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23 08:17:15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寒顫2》上映以後,我看朋友們的評論,都認為不如第一部好看。批評主要指向三方面:文戲太多、放出去的線索收不回來、劇情沒新意而且小兒科。我的意見正好相反。在我看來,因為有相當出色的劇本,《寒顫2》的水準其實更在第一部之上。觀眾會感到難以進入,並不是電影表達上的失敗,而是因為這一部在整個三部曲之中承擔著特定的使命。就上述幾種批評而言,有沒有足夠的動作戲已經不是電影主創思考問題的關鍵,從第二部開始,對於香港命運的思考將佔據越來越大的比重,這也是《寒顫》系列區別於以往警匪片的特色。認為有線索收不回來,則應該注意到這既是一部獨立的電影,同時也是三部曲系列中的第二部,其實承擔著兩方面的任務,草蛇灰線,我相信有心的觀眾會在第三部中找到答案。那麼劇情沒新意而且小兒科又該如何解釋呢?這大概要講得長一點,我試著說一說自己的意見。
沒錯,警務處長劉傑輝(郭富城)在這一部中使用的幾乎是和上一部完全一樣的手段:既然警隊內部不可靠,那就求助廉政公署,組建一個調查小組搞監控,最後雖然大獲全勝,取勝的原因卻似乎只好歸結於運氣和對手的失誤:能夠發現恐怖份子背後的黑手是前任處長蔡Sir,進而追查警隊第三代通訊系統的供應商,是因為跟蹤李文彬(梁家輝)的歐詠恩律師拍到李文彬和李家俊父子擁抱,蔡Sir在車上旁觀的照片,並且在車禍前及時將照片上傳到雲端保存下來;哄騙變節投敵的警隊高層莫Sir上當,叫恐怖份子自己暴露出藏身之處,則是因為莫Sir太過輕信,畢竟稍早以前才剛剛發起彈劾處長,轉過身來就相信自己才是處長信任的知己,於情於理,這好像都不太可能。破綻,都是破綻。
然而如果能夠透過顯而易見的破綻,結合電影中一些看似無用的細節向更深處思考,將會發現這裡的破綻並不是什麼硬傷,而其實正是電影本身(未必是編劇)在向觀眾發出邀請,邀請他們進入一個隱藏在深處的更為豐富的世界。通俗地講,這叫做賣個破綻,引你近身。解決問題的關鍵,要落在這一部中最耐人尋味的李文彬身上。
仔細回想,電影此前已經有意講到,李文彬要發現歐詠恩的跟蹤,其實是很容易的事,可見他之所以會被拍到照片,很可能是想要傳消息給簡奧偉(周潤發)和劉傑輝。可是他既沒有想到,歐詠恩真的會不顧簡奧偉的勸阻,在拍照以後還繼續跟蹤蔡Sir的車並且出事。(而如果歐詠恩沒有追上去,也不會面臨相機被毀,只能藉助雲端保住照片的危險境地。)也沒想到劉傑輝竟然會監控簡奧偉,進而趕到隧道引發槍戰。所以在兒子中槍入院以後,他在表達憤怒時並沒有一上來就說我兒子如何如何,而是首先控訴劉傑輝濫用職權,因為劉的監控其實打破了他的計劃,並且造成了嚴重的後果:不僅李家俊身受重傷,劉傑輝也命懸一線。
李文彬此前一定沒有下決心投靠蔡Sir一邊,這在電影中已有直白的說明。在和兒子擁抱告別的時候,李文彬在他耳邊說:不要被人知道你去哪兒,離這些人越遠越好,找機會重新做人。李家俊的回答是:I love you, dad. 這個場景實在耐人尋味。李文彬的立場在這裡已經看得清清楚楚,他顯然認為蔡Sir等人是在與整個香港法治社會為敵,是非正義的犯罪行為。而如果李家俊對他們忠心耿耿,完全有可能將父親的話轉達給蔡,這樣李文彬就將徹底暴露。李文彬當然知道這樣的風險,然而出於父愛,他必須鋌而走險。從李家俊的回應來看,他也許會聽父親的話,即使他未必認可父親的選擇。(由此也可見編劇其實非常細膩,他隨即安排李家俊重傷脫離蔡Sir,這也就取消了他日後向蔡告密的可能,觀眾也暫時不必再追問李家俊的態度如何。)
那麼此後呢?在兒子被劉傑輝連射數槍生死未卜以後,李文彬是不是就一怒之下徹底轉向黑手一邊呢?電影中當然沒有直說,隨後劇情的發展卻使我相信,事實並非如此。上文已經提到,劉傑輝之所以能夠反敗為勝,要得益於莫Sir上鉤,派手下掃蕩劉聲稱安排有調查小組的所在地,這不僅暴露了莫Sir,也暴露了失蹤的衝鋒車和這些如今已是亡命之徒的前警員們的位置。然而其實很容易想到的是,這些人並不是莫的手下,莫一定是跑去通知李文彬,由蔡或李佈置出動。以李的老辣,不會想不到這是誘敵之計,可是他並不說破,任由事態發展,這顯然是在暗中幫助劉傑輝。而在抓捕行動中,他安排本來毫無暴露風險的韓Sir向蔡通風報信叫大家撤離,一方面是想要保護自己的弟兄(這也是他在不破壞大局的前提下僅有的能夠試圖挽救他們的機會,然而蔡Sir卻無動於衷地將他們放棄了),一方面也等於是將韓送給劉傑輝,因為經過此前電影中的隧道槍戰,他早已了解到劉傑輝的監控能力。若是果然投敵,老謀深算的李文彬不可能在如此重要的問題上昏招迭出,在我看來,這只能解釋成編劇別有用心的設置。
在電影結尾,劉傑輝向陰謀敗露的蔡Sir提出三點要求,第一就是要李文彬退休。蔡Sir說你這是要把我和李文彬當作籌碼,其實也就排除了對於李文彬的懷疑。於是李文彬自然可以在第三部繼續打入敵人內部,向更深處挖掘。而李家俊並沒有死掉,更可見劉傑輝其實並沒有撕毀他和李文彬之間的默契,他其實是手下留情,沒有尋求致對方死命的。
將兩部《寒顫》連起來看,可以看出編劇的思維習慣,那就是主角們解決問題的關鍵步驟,並不會在電影的直接敘述中表達出來,而是要藏在暗處。這一部,顯然比第一部還要藏得更深。事實上,這一部電影的主題,是由劉傑輝和李文彬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而從對劇情的重要程度來看,李文彬顯然發揮著更為核心的作用。表面上看,這一部的主題是:藉助於擊退對手從立法會和恐怖份子兩方面發動的攻擊,劉傑輝對外獲得了議員、資深大律師簡奧偉的信任與幫助;對內則完成了警隊高層整風,剷除叛徒,重新塑造了以自己為核心的隊伍。而在暗中,這一部也成功讓李文彬得以打入敵人內部。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這一部的功能,不妨借用《駭客帝國2》的片名,叫做「重裝上陣」,或許三部曲中的第二部註定就是要發揮這樣的作用。
我們還可以進一步看從這兩部《寒顫》中體現出來的劉傑輝和李文彬之間的關係。在第一部的結尾,劉傑輝升任警務處長,是因為原處長和李文彬都申請了提前退休,為他讓路。李文彬的力量和意圖,借李家俊之口說得很直白:「你幫了別人沒有人知道,你讓別人上位,連老天都不會幫你」。可見劉傑輝不僅是警衛局長心目中的下任處長人選,也是李文彬暗中主推的對象。這也就是為什麼在第二部中,蔡Sir會對李文彬說:按計劃就是你接班的,我沒想到你竟然選擇寒顫。這也意味著,很可能從一開始衝鋒車失蹤,李文彬就已經意識到這是有人要搞垮劉傑輝,逼他上位,卻被他從一開始就以實際行動拒絕。
按照蔡Sir的既定部署,不僅李文彬要做警務處長,以後李家俊也要做處長。所以才有李家俊對劉傑輝說:我不是要對抗香港警隊,我是要對抗你。因為他和劉傑輝根本就是警隊內部兩條路線、兩種方式之間爭奪領導權的對抗,而不是什麼警匪對決。而隨後李家俊對李文彬說:現在的香港警隊,不再是你說了算。反而透露出李文彬此前在警隊中的權力。李文彬放棄了此前看重前線經驗、兄弟義氣、警隊內部勢力傳承的既定秩序,一手將新派的、更有魄力的、更沒有舊關係羈絆的劉傑輝推上台,顯然是因為就像電影《寒顫》反映高層政治一樣,李文彬也認為,香港警隊的領導者該是要從街頭起家轉向更熟悉法律與政治運作的時候了。
李文彬不僅要讓,而且要讓的不露痕跡。那麼可以想見,他看中的不只是劉傑輝,還有他背後整個新派的警察梯隊。一旦劉傑輝接班,以後的秩序就將徹底重新建立。這種釜底抽薪,恐怕也才是包括李家俊在內的舊勢力與前線弟兄們難以接受的更深層的原因。而他們的反抗,卻反而為李文彬扶持劉傑輝上位提供了憑藉。在第一部中,劉傑輝經受住嚴峻考驗,獲得了李文彬的信任,成功升任警務處長。到了第二部,則通過這一場內外配合的整風運動,清洗掉警隊內隱藏著的黑惡勢力。莫Sir、韓Sir的變節,也可見舊人才的不可靠。李文彬對於警隊更新換代的周密安排,終於在第二部得以完成。
第一部曾經提及,李文彬的父親李樹棠,以前是華人最高警司,為兒子取名文彬,取《論語》中「文質彬彬」的典故,自然是希望兒子可以用心讀書思考。李文彬雖然從街頭警員做起,在電影中卻可見讀書場景,可知確是傳承家訓。他在行動組的助手鄺智立,有著警界高層中最高的博士學歷,也可以想見他的偏重。而在第一部結尾,他引用邱吉爾《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他看的好像還是英文版)指出劉傑輝掉書袋的錯誤,更可見他與劉傑輝其實有著相近的閱讀視野,也因此很可能有著相近的思考。於是劉傑輝的敬禮,就像是學生向老師敬禮一般,兩人之間既是合作,也有傳承。
《寒顫》系列,其初衷並不是要單純拍出扣人心弦的警匪對決或者波譎雲詭的高層風雲,而是想要表達對於香港現實處境與未來出路的思考。經過第二部,這一意圖已經呼之欲出。在電影主創看來,香港的未來,要靠兼具遠見卓識與法治精神,且不求私利的領導人來做民眾的代表。相比於提供某種具體的改革藍圖,他們更相信應該由理想的本地領導人來實踐香港本來已經發展成熟的法治觀念。而像蔡Sir和律政司司長這些和政商界利益糾葛甚深的舊式菁英,他們的世界觀是「無論香港變成什麼樣子,我們過去過得好,未來還會過得更好」,就將成為理想領導人的首要敵人。劉傑輝與李文彬一明一暗,一新一老,都是電影想要推崇的香港社會的中流砥柱。年輕的劉傑輝排除萬難勇往直前,年長的李文彬則像是探照燈,向更黑暗處照亮,給劉傑輝指示黑暗的位置與鬥爭的方向。
《寒顫》好看,好看在對細節的描摹,細節中能夠見到劇情的關鍵,人物的抉擇。僅舉第二部為例,李家俊送給李文彬的新眼鏡,不只是親情,其實還隱含著換一副新眼光的勸誘。因此在梁家輝換上新眼鏡的一刻,就已經註定了他要走上新的道路,只是這卻未必就是蔡Sir給他指的路。又比如簡奧偉咄咄逼人,似乎對於李文彬與劉傑輝都充滿敵意,然而這其實不過是因為處在被人推上的位置,不得不如此罷了。通過質詢,他也在暗中觀察誰是可以信賴的朋友。他對於劉傑輝的態度,其實是在劉傑輝說人人都要針對他是因為他觸動了既得利益的時候,通過最後眼光閃爍中意味深長的表情表現出來的。
這樣的拍法,對於觀眾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為要想越過表面上的不清晰,從整體上把握全局,就必須做到:在似乎發現破綻的時候,不要急於用自己已有的觀念、習慣來做評判。如果滿足於指出電影表面上的不足,其實等於是拒絕發現進入電影內在世界的入口。魯迅說:與其防破綻,不如忘破綻。這本來是講作文的技巧,而《寒顫》的編劇對此已經運用自如。那麼,如果觀眾希望從電影中看到更多,恐怕也只好暫時控制自己的評論欲。
可是觀眾看電影,不只是要交流,也是要休息。看電影還要這麼辛苦,到底值不值得,又有多少人能做到?我想這大概也仍然在編劇的考慮範圍以內。因為他們希望達到的效果,就是要觀眾像蔡Sir等反派一樣,不能明白看出李文彬就是臥底。(所以我在上文中說,進入更深的層面是電影本身發出的邀請,而編劇未必有這樣的用心。)這個懸念,歸根到底還是要留到第三部來揭曉。因此,就像這一部電影中忍辱負重的李文彬一樣,《寒顫2》也註定要成為一部忍辱負重的電影。
(這一篇本來是上個星期給《北京青年報》寫的,今天才發出來。但是他們只要2500字,這裡發一個完整版。因為第三部還沒上映,我說的也只是猜想,但是我相信不會有差錯,因為按照我的猜想,好像沒覺得還有什麼細節是解釋不了的。像這種寫劇本的時候想法非常細的,解讀的時候入口也就多,編劇挺幫忙的。之所以寫的這麼長,是因為我相信在評論電影或是文學作品的時候,細節決定一切,看不懂細節就要評論,那麼註定是無效的。立場人人都有,有時候也不是特別寶貴的東西,有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