三大賊王偶然同框的一瞬,稍縱即逝
 
到底哪一部是真正正宗的銀河映像,不言自喻。

當《三人行》上映一週後票房突破9000萬的時候,入圍了柏林電影節的《樹大招風》最終下檔時,只斬獲了不到1000萬港幣的票房,這更像是一種現世情境下的「銀河范兒」。實質上,這一點早在2000年銀河映像加入中國星時已經開啟:先來一部「銀河范兒」的,再來一部「社會主義市場范兒」的,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銀河映像的第20年,用一明一暗兩部作品,出了一道略顯超綱卻又直接送分的選擇題。明的,就如20年前那部代表作《一個字頭的誕生》的末尾迴環,算命先生告訴黃阿狗在大陸和台灣之間如何做出選擇時說:最重要的,其實不在於選擇,而在於你的心;

暗的,你仔細聽聽《樹大招風》的那首片尾曲,由黃沾填詞、高少華重新演繹的溫拿老歌《讓一切隨風》:
 
過去的心 火般灼熱
今天已變了冰凍
    
記憶中 突然又痛
只因空虛再作弄

你似北風 吹走我夢
就讓一切隨風
……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