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忍者龜:破影而出 Teenage Mutant Ninja Turtles 2

忍者神龟2:破影而出/忍者龟:魅影突击(港)/忍者龟:破影而出(台)

5.9 / 100,425人    112分鐘

導演: 戴夫格林
編劇: 喬許阿佩爾鲍姆 安德烈納梅克 Peter Laird Kevin Eastman
演員: 梅根福克斯 威爾阿奈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陳憑軒

2016-07-12 21:02:13

神龜精神之死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兩年前「爛」不忍睹的《忍者神龜:變種時代》還如昨夜的噩夢,續集就已經殺將出來。說實話,當初獲悉製片人麥可·貝炒掉了第一部的導演喬納森·里貝斯曼,坊間一片震驚,畢竟後者是炸彈貝爛片視覺主義的最佳繼承人。第二部啟用的新人戴夫·格林讓人對影片抱有一線希望。這位三十出頭的導演長期以拍MV討生活,2009年的短片處女作《融化》在細微之處作文章,以不俗的想像力和詼諧幽默獲得評論界的肯定。

格林的長片處女作可能是讓他受聘《忍者神龜2》的主要原因。這部科幻片《地球回音》與里貝斯曼的《忍者神龜:變種時代》同於2014年上映。雖然也不是什麼驚世駭俗之作,但既獲得了票房豐收,又得到了評論肯定,不似後者那樣被影評人集體拍死。狡猾的老貝知道,如果神龜續作有一堆媒體在前期就唱衰,肯定會影響票房。棄里貝斯曼而用格林就是為了保住口碑。這一招果然奏效,大家一看到格林的名字,馬上都說:啊,《神龜2》可能會很不一樣,令人期待!

事實是:我們都被麥可·貝給玩兒了。

= 毀童年的動態捕捉 =

《忍者神龜2:破影而出》的劇情並不復雜,就是把漫畫動畫的主要人物和關鍵詞拿出來做了個串燒。大反派史萊德在第一部中被捕後,這次在大腳幫和瘋狂科學家巴克斯特·斯托克曼的幫助下成功越獄。斯托克曼的演員泰勒·派瑞作為導演是屢戰屢敗,但製片、表演也算是個實力派,幾乎是《忍者神龜2》卡司中最強的一環。結果他把斯托克曼演得一點兒都不瘋狂,反倒二氣十足,恐怕金酸梅有望。

被傳送到異次元的史萊德與外星生物克朗勾結妄圖征服地球,集齊三個隕石內夾帶的設備可以打開時空之門,引入克朗的機器人屠殺地球人。另有藍色液體,可以「挖掘出人類內心的動物性」,把大腳幫的兩個反派變成了獸人,用以對抗神龜。

其餘內容再多說就是劇透了,而爛片如斯,都透完了也就沒什麼看的價值了。總之貫穿始終的主線就是科學龜唐納太羅發現藍液體或可讓四兄弟龜化人形後,吃貨龜米開朗基羅和肌肉龜拉斐爾就想變人,從而引出忍者龜系列永恆不變的內鬥主題(萊昂納多與拉斐爾)。然後熱血少年片嘛,團隊、榮譽、家庭、友誼這種爛大街的話題還是要拎出來,在各種誤會、和解中逐個過一遍的。

《破影而出》中克朗的出現,標誌著忍者龜系列三十多年來,這一終極大反派首次以非繪畫的形式出現。片方為了這個角色算是不惜血本,起初請了美國電視娛樂旗艦《週六夜現場》的喜劇演員弗雷德·阿米森做動態捕捉,此人臉長得都有點兒像動畫片裡的克朗。阿米森因檔期衝突推掉角色後,又找到布拉德·加內特,也算是片中另一個實力派演員。然而克朗人物形象的特效設計告訴我們,真不是什麼動漫畫角色都能真人化的,動態捕捉都不行。小時候動畫片裡的克朗,雖然是個大反派,但一顆粉紅紅的大腦,有些異形又有點兒可愛。這次動態捕捉用特效做出來的克朗,還是個大腦,卻成了一坨汁液橫流的粘稠物體。噁心效果滿分、嘔吐指數爆棚,大家的童年也被毀得粉碎。

= 被招安的神龜精神 =

更沒操守的是凱西·瓊斯這個人物的大幅修改。《變種時代》里缺席的凱西在貝的第二部忍者龜片中重現,但卻從放浪不羈的除惡遊俠變成了個不得志的獄警,畢生目標就是想做真正的警探。雖然冰球的梗還在,但是整個人物的靈魂已經死了。動漫中的凱西確是前冰球運動員,在遊俠活動中也使用冰球裝備作為武器,但更重要的是一種體制外的反叛精神。他脾氣暴躁,在剷除惡勢力時常常過度使用暴力,也不與體制合作,根本看不起警察,以自己的方式揚善懲惡。這個遊走在社會邊緣、性格怪異的人物以自由不羈為最大特色,更不可能在乎名利,妄論區區警探頭銜。

其實看到凱西的演員是史蒂芬·阿梅爾,就應該對這部新片死心了。《綠箭俠》明星阿美帥是沒話說,身材也好到爆,但是全美男孩的周正長相,能把原版凱西亦正亦邪的精髓演出來,那真的奧斯卡了。九十年代初的三部曲第一次把《忍者神龜》搬上真人電影大螢幕的時候,演凱西的是當時的動作明星的伊萊亞斯·科提亞斯。他不但保留了原著中凱西留長髮、帶面具的扮相,希臘裔的血統就比阿美更符合角色定位。正邪莫辨的氣質、急躁的脾氣更是處理得十分到位,把反叛、邊緣、獨立、自由的神龜精神體現得淋漓盡致。「神龜」真人視聽作品中最優秀的恐怕是2011年的獨立電影《凱西·瓊斯》,這部半個小時的中短片以凱西為主角,深挖人物的心理困擾、暴力傾向這些黑暗面,來解釋他後來既揚善除惡又一身邪氣的特質。不過這樣的片子,當然是沒有賺到什麼錢。

被招安或許也是神龜精神的宿命。因為時過境遷,讀著《忍者神龜》漫畫長大的男孩成了大腹便便的中年男子,看著動畫改編長大的一代也都奔三。我們時代的娛樂片不再是用來體驗生命另一種可能的窗口,而成了尋找自我感的意淫。全民娛樂的時代,觀眾希望片中的角色像自己,從而在其中為自己的社會角色找到意義的辯護。青少年時代的叛逆和夢想在日復一日的百無聊賴中被磨成了市儈的惶恐,唯一留下的安慰可能就是自己還沒幹過什麼壞事。

《忍者神龜2:破影而出》中的凱西就是讓這樣的人群找到認同的一個角色,一個「好人」或者「本分人」,略有些憨厚直男可愛的傻勁兒。他只是做自己的本職工作,微薄的夢想都難以實現。但在一系列挫折和誤解後,又克服重重困難,證明了自己。他的核心戰鬥力居然來自平日對冰球的興趣,也安撫了窩在沙發里看球被老婆罵的屌絲直男們受傷的心靈。所以女生們也不用幻想了,《神龜2》里沒有《綠箭俠》式的露點戲,你家阿美從頭到尾都裹得嚴嚴實實,不知是怕少兒不宜,還是怕傷了屌絲們的自尊心。總之,炸彈貝要賣的是這樣一個故事:那些超越了常人的,不是壞人就是異形(烏龜、老鼠),而普通男人就是應該在體制內循規蹈矩,然後一不小心還就可能成了英雄。

= 被變賣的忍者神龜 =

其實早在七八年前,巨型傳媒集團維亞康姆從幻影工作室手中買下「忍者神龜」全部版權起,我們的童年就已經註定難逃被毀的命運了。忍者龜系列源起漫畫,動畫電影和電視也都是順理成章的衍生品,而真人電影當年難度就比較大。九十年代初的三部賺了些錢,只是口碑一般——但是比本世紀這兩部好多了。而《變種時代》和《破影而出》這兩部屬於重拍性質的片子,就是維亞康姆收購版權後的吸金之作。所以既然是要賺錢,找來炸彈貝和他的製片公司白金沙丘,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兒了。神龜精神在螢幕上的死亡,背後便是這些版權易手的操作。

三十二年前,一個要靠打零工為生的漫畫家凱文信手畫出一隻忍者樣的烏龜,靈感來源只是簡單地想要合併迅捷的忍者和慢吞吞的烏龜這兩個矛盾體。他的一個同為潦倒漫畫家的朋友彼得看到後,建議創作一個忍者龜團隊。兩人說幹就幹,這便是「忍者神龜」的起源,而這兩個人就是後來在動漫界赫赫有名的凱文·伊斯特曼和彼得·萊爾德。為了出版第一部忍者龜漫畫,他倆向親戚借錢成立了幻影工作室。伊斯特曼後來說,之所以叫「幻影」,是因為根本不存在:所謂「工作室」,不過就是一張桌子、兩個沙發再加幾個畫板。

兩位創始人都對漫畫愛得痴狂,對創作十分著魔。八十年代末,忍者龜如日中天的時候,兩人集結一群知名繪者,起草了一份名為《漫畫創作者權利法案》的宣言,旨在改善漫畫的創作環境和繪者的生存狀況,對抗商業運作帶來的漫畫靈魂缺失。伊斯特曼是個徹頭徹尾的理想主義者,為了實踐宣言中的理念,他用忍者龜賺來的錢建立了專門出版「作者漫畫」的Tundra出版社,三年內就拿下有漫畫奧斯卡之稱的艾斯納獎和哈維獎。然而,這些獨立漫畫同樣沒能賺錢,Tundra在大漫商們的哄堂大笑中倒閉了,伊斯特曼也賠了一千多萬美元。

藝術家是創造者,是創新動物,成年累月地做同一個被高度商業化的系列,是對創造力不可想像的煎熬。於是繪下《忍者神龜》第一筆的伊斯特曼在新世紀伊始賣掉了自己的份額,萊爾德也在九年後把一切都轉手給了維亞康姆公司。到了2010年,曾經輕鬆叛逆卻又認真執著的忍者龜系列,變成了有著各種衍生品九頭十八臂漫遊四海撈錢吸金的怪物。我們的童年,我們的青春,就這樣面目全非。

= 神龜精神之死 =

我從來不願意指責影視改編「不忠實」於原作,因為再創作也是一種藝術創新,不需要形式上完全「忠實」。但精神上的缺失和崩壞,則是不可饒恕的敗筆。對神龜精神最好的消解,就是將其消費化。因為「邊緣」是不能被消費的,一旦被消費,也就不再邊緣。但大家都想要對它有點兒淺嘗輒止的體驗,因為那很「酷」。

麥可·貝的兩部片子和《忍者神龜》漫畫一樣,都是做給青少年男孩的視覺產品。不同的是,原著滋養的是一群受朋克精神影響的野男孩,在金錢至上的社會中艱難地尋找自己的位置,拒絕被馴服。漫畫是他們宣洩荷爾蒙的一種途徑。而麥可·貝的受眾則是無聊透頂又想裝酷的消費社會中的「本分人」,渴望主流社會的肯定,但又希望與眾不同。他們以為忍者龜式的「酷」可以花錢在影院裡買到。

然而,自由叛逆的神龜精神,只可能出現在那個「不存在」的幻影工作室裡,存活在潦倒繪者的畫板上。

(本文原刊於搜狐娛樂。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作者為影評網刊「一幀一影」特約撰稿人】

我們細讀電影「一幀一影」微信公眾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