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寒戰2 Cold War 2

寒战2

6.5 / 3,169人    110分鐘

導演: 梁樂民 陸劍青
編劇: 梁樂民 陸劍青
演員: 郭富城 梁家輝 周潤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地瓜

2016-07-10 08:06:54

《寒顫2》:香港的法治精神哪裡去了?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要評價《寒顫2》,必須放在整個系列中一起說。
2012年的《寒顫》,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尤其是在港片低迷的時候。雖說整部電影並不盡善盡美,但仍舊亮點十足。其中最大的亮點,就是《寒顫》開啟了「警匪政治片」這種新的題材。《寒顫》不像其他的香港警匪片,其主要矛盾並不發生在警與匪之間,而是發生在警與警之間。這個矛盾就是面對非常時期,公權力該採用怎樣的方法,掌握好「不僭越」與「解決問題」之間的平衡。因此,它的主題不是關於個人的,不是關於情義、慾望這些港片中很常見的東西的。它的主題是關於組織的,是關於香港法治精神的。
《寒顫》中的警察,絕對不像港片和好萊塢大片中常見的個人主義英雄一樣,快意恩仇;他們都是一群帶著鐐銬跳舞的政治家或政客,既要做對的事,又要把事做對。某種程度上說,《寒顫》更像是《紙牌屋》,而據導演說,《寒顫》也確實是受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啟發拍出來的。
整部電影中,警隊內部有走鋼絲般的政治鬥爭(以劉傑輝逼宮李文彬這場戲為代表),警匪之間有懸疑的文戰火爆的武戰(以劫匪聲東擊西搶劫狗車、警匪天橋槍戰為代表),同時警隊既面臨來自廉政公署的制衡又利用它來查自己的內鬼。
最後的結果是,劉傑輝在警隊大面積淪陷的情況下,利用廉政公署查清了主要案情。這雖然不合規矩,但證明了香港各機構權力制衡是有效果的,所以被評為是「最成功的失敗事件」:警隊出內鬼,這首先是失敗;但權力制衡運行良好,起到了「fail-safe」的作用,這是失敗後的成功。
導演試圖打造一部情節複雜、節奏飛起、場面火爆、思想也有深度的作品。他們也基本成功了。所以影片最後那個很沒有衝擊力的反轉,以及劉、李二人套路化的冰釋前嫌,大家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然後我們說到了如今這部《寒顫2》。首先總體來看,《寒顫2》在情節、節奏、場面、思想各方面沒有超越前作,應該水準上是持平的。《寒顫2》的格局更大。事實上,《寒顫》的結局已經證明,所謂的警匪矛盾,其實也是從屬於「警警」矛盾的,是警隊內部搶班奪權的工具。這條線在《寒顫》中很克制地被按下不表,顯然是為《寒顫2》準備的。於是,《寒顫2》的情節順藤摸瓜,劍指高層和其他機構,幾乎把「警匪政治片」變成了一部「政治驚悚片」,加入了很多陰謀論的元素。我們驚訝的發現,香港高層竟然形成了一個堪比九頭蛇議會的小團體,意圖掌管香港;《寒顫》裡的情節,不過是他們計劃的一小步而已。
這個格局是比《寒顫》更大了……不過講真,我很難相信這樣的腦洞居然可以在大陸上映,一群香港高層在小黑屋裡,視基本法為無物,還到處欽定官位……咳咳。
《寒顫2》繼承《寒顫》優點的地方在於,再次探討了面對非常時期,公權力該怎麼做這個《寒顫》中的主要矛盾。《寒顫2》中香港面臨比《寒顫》中還嚴重的「非常時期」——這次不僅警隊中有反派,香港高層中也有不少!所以我們看到劉傑輝動用了更多的「非常手段」,包括非法監聽。他也因此與資深大律師、立法會獨立議員簡奧偉發生衝突。如果在一部片中有兩種價值觀,那麼導演勢必要表現出傾向。籠統地說,兩部電影中李文彬、劉傑輝、簡奧偉其實代表了三種統治價值觀:「平常時期、非常手段」,「非常時期、非常手段」,「非常時期、平常手段」(需要補充的是,《寒顫》中李文彬雖然面臨的也不是平常時期,但他的應變機制在劉傑輝看來是反應過度的)。從兩部電影來看,導演顯然是傾向於劉傑輝的。但這種傾向並沒有充分的證據支持,這屬於缺點,我們先按下不表。
《寒顫2》繼承《寒顫》第二個優點的地方在於,正邪對決也都是在既定的立法、司法、行政框架下展開的,這種「紳士的遊戲」是觀眾最愛看的,很有逼格。法外手段也存在,但都是作為奇兵使用,是為了搞出「大新聞」來。而《寒顫2》的升級之處在於,政治鬥爭的格局更大了。《寒顫》的政治鬥爭基本發生在警務處內部及其與廉政公署之間,到了《寒顫2》,警務處(劉傑輝、李文彬、蔡元祺)、廉政公署(張國標)、律政司(黎永廉)、立法會(簡奧偉)都捲入進來,上演了一場互相制衡的好戲——雖然張國標其實戲份少得可憐。但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寒顫》中劉傑輝和張國標還只是公務關係,到了《寒顫2》兩人已經是同志了。政治鬥爭中,壞人在結盟,好人當然也不能單打獨鬥。
《寒顫2》中還有一些小細節的安排讓人驚嘆。就比如《寒顫》中開頭出現的這個醉酒司機。

他到了《寒顫2》中又出現了,被歐詠恩(文詠珊)保釋,而他的叔叔正是簡奧偉。這時回憶起《寒顫》中的一句台詞……

不管簡奧偉的出場是在這裡就已經鋪墊好了,還是導演只是拍續集時偶然發現這句話可用,都不得不感嘆導演的縝密。
說過了優點,我們來說說缺點。其實縱觀導演梁樂民、陸劍青的《寒顫》系列,以及另外一部《赤道》,這對導演的優點和缺點都很明顯。優點——前面已經說過一些了,有野心、有新意,眼光高,拍出的格局也很大。這三部作品,文戲全都是關於政治的,而武戲全都是政治的延伸。他們知道如何文武結合地拍一部商業大片刺激觀眾的腎上腺素,同時還能表達出自己的一些價值觀。缺點也很明顯——故事框架還可以,但細節往往缺少打磨。而且故事的前半部份永遠比後半部份精彩——也就是說他們很擅長挖坑,但不擅長填。
具體到《寒顫2》中,就比如李文彬的謎之黑化。《寒顫》中,大家都覺得這個李文彬是幕後黑手,但《寒顫2》中明確告訴你,李文彬確實不是幕後黑手。但他後來確實又黑化了,這很讓人不能理解,因為他可是為了正義連兒子都可以不要的人啊!有人可能會覺得是兒子的重傷讓他黑化,但他黑化的時間點其實遠遠早於這件事——在他第一次出席研訓會之前,摘下舊眼鏡、戴上兒子送他的那副新眼鏡開始,他就已經黑化了。而他的黑化,也不像是作為正義一方的臥底,因為劉、簡二人均不知情,還煞有介事地告訴觀眾他的動機:權力。
這實在讓人大跌眼鏡,如果他是為了權力,那《寒顫》中他就能在兒子的幫助下當上警務處長;如果他能大義滅掉兒子,為什麼不能大義滅掉老上級?這是矛盾的。
我的理解是,他確實不能,但導演說得還不夠明確。我傾向於用另一種方式來理解這個「權力」:不是李文彬追求權力,而是他聽從權力。換句話說,他是一個被體制異化的人。回想起《寒顫》中,他就喜歡以權力壓制度,比如否掉公共關係科主管梁紫薇要發的新聞;在《寒顫2》中,面對劉傑輝打犯人(打的還是他親兒子)、劉傑輝下屬要制止,他反而制止了劉傑輝下屬說:「不要妨礙你上級做事。」因此,李文彬面對老上級的不法要求,可能確實難以拒絕。但這個解釋依舊不能服眾,所以李文彬的黑化,著實詭異。
另外,李文彬與兒子、老上級在一起的時候已經被拍到了,可是到電影結尾,老上級只是被趕走了,李文彬似乎也沒有被抓起來,這群反派的勢力也實在是太大了點。
《寒顫》系列還有一個問題是,人物形象都很模糊,也很同質——高層都是一副老謀深算的樣子,然後帶著一幫看上去很乾練的助手。這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它是為了說事兒、講理,於是人物都是功能性的——包括李文彬的黑化,劉、李二人的二度面對面互噴,也是功能性為主,是經不起太深的推敲的。就說這兩段互噴,《寒顫》中的互噴是經典的,因為作為鷹派、鴿派的雙方都堅信自己是正確的,都義正辭嚴;而《寒顫2》中這段互噴已經灑滿狗血了,因為李文彬很明顯沒占理,卻還要無理攪三分。
《寒顫2》最讓人遺憾的一點是,《寒顫》中關於「面對非常時期,公權力該怎麼做」的主要矛盾在《寒顫2》中已經出現了弱化,討論也不充分。這麼說是因為,《寒顫》中,反派劫匪雖然逆天,但戲份是非常少的,導演著重筆墨描繪劉、李二人不同的處突手段以及衝突;到了《寒顫2》中,導演有重點描寫劉、簡二人的衝突嗎?沒有,僅僅是一筆帶過。關於簡奧偉提出的「非常時期非常手段,那誰來定義非常時期?」的問題,導演也不能提供什麼答案。於是這個問題連同研訓會一起被迴避了,劉、簡二人又非常套路化地因為共同的敵人「走到了一起」。
《寒顫2》的主要矛盾已經由正義一方的理念之爭,轉向了不擇手段的正邪對決。我們看到劉傑輝在法外正義的路上越走越遠,但仍然在結尾大力給香港市民普法,這就有點掛羊頭賣狗肉了,不禁讓人為香港的法治精神而感到擔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