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樹大招風 Trivisa

树大招风/Trivisa

6.9 / 1,375人    97分鐘

導演: 許學文 歐文傑 黃偉傑
編劇: 伍奇偉 麥天樞 龍文康
演員: 陳小春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CydenyLau

2016-07-09 08:50:19

樹大招風:華麗的浮躁


銀河映像都好鍾意叄呢個數字。
萬般變化,皆由三始。2007年的《鐵三角》,功成名就的徐克林嶺東杜琪峯各拍一段合為一,玩的不亦樂乎;近10年後的《樹大招風》,初出茅廬的許學文歐文杰黃偉傑依舊各拍一段合為一,有著處女作常見的拘束和不知所措,但很巧地在話題性上佔了大大的上風,成了整個香港電影落寞時代中的一顆染上異色的小星星。細細想來,著實可惜。
和鄭保瑞在銀河映像的處女作《意外》相比,《樹大招風》看似老氣橫秋實則稚嫩有餘,在本質上也上並不比同期的另一部短片集《拍的不錯》更為出色,更不用提爛尾之前的《老笠》了。
《樹大招風》的主要噱頭和電影本身質量之間的關係並不大,所謂「港獨」所謂「黑內地」,都淪為了特定背景下的特定註腳,充滿了偏見和荒謬(已有他人撰文批之,此處不再班門弄斧)。而這種荒謬並不來源於故事,而來源於製作上的歪心眼。故事平淡無趣?人物刻畫片面?在銀河映像和時下香港社會觀的大樹底下似乎統統不是問題。
真的不是問題嗎?《樹大招風》又跟一眼就看得出滿紙荒唐事的《十年》有多大區別呢?
樹大招風,更似樹大招瘋。


有形無神,有意無蘊,有命無運,這就是《樹大招風》身上存在的主要問題。第一個指基本功力,第二個指故事編排,第三個則指人物設計。
有形無神。標誌性的站位有了,卻成了人肉背景;標誌性的槍戰有了,卻顯得雜亂無章。《樹大招風》的畫面要素之間沒有有機結合,無法形成統一的藝術風格,反而成了一場華麗的大雜燴。三段戲中檔次最高的當屬林家棟一段,剩下兩段只能是下品層次。敘事手法略嫌生硬,資深剪輯梁展綸幾乎是憑藉一己之力將三個獨立成章的電影短片收斂起來,可謂是整部電影的最大功臣。三個短片合攏來看顯得擁擠不堪,分開來看又空洞乏味,但最重要的還是缺少趣味。陳小春的角色很大程度上是在平衡另外兩段的黑色感,就連畫面也是最為色彩豐富的。但其他兩段好歹還能自圓其說,整個綁票一段都顯得不過腦子和缺乏基本邏輯。來龍去脈講不清楚,一切為了捏造的政治大背景而服務,著實讓人難以全力以赴。
有意無蘊。大主題不等於更深刻,《樹大招風》很好地詮釋了這個道理。末代瘋狂最後一搏,怎麼就被硬改成了世風日下逼良為娼,啊不,逼娼為媽媽桑,三位年輕導演的視角和格局大抵也就如此。看待問題的視角和高度不同,創作思路也自然不同。看似接地氣的留洋青年和日漸耳順的長者之間的差距,大概也就是不著四六的江湖新秩序和盪氣迴腸的江湖往事的差距。去年的《高登闊少踎監日記》師從《監獄風雲》,雖然依舊是沒什麼嚼頭的鮮浪潮風氣,至少人真的蹲過監。而涉及到歷史真人真事的《樹大招風》,就明擺了無從下手無所適從,浮於表面浮躁了事。幾個剪影就替代了背景交代,幾句對白就取代了江湖深淺,架空的社會觀,急迫又雞婆地想要表達青年一代的政治訴求,可惜你大大還是你大大,《省港旗兵》倒是再也《省港旗兵》不起來了。
有命無運。和急躁的劇情相同,《樹大招風》的角色設定也透露出了一股急功近利的味道。次要人物走馬觀花相當敷衍,主要人物又全靠刷臉刷經驗,人物性格扁平化,最後結局既在意料之內,又在意料之內。彷彿人物的命運和性格背景完全無關,全憑導演操縱安排。和銀河映像正統相比,這種差別就體現的更加明顯。最主要的毛病,在於人物命運並沒有貫穿整個故事線索,而僅僅是在最後耍了個花活,就自以為是地大功告成了。殊不知最關鍵的從來都不只是結尾,而是整個劇本。馬步沒紮穩,功夫不到家,一招走火入魔的三花聚頂,就想參加天下第一武道會,也還真能唬得一大群圍觀群眾搖旗吶喊,這種捧殺也只能在底子剩得不能再薄的香港電影見到了。


按照杜琪峯的香港回歸交結命題,本來能夠玩出一場真真正正摧枯拉朽的山雨欲來風滿樓,現在卻只成了見識淺薄的花式秀「獨」,迎合了憤懣不滿的兩岸觀眾的小心思,就成了所謂的「正牌週年慶」。對比杜琪峯在兩部《黑社會》筆走龍蛇不動如山的省錢大法,《樹大招風》簡直就是在拿優秀資源放的一場煙火秀。
氣場壓迫,空間逼仄,人物鮮明,燈光雕琢,這些銀河映像的招牌功夫,在《樹大招風》裡統統見不到;鞭辟入裡,發人深省,這些杜琪峯行走江湖的人生經驗,還得要三位小生多多學習。
畢竟不痛不癢婊兩下就自以為成了民族大義,也未免太過天真了。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