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大魚海棠--Da Hai

大鱼海棠/大海/大·海

7 / 5,992人    China:103分鐘

導演: 梁旋
編劇: 張春
演員: 季冠霖 蘇尚卿 許魏洲 金士傑 楊婷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徐若風

2016-07-09 02:32:59

《大魚海棠》:十二年國漫路,卻走成了這模樣


去看了《大魚海棠》。不吹不黑,只能說這是部還行的作品。

當然,如果放在今年中國動畫電影界的話,可能已經算是最好的作品或之一了,畢竟一年到頭,就沒有幾部華語動畫片是做給青年人看的。所以如果想看的話,還是推薦觀看的,即便沒有吹的那麼好聽,什麼「中國動畫的未來」,至少,是「中國動畫的當下」。



《大魚》首先定位在全年齡段偏青年人群的受眾面,本身就是與《喜羊羊》、《熊出沒》之流無可比性。所以所謂的「支持國漫!」「美哭了!」也許並不是一個對待它的負責任的態度,因為這樣意味著大家還是在拿國產中的這些作品在互相作對比。

如果要認清楚《大魚海棠》,那麼至少,先把號稱整整做了十二年的它,當做是一個創作者有所追求、有所訴求的作品,是最起碼的尊重。那麼它的對比對象,不應該再僅僅侷限在華語動畫,而是所有與它目標觀眾群有所重疊的類似作品。

而在這樣尊重的前提下,問題就來了,在這層次上的大眾動畫存在的意義,永遠不可能只是為了展示美術奇觀。
一個關於輪迴、自由、責任與情感的故事,顯然被一種錯誤的講法所帶偏了。



雖然有著《逍遙遊》、《山海經》典故和光怪陸離的神話志怪背景,《大魚》卻並沒有講述一個精彩的故事。經典的運用,在這部大眾動畫裡更多屬於傳統的符號拼貼,很多本土元素並沒有進行很好的融合,一些關鍵元素也可以被輕易取代。

另一方面,這個故事本身也顯得過份簡單了,很多觀眾在看了終極預告後都能猜到它大概講了些什麼。然後進電影院一看,發現「對,講的就真是那麼點什麼。」那麼龐大的世界觀的引入和設定,最後就講了那麼一個小故事,還沒講好,這個責任應該誰來擔待呢?(不覺得這個設定有點被浪費了嗎...)

一個人物關係簡單到放空的瓊瑤三角戀故事,只不過這次,女一是綠茶女,而男一則是備胎,觀眾被餵的狗糧來自於這瑪麗蘇的一對——在男二號和女一號跨物種生死契闊的時候,男一號負責收拾爛攤子、奉獻自我,和被女一號叫「我覺得你就像我的大哥哥一樣好」。

我們來糾一個爭議很大的細節:很多人在豆瓣上罵,女一號椿是十足綠茶婊,其實這是觀看視角不同,算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因為在慣常的影視作品中,外表純潔、不斷讓備胎奉獻、接連不斷髮好人卡的女主,的確會被冠以這樣的稱號。
但如果細究,那麼我這部作品在角色塑造上並沒那麼糟糕,女主頂多被稱綠茶女:雖然在開始便在靈婆口中得知「逆天而行有天譴」「沒有用」,但她還是選擇救鯤,也許是因為她還小,並不知道天譴會是什麼,無法理解逆天而行幾個字。同樣的,也可能是因為她太小,她可能預想不見湫一路為自己犧牲,會到死的地步,還發著好人卡。畢竟,這些如果是小女孩做的事,要說無法原諒,那也不至於。
所以之前豆瓣這些評論裡的這些爭論,我雙方都是同意的:慣性思維和具體角色之間的確有差別。而且每個人看片的視角不同,每個人的對待他人的寬容度也不同。 但這樣的爭議中,我們可以看出的是:角色塑造沒做好。很多為了塑造形象、推進劇情的小細節,不是說沒埋伏筆,而是埋的方式不好,反而做了傷害角色形象塑造的事。不然也不會至於如此爭議的地步,讓那麼多觀眾無法共情。


當這些排列著的畫面,在變成了105分鐘的長片後,卻失去感動人的力量。覺得這也是一種通病吧,每年畢業展可以看到許多好厲害的動畫短片,國美央美中傳的,但中國主流市場上的驚艷長片,卻總是那麼少,好不容易上線個《大魚海棠》,缺點還不少。

這也許是因為——有許多想法想表達,有精湛畫技能展示的人,並不一定具備能統籌、規劃、掌控、調度、整理出整整105分鐘長片的能力。畢竟,幾張畫,和一個電影,需要協調的差距,實在不是一點點。或者換句話說,全世界畫得好的、有想法的不要太多,能拍好東西的不要太少,商業動畫更是不可能只靠才華。

記得之前《大魚海棠》為了眾籌和拉投資,有個十分鐘左右的短片,我看了十多遍了,還是覺得好看,但這個長片卻非常不行,也是因為此。

與其像宣傳和發行說的,是「創作了整整十二年」,不如說,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擱淺、跳票了十二年。尤其是後半段的故事,紊亂零碎,並不像是一個一口氣就寫下來的,更多是東拼西湊。

如此失衡的創作模式下的不協調比比皆是,這種不協調所帶來的空洞不僅直接導致劇作主題上嚴重的問題:東方元素包裹的一個非常粗糙且無法共情的瓊瑤三角故事,不少台詞甚至想笑場。畫面沒什麼辣眼睛的地方,但劇情辣眼睛啊;讓它不辣的方式可能只有一個——做成畫冊。

↑比如這樣(靈婆,鼠婆等配角形象)

↑還有這樣

不協調還會蔓延到本該亮眼的美術方面,不少元素的運用,互相間不搭調到沒道理;而差強人意的故事則進一步透支著美術——令一切漂亮都失去其意義,畢竟精緻皮囊永遠只是皮囊,會煩。

美術並不是可以徹底獨立出來討論的部門,尤其是在這種風格的美術創作之中,故事主題格調的高低也作用在畫面上。換句話說,那便是「哪怕《千與千尋》的畫風再醜一些,《大魚海棠》的畫風再精緻一些,它們之間的差距還是雲泥。」到最後,終究比拚的是綜合能力,而綜合能力中,內容與所傳遞出的主題才是中心。

說到內容和主題,如果只是老套、玩剩下的,或者如很多人說的,感覺像是「宮崎駿的皮毛」,那麼像我這樣對國產片有忍耐力的,其實對套路應該會感覺無可厚非;而《大魚海棠》真正糟糕的點,是其體現的價值取向如同泡沫。

在女一號「作」到天神共憤的地步引發天災後,還繼續少女心。最終故事結尾落位在「人的一生,要爬一座山,愛一個人,嘗試各種各樣的生活都很精彩」的觀念上。這些觀念之間是錯位的,隨便問一個問題:犧牲了備胎男一號,女一號和男二號在一起了的結局,和這句話究竟是什麼關係?

這實在是顯得過份虛幻且易碎。這樣的愛情,聽起來甚至令人覺得有些恐怖。結果通過美妙的動畫畫麵包裝後,就成了「看上去好有意境的樣子!」

所以這才是令我不喜歡這部電影的地方,因為作為一部大眾化的,商業的動畫作品,沒有野心的低幼故事,全是套路的劇本,我其實是可以接受的,畢竟沒人會想要隨隨便便找碴。
但謎一樣的三觀,還真令人接受不了。


最後再說說與十二年這個關鍵詞一起出現的幾個關鍵詞吧。
拜光線所賜,其實本來,這部作品不會在豆瓣上招那麼多一星黑的,如果它沒那麼多華冠在頭,不是嗎?

「赴十二年之約」 「業界分水嶺」
「幕後製作之不易」 「毅力」
「撤資與眾籌」 「自來水」
「感天動地的劇情」 「中國動畫的未來」
當然還有導演自己說的,「中國已經30年沒好動畫了,我要讓下一代有動畫能看。」

總之,可以供明年暑期檔的動畫參考一下,都是宣發關鍵詞彙,可以繼續組成漂亮的情懷稿。

雖然不知道知乎上對《大魚海棠》的各種黑水與扒皮的可信度有多少,但只要親身進影院去看一下這部作品,那麼大概也能知道這背後所謂十二年的誠意與良心,是什麼樣子:比如,只是捋順如此一個簡單的故事的邏輯,並賦予一點說得通的價值觀,為什麼十二年了,還是沒做好。而在這個時代,2D強行轉3D,並不間斷營銷這些「十二年」「未來」等關鍵詞,仿若變身一劑國漫市場的劣質春藥,治標不治本。

個人猜想,也許是這樣的情況:就像我們有一個月來做作業,卻總是在最後兩天結課的時候熬夜做完,面對老師的時候,卻會說著,這是我一個月的成果(而非兩天)。
其實在美院唸書,這樣的例子吧,還真不少,比如我。

想要鼓勵國漫,但也許我們需要更清醒的認知。即便《大魚海棠》很有可能已經是今年國漫的最佳作品之一,但我們也依然需要知道,它存在一些什麼不足。
我覺得這才是真正尊重國漫的態度。

首發於個人獨立公眾號/風影電影紀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