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冬--Seven Days

冬/七天/SevenDays

6.2 / 47人    73分鐘

導演: 邢健
編劇: 邢健 劉覲愷
演員: 王德順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影迷蘿拉

2016-07-14 09:29:47

天地太高遠,我們都孤獨。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大荒之中,有山名不咸。不咸山中,有孤獨捕魚者。




人類向來不是獨居動物,孤獨是人的自然屬性。在獨處時可以與自然和諧共處,在這片自然給予的淨土上安然度日。可當有了同伴,產生了利益需求,心起動念便破壞了自然。魚、鳥皆成為腹中之食。佛家常講,每件事物發生都有它的前因後果。所以當付出了代價後老人在冷山下悲嚎格外的淒涼悲愴。

在片頭中,《冬》的下面還有一行紅色標註的英文譯名:seven days。電影所講的就是七天裡通過老人的活動來對人性進行深刻思考,導演展現給我們的孤獨更像是一場沒有終點的修行。
DAY1 痴
電影一開始便給我們製造了壓迫感。這種壓迫感不是來自孤獨,而是色彩營造出的壓迫感。在黑白電影的傾向下,再看孤身一人的垂釣老人被大雪籠罩著,在視覺上整體有了壓抑的氛圍。

直至第一日結束,始終都是他一人。孤獨的人需要陪伴,所以有魚陪他,這便是因。電影通篇無對白,我們只能在畫面中尋找導演留下的伏筆,某些細節部份要通過佈景和人物活動來了解,老人回到家逗魚時,後面水壺上的囍字和老人睡覺時拍床的動作提示我們老人是結過婚的,這也是因。


DAY2 慢.
評判一個人演技好壞的界限非常模糊,喜歡就是好,不喜歡便覺得一般。只是客觀的說我看到的王德順,他在無台詞的情況下通過動作和眼神將孤獨的遲暮老人塑造的極其形象。老爺子對角色的領悟力極高,平時可以看到他眼神中因孤單的落寞。整部電影他的眼睛只亮起來過兩次,一次是看到牆上昔日愛人的照片,一次是和孩子一起玩耍時。



老人將魚倒回冰窟後又極為孤獨。人在孤單中便會產生不安與焦灼感。加上寒風呼嘯,這種心裡狀態下讓他有了砸東西的行為。

DAY3 疑.
孩子和鳥的出現。孩子和鳥都躺在雪地上時,老人選擇了帶鳥回家。一方面是老人長期親近自然可以與動物和諧共處所以將鳥帶回家中治療,二是老人長期的孤獨感使他疏離了孩子,所以二人第一次見面時老人並沒有太多情緒上的顯露。


DAY 4嗔.
這是我認為幾天裡最精彩的一天。被老人救下的鳥,報恩捉來了蟲子給老人當誘餌抓魚。一開始老人救鳥的時候,並沒有考慮後果,是出於本能。當鳥抓來蟲子時,老人心起了動念,輕重比較後一直吃馬鈴薯的他開始殺生,把魚餵給鳥吃。人總有一天會變成面目全非的自己。

晚上在屋內的戲很微妙。孩子把鳥放走後,老人對孩子的訓斥與衝突起到了一個很大的推進作用。群居動物還是有吸引性,老人的心理變化從孤單到接受孩子的出現,。從起因、衝突到和好這一系列過程很像祖孫之間鬧矛盾到合好的過程。



(眼神中充滿憤怒與不滿,安全距離,大特寫更好)
DAY5 貪.
群居的特性顯現出來了,人性都是殘缺的。老人還是不願孤獨。老人為了哄孩子開心,把鳥烤給他吃。送走孩子後,老人非常不捨。


全片最精彩的部份就是老人在送別孩子後追出來像起舞一般表達對孩子的感情,長鏡頭中,音樂和畫面的配合,將老人對孩子的喜愛不捨都表達了出來。想到了喜遷鶯:「鬢霜盈握。離別。誰不惡。心事同時,都不論離合。」

沒有無因之果,也沒無果之因。殺魚餵鳥,殺鳥餵孩,產生了惡因,老人親眼看著孩子掉進冰窟,果兌現了。佛教講的因果也叫業,認為業是輪迴的動力,就是因為因果的無空無盡的循環。比如人,因為有生,所以有死,人死後又是下一輪生命的開始,孩子和老人就是魚和鳥。

以上所有的特質都滿足了佛法中的五毒心,貪、嗔、痴、慢、疑。因為不想孤獨,所以明心造惡業。

比短片長,比長片短,70分鐘的時長讓電影結尾很尷尬。雖然鏡頭非常冷靜克制,在水墨畫的佈景下很理性。但對內容的把控還有提升空間,結尾和許多細節的處理模糊,如果時間在長點或許會更好。導演把孤獨擺在了淺顯處,有機會,孤獨的故事應該慢慢說。
天地太高遠,我們都孤獨。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