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花樣年華--In the Mood for Love

花样年华/

8.1 / 170,498人    98分鐘 | Poland:94分鐘

導演: 王家衛
編劇: 王家衛
演員: 梁朝偉 張曼玉 潘迪華 Lai Chen Ping Lam Siu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春天裡的熊????◥enh

2016-07-09 07:30:05

旗袍搖曳下的花樣年華


        也許是一個必然的巧合,寫下這篇文的時候,我也正穿著一身旗袍,藍底白花的改良旗袍,便突然有種種感悟,關於,旗袍搖曳下的花樣年華。
        也許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最初被《花樣年華》吸引的,大概是那27身旗袍里張曼玉的窈窕之姿,然旗袍在這部影片裡所擔負的,絕不只是服裝道具那麼簡單,它裹挾著的,是高貴的靈魂,和所謂高貴的靈魂下的寂寞深情。

一、致命的細節是放大的離合悲歡
        27件旗袍、1962年、香港、上海人。
        可以說,杜可峰是描繪細節的高手,也是一個懂旗袍的人。張曼玉每換一件旗袍,都有幾個固定的鏡頭:腰、領子、手臂、小腿。穿旗袍,身段不能太標準,要扁平纖細,才能穿出紅顏的曲折命運來;太豐滿了,就成了發了福的姨太太,靈魂無法駕馭肉身、肉身也就無法駕馭有靈魂的衣裳。領子、鑲邊、盤扣、開叉、與髮型、耳環、項鍊、高跟鞋的搭配種種,都是致命的細節,容不得一點馬虎,而在對這寫細節的描繪所體現出來的,則是張曼玉所飾演的女主角蘇麗珍的精緻感。搭配著同樣細緻的燈光、物件、甚至濕嗒嗒的青石板,把一個旗袍包裹下的精緻女人描繪地淋漓盡致,正面、側面、背面在畫面的呈現中也是面面俱到。
        腰身,是穿旗袍的關鍵,腰圍、要細、要軟,因為旗袍是由滿人的旗裝改制而來的,旗裝是十分木訥僵硬的服飾,沒有纖細靈活的腰,是無法穿出旗袍的風韻的。
        最為經典的一組鏡頭莫過於:由梁朝偉所扮演的周慕雲和蘇麗珍各自走過狹窄的樓梯,從家到小麵攤和從小麵攤到家的畫面,配合著優雅的大提琴的音樂,像一首悽苦且難言的詩,這一組畫面的反覆出現以及重複蒙太奇的使用,即實際上導演王家衛是「把表現同一內容的鏡頭畫面在影片中反覆出現,而同樣是昏暗的路燈、狹長的走廊、悠長的樓梯,是什麼讓它穿越了時間而又與空間、情感銜接地如此精妙確不失邏輯?是旗袍。不同旗袍的變換是時間的流轉,這也正是它的精妙所在,用幾個簡潔的鏡頭就交代了一段時期內發生的事情,還能很好地流露出感情的變化。不斷地、重複地、日復一日地、周慕雲和蘇麗珍上上下下、進進出出,也像徵了那段日子裡,兩個人的孤獨、冷清。為他的妻和她的夫之間的婚外情埋下了伏筆,同時也隱喻了他們倆之間一定會有故事發生。

二、旗袍的顏色是濃縮的喜怒哀樂
        在這部影片中,最具色彩表現力的就是主人公蘇麗珍身上的旗袍。蘇麗珍身上的旗袍的不斷變化間接的映射著故事情節的發展、人物心情的變化。導演把女主人公的心理變花用旗袍色彩的變化表現出來。就整個影片中女主人公所穿著的旗袍顏色,比如搬家時、在孫太太家裡看丈夫打麻將時、和孫太太他們試電飯鍋時、囑咐丈夫給她老闆帶皮包時,或是去公司上班時,還是其他時候,一般都是以白色加黑色、白色加藍色和淡黃色加白色搭配的旗袍。這幾種顏色搭配的旗袍是蘇麗珍貫穿的。這種幾種素色的衣服於影片的灰暗色調、周圍環境是相協調的。但是片中好幾次出現蘇麗珍提著飯盒去小麵攤買飯時,她都是一身顏色很暗的旗袍,暗示了她的孤獨和內心的寂寞;當他們確定自己的愛人發生婚外戀時蘇麗珍去賓館裡見周慕雲時,她一身紅色的旗袍,這一反她穿衣的一貫風格,與她一向喜歡的衣服顏色形成鮮明反差。這裡其實是隱喻了她們之間愛情的產生。蘇麗珍趁著房東不在去周慕雲家時,一襲黃色的旗袍,象徵了他們在一起的愉快和溫馨。而當蘇麗珍決定要跟周慕雲走時,她身上的衣服變成了綠色。綠色是富於生機、象徵生命的。這就隱喻了蘇麗珍下定決心要和周慕雲開始新的生活。然而,當它趕到賓館時,周慕雲已經走了,代表希望的綠色在紅色的窗簾、紅色的床、暗紅色的牆壁映襯下,讓人感到的是莫大的失落。代表了「色彩是影視畫面的抒情符號,能傳遞感情,表達藝術家所要表達的情緒。蘇麗珍身上不斷變化的旗袍色彩,不僅反映了人物心理的微妙變化,而且增強了影片在主題表現上的抒情意味。
        不斷變化的旗袍顏色與黯淡的畫面色調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灰暗色調的映襯下旗袍的色彩變化更加具有了表現力,隱喻作用更加明顯。通過色彩的變化,暗喻了人物心理的變化、情感的變化,間接的而不是直接的深化了主題。黯淡的畫面色調,映襯了主題。使得影片的主題表現更加含蓄朦朧。

三、旗袍下的裹挾——是拘束還是自由?
        有人說正是這旗袍的裹挾,象徵了蘇麗珍最終的保守選擇,是因為旗袍,而不能讓蘇麗珍自由奔跑。真的是這樣嗎?
        如果還有一張船票,我還是不會和你走。
        如果再拍一次花樣年華,我們還是不會在一起。
        而我們看一件東西不得總是向前看的嗎?這部片子雖然是經典之作,但也誕生於一個新世紀之初,我想王家衛是不願意用舊的眼光去拍這部片子的。
        不可否認,相比上世紀初,今天的旗袍已然衰落了,但正是這衰落讓它的形象幪上了一層傷感而懷舊的薄紗。這層紗輕輕拂過我們的臉,挑逗著我們的神經,在我們耳邊輕輕描繪一種想而不得的世界,感懷著那個旗袍風靡一時的黃金時代,那個旗袍的改變所代表著的衝破的勇氣與革新的隱柔之力。
        旗袍成了我用身體感知那個年代的為數不多的媒介之一,我們在沉默中穿越人群異樣的眼光,向老電影中的人傾訴著一個個不可告人秘密,以自己的方式向歷史致敬、像不羈的靈魂致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