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天眼行動 Eye in the Sky

天空之眼/天眼狙击(港)/天眼行动(台)

7.3 / 91,785人    102分鐘

導演: 蓋文胡德
編劇: Guy Hibbert
演員: 海倫米蘭 亞倫保羅 艾倫瑞克曼 Barkhad Abdi 潔瑞米諾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支離疏

2016-07-07 19:32:49

這部電影的核心不是人道主義,而是倫理悖論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好萊塢處理反恐/戰爭電影的妙法是:無限增強代入感,遊戲一般給觀眾大量的主觀鏡頭,讓觀眾身臨其境,最後成功的時刻觀眾的愉悅感也翻倍——這種套路百試不爽,幾乎是好萊塢商業電影的黃金法則。而《天空之眼》的獨特之處就是用反類型的技巧,帶給觀眾全新的、更加強烈的觀影感受和餘味。

這個故事的視角非常多元:海倫·米倫作戰室是一個視角,英國群僚作戰室是一個視角,無人機操控室是一個視角,無人機的航拍鏡頭是一個視角,肯亞的英國間諜、間諜操控的蜂鳥、金龜(mini飛行檢測器)也都是重要視角,中間還增加了英國外交大臣的視角——這些視角中,無人機和金龜,是最直觀也是最重要的,直接監測著恐怖份子的一舉一動,這兩個偷窺性質的監測視角,也是直接帶給觀眾最刺激最緊張體驗的入口:尤其是金龜,直接飛到恐怖份子家中監視,數次差點被發現,讓觀眾屏息凝神。

《天空之眼》很巧妙地一開始就設置了雙線情節:肯亞小女孩阿麗亞一家的生活是一條線,反恐行動是另一條線,最後在無人飛機的視角下發生交錯:原來要打擊的目標,正是小女孩家的鄰居。而阿麗亞賣麵包的細節,也成為重要的情節:賣麵包的地點,在打擊的危險區域,死亡機率極高,玉石俱焚的結果似乎註定。

亞倫·保爾和菲比·福克斯飾演的美軍無人機操作員,發現了純真無邪的阿麗亞,他倆從開始的次要視角,重要性不斷增強,最後在遇到「炸死一個小女孩但也能炸死重要恐怖份子or放過這個小女孩但可能也放過恐怖份子」的困境時,兩人的抉擇成為全片最核心的人道主義擔當。

導演加文·胡德的厲害之處在於,在製造出困境的天平後,還在恐怖份子一端不斷加重,原來恐怖份子不是簡單的聚頭,而是要直接委派自殺炸彈志願者,再猶豫一刻,可能他們就會走出房門,去鬧市進行大規模襲擊。於是現實的天平不斷傾斜於趕緊消滅這群人渣,但道義的天平不斷在拖延速度:再等等,再等等,給這個小女孩一個機會。

機會就是,找人去把她的麵包全部買空,讓她趕緊回家,遠離最危險的打擊區域——就是這個細節,也處理得千迴百轉,肯亞間諜買麵包遇到麻煩,反而被敵軍追殺,最後利用一個小男孩,才將她的麵包買完——而在這之前的幾十秒內,飛彈已經發射。因為海倫·米倫飾演的凱薩琳上校,偽造了危險係數數據,獲得可以攻擊的授權。

而海倫·米倫並不是反派,她的立場是必須消滅恐怖份子,抓住稍縱即逝的機會,哪怕犧牲一個小女孩也在所不惜,直接與她對立的是亞倫·保爾和搭檔,操縱無人機的兩人是最先發現小女孩的角色,也是最想保護她的角色。他們的立場自然也沒錯,人道主義光芒閃耀。

這時候,也變成了觀眾的困境:不攻擊,恐怖份子可能會殺死更多人;攻擊,小女孩很可能和恐怖份子玉石俱焚。其實電影一開始的字幕就點明了:在戰爭中,第一個倒下的是真理——埃斯庫羅斯

可以說,《天空之眼》是一部戰爭倫理片,倫理學這個學科習慣用假設性的例子作為案例,打個比方,你操控一輛高速前進的火車,剎車突然失靈,而前面就是岔路口,左邊是一個兒童,右邊是三個老人,你必須選一條路前進,怎麼選?

撞死兒童,三個老人得救,但他們行將就木,活不了幾年,而一個兒童還有漫長的人生——反之,兒童得救,失去的卻是三條生命,一個兒童的生命真的大於三個老人的生命嗎?

這類假設性例子,在《天空之眼》中變成了故事。這些例子看似無解,充滿弔詭的陷阱和矛盾,但並非沒有命門——電影中的困境,都有個關鍵詞:可能。等等小女孩,可能導致更大的恐怖襲擊,但這只是可能,不是一定。立刻攻擊,恐怖份子一定死,處於危險區域的小女孩,可能也會死。也是可能,不是一定。

所以電影轉折點就是,凱薩琳上校指示手下偽造危險係數,獲得攻擊許可,直接導致了小女孩最後的死亡。危險係數,就是小女孩死亡的可能性,降低到45%時,可以攻擊。凱薩琳為了保證「恐怖份子一定死」,願意冒險「小女孩可能死」,她賭輸了,但不能說她錯了。

回到剛才舉的倫理學案例,你操控的火車往哪邊開?其實往哪邊開都沒錯,往哪邊開都是錯。根本沒有答案,什麼三條人命大於一條、兒童未來更長久所以他的性命更珍貴,這些思考都是功利性思考——都有著致命缺陷、可以輕易反駁的思考。

不管怎麼選都是錯,不管怎麼選都沒錯。這個悖論是荒謬的另一個名字,唯一的生命真理也許就是荒謬。而在戰爭中,這種荒謬被加倍放大,像在放大鏡之下一樣直到燒焦爆炸。埃斯庫羅斯的那句名言,戰爭中第一個倒下的是真理,完美詮釋了這個主題。

《天空之眼》獨特之處就是它的倫理屬性,沒有陷入好萊塢式的人道主義戰勝一切的俗套中——現在想想《拯救大兵瑞恩》,也有倫理問題,一幫人冒著生命危險去拯救一個人?值嗎?答案是值得的,因為瑞恩和他可憐的母親必需要團聚,這是美國引以為豪的價值觀的基礎。但如果假設下,湯姆·漢克斯的小隊要是為了拯救大兵瑞恩,將會直接喪失一個戰略要地,那會怎樣?還救不救?

再加上,如果這個人不是你的同胞公民,而只是一個異國的黑人小女孩,又會怎樣?如果恐怖份子裡有你的同胞,又會怎樣?不得不稱讚《天空之眼》,極為狠辣而精準,探討了困境,連帶出諷刺,而不失深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