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Dick_Zhao

2016-07-20 05:27:22

《超脫》觀後感 --一種病理性、創傷性的視角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超脫》觀後感
--一種病理性、創傷性的視角
中文名 超脫
外文名 Detachment
其它譯名 人間師格
製片地區 美國
導 演 托尼•凱耶
編 劇 卡爾•隆德
類 型 劇情

What the motherfucker。What fuck trauma。Fuck the trauma。好久沒有看到過,讓自己如此深刻印象的電影,誰在意是不是在電影院裡面看呢?我草泥馬,我只要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面就好,至少那一刻,我是活著的,又何苦在乎那些什麼的事情呢?

Motherfucker,是在這部電影裡面學到的,suck也是如此,也是在電影裡面學到的,好像suck,是那個黑人小子,學生,說的吧。誰在乎呢?我的深刻的印象,僅僅是因為共鳴,還是說我最近都在學習關於心理創傷的治療呢?還是其實我也是電影中的某一部份,或者說電影裡面的某個部份就是深藏在我的心靈、靈魂深處呢?我誰在乎呢?

我大聲地吶喊,然後就死死地寫下這些東西,一如電影主人公的教的科目:英文,母語,文學。我只是深深地、恣意地、張狂地讓無意識瘋狂地流動。

我想用一個病理性的醫學視角來看待這部電影,在一個廣義的醫學模式,我們都是病人。電影的畫面,明顯地由三個部份組成,一個旁白的聲音,一個客觀的現實主線,一個創傷記憶的閃回片段。我想它們可以代表一個普遍的,或者是作者想表達的三個層面:一個旁白的聲音--代表的是過份理性的解離、迴避的狀態;一個客觀的現實主線--代表麻木的現實自我,超我;一個創傷記憶的閃回片段--代表被深深地壓抑,同時不斷地喚起、引爆的本我。

這三條線索,這三個維度,這三個層面,並非那麼的完全獨立,我指的是他們是通過一個專業名詞--扳機點、引爆點--來交互作用的。也就是主人公Henry在現實層面被喚起,激發起創傷記憶的時候,就會變得解離:暴怒無比,失去控制,就非常明顯地進入創傷記憶的閃回。進而兩種層面在交互作用,我等需要用兩個,甚至是多個視角來看待這些導演呈現出來的東西的時候,才會,才可以比較深刻地理解導演所表達的深入骨髓的痛,主人公Henry身上帶有的濃重痛苦色彩。這裡面,電影中有如此的一段Henry和女學生,在教室,擁抱一起的時候,被女同事看到。由於Henry條件化地意識到女同事的誤解,一下子就引爆起Henry的創傷記憶,讓他變得暴怒無比,失去理智,深深地受創。只能又回到心靈的深入,舔著流血的傷口。此刻的Henry顯然無法理性、正常地解決這些矛盾。這裡,導演又是在展現赤果果的現實,一如教科書一般的癥狀表現:創傷的三核心癥狀:再體驗、迴避、高警覺。【1】

另外主人公Henry Barthes可以被看作是一個抑鬱的患者,電影裡面充滿了無盡的抑鬱,低落,沉重,哀傷。還有很多,很多,包括各式各樣的創傷:亂倫,虐待,忽視,挫折,不理解,誤解。創傷從來都是離我們不遠處,只是我們不願去深入看到赤果果的殘酷而已。
電影再一次將事實綻放出來,血色的,蒼白的,我不知道這些殘酷的折磨,又豈是某些垃圾人所能理解的呢?他們這些垃圾人都在放屁,還認為世界不可能如此灰暗,不會如此殘暴。但事實就是如此,所以這部電影才會打動人。無論如何這是一個故事,真實的故事,它包含有作者的部份,也包含著我們這部份。

「沒有學會做人父母之前,就不要做父母」這是電影中主人公的一句旁白。不經歷痛苦的創傷的人又豈能理會這些,不經歷黑暗的人,又怎能理解光明的可貴。父母不是你以為可以當就可以當的,當然我們等世間備受傷害的人啊,我不能怪罪父母他們,因為他們也可能是上一代的受害者。我cao,這些狗屁的雞湯藉口,以為真的可以平息我們內心的抓狂,內心的憤恨嗎?我們不怪罪那些不合格的父母們,難道我們應該怪罪我們自己做的不夠好,所以導致那些父母離婚,那些父母酗酒,那些父母一聲不響地拋棄我們嗎?我cao,我們到底哪裡犯罪、犯錯了?要遭受這些折磨,創傷••••••

可悲的是,從現象學中,我們看到,由於小孩子的各種能力、認知還沒有發展成熟,小孩子的世界就是如此單純,如此單純地認定肯定是該死的自己哪裡做錯,做的不夠好,所以才會遭受這些痛苦。小孩就是會認定自己是必須如此惡性循環下去,不得好死下去。小孩子又怎麼能夠理解到「或是漸漸理解某個個體看似輕蔑的行為其實並不代表他想要拒絕或忽視自己,只是人際關係上的拙劣表現而已。」【1】這些只有成年之後才可以獲得的技能啊。小孩子又那里長出那麼多的成熟的防禦呢?小孩子只能怪罪自己羅,結果即便到了成年也是如此羅。

主人公超脫了嗎?我不知道,只是我投射必須如此而已。最最深刻的是電影最後一部份的關於男主角 Henry到收容所看艾瑞克a Lous的畫面。這讓我很感到,彷彿有那麼一刻,從畫面的光線中,看到上帝一般。我只是祈求,我可以一同融入這個畫面,讓我幼小而又脆弱無比的遭受無數創傷的心靈啊,得到一絲絲的痊癒。我想我迷亂,我想我投射了,我的內心其實就是如此渴望的,我可以是Henry,我可以是艾瑞克a。我可以拯救者,就像拯救自己一般,我可以是被拯救者,就像我得到救贖一般。我無論是誰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理應要得到救贖與治癒。

主人公Henry的所教的科目很有意思,他經常使用筆記本,也是很有意思。這裡切合了一個意思,一個關於治療、治癒的隱含的方式。寫作真的可以平復治癒創傷,在某種程度上。寫作是一個語言化的過程,是一個潛意識意識化的過程,是一個自助式的創傷暴露。它可以是專業治療的家庭作業方式之一【2】,它也是一種認知加工方式【3】.所以不要以為作者的做法是無緣無故的,我們都有自愈的能力,我們都有自愈的渴望,主人公也是如此。Henry也是如此,艾瑞克a也是如此,我們自己也是如此。不要以為我們都是獨一無二的受傷者,我們都是普世的一員,我們理應擁有爭取我們應得的部份,權利。

艱難的我們,可以活著,並如Henry一般,已經實屬不易,更何況我們的Henry是一個不斷地在某種程度拯救自己,拯救學生,拯救那些被父母所忽視的孩子呢?我大概不應該責怪作者的種種的細節上的做法—Henry經歷如此多的創傷,竟然可以超脫。這個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的想法,重要的是作者想讓他自己獲得療愈,也讓我們獲得歸屬與完滿。從那些久遠的原生家庭的殘缺中,重新站起來,重新尋覓下去,並得到那一個畫面:Henry和艾瑞克a緊緊擁抱在一起,沐浴在神聖的光輝之中。從那一刻起,我祈求時間可以停頓下去,一直到永恆。

《超脫》創傷的主題,是那麼永恆,我等必將逃脫不了歲月給予我的禮物、印記。當我等可以戰勝它們的時候,我等必將以這些印記為榮。在戰勝它們之前,我等又只能苦苦地哀求、哀鳴與掙扎。可悲的是,不一定幸運的是,我們中的某些人,並不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斷地在創傷的輪迴中。我們連自己的問題癥結於何處都不知道,又怎能夠去治癒自己,超脫自己呢?主人公Henry可以作為一個替代的客體,對於那些看似無藥可救的學生,對於艾瑞克a,讓他們重新獲得自我重構。可能這是一條救贖,自愈之道吧。Henry有足夠的堅強,不僅從艱難的童年噩夢,堅持至今,竟然還可以推己及人,去拯救他人。我想到什麼,是滿滿的感動,還是什麼?是motherfucker,控訴父母,上一輩們,還是赤果果地看到另一個自己?motherfucker,自己又從一個怎麼的噩夢中醒來,自己又是如何見到自己的侷限,自己的問題,自己又是如何去救贖自己,自己又是如何超越那些垃圾人,垃圾的憤恨。走到現在,活到至今,是何等的堅強、堅持和偉大,一如Henry的某些部份,,我滿滿地敬意面對Henry,一如我面對自己一般。人不是每一個都那麼輕易地被創傷所打敗,即便Henry的母親被打敗,即便Henry的女學生被打敗,即便•••••••但這不說明任何東西,無論對於Henry,還是我自己,我等仍然活著並堅持著。這些創傷打敗不了所有,更打敗不了我們。無論是肉體也好,或是靈魂也好。 motherfucker,我們甚至可以去拯救一同經受磨難的人,我等不敢妄稱我等是耶穌上帝,但我等可以肯定的是耶穌上帝、人性的光輝,存在於我等身上的某處。這讓我等活下去,堅持下去,甚至讓我成為專業人員。

某天我或許會以歲月的印記來證明白己的價值,存在的意義。我存在過,我活過,因為身上雋刻的印記、殘缺,用以證明我來過這個世上。
過去從未過去,它深刻影響著你此時的喜怒哀樂、一言一行。【4】
過去從未過去,未來也從未消亡,希望一直都在前方。
EMDR為我們增加多一個選擇、選項。

參考:
【1】【美】John Briere & Catherine Scott 著 徐凱文 聶晶 王雨吟 張怡玲 譯 徐凱文 聶晶 審校 心理創傷的治療指南 中國輕工出版社 200901第1版:102
【2】同上:128
【3】同上:111
【4】【美】弗朗西斯•夏皮羅《讓往事隨風而逝》getting past your past翻譯 吳禮敬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403:扉頁

Dick_Zhao
20160719
佛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