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踏血尋梅--Port of Call

踏血寻梅/PortofCall

6.7 / 2,473人    126分鐘

導演: 翁子光
編劇: 翁子光
演員: 郭富城 春夏 白只 譚耀文 金燕玲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為蝦米呀

2016-07-23 10:00:05

同類


只有久居暗處,才能被縫隙裡的微光感動。

踏血尋梅是一部完全靠主觀情緒推動,非常規的探案題材電影。碎片化的鏡頭語言拼接成一曲哀歌,它賦予這個真實的案件更加深層的情感主題,為我們展現了這個嘈雜的社會裡,那些被遺忘者所經歷的刻骨銘心卻又微不足道的哀愁和折磨。

這一蘊含深意的鏡頭,既有「紀念」,也預示著新的開始

鏡頭與剪輯
毫無疑問,《踏血尋梅》最為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片段式故事剪輯和非常「杜可風」的鏡頭。這兩位王家衛御用組合,給這部充斥著黑暗、絕望和孤獨情愫的犯罪電影以更加感性的表達。影片中的鏡頭很多時候注視著人物的面部,用特寫、大特寫來審視他們的情緒和內心,似乎在等待著它們最終的爆發。特別是子聰和佳梅,同在社會底層中掙扎的他們,是如此的不起眼,甚至只有這樣惡性的案件才能讓人們注意到他們的存在。幾次誇張的面部特寫鏡頭像是在提醒我們,記住這張臉,他們曾這樣苟且的活過。有意思的是,片中幾處看似唐突插入的人物情緒刻畫,有王家衛亂入的錯覺。



杜可風和張叔平,讓王家衛亂入成為可能

影片在剪輯上則更加跳躍,通過物品與情緒的交叉,故事在幾位主要角色間切換。整個影片是被撕碎的畫像,導演一塊一塊地拼接它,但這個過程並不按某種順序或規律。在這個拼接過程中,子聰和佳梅的形象越來越完整,觀影者的情感在這種逐漸完整的過程中被攪動。特別是法庭上,子聰還原案發過程時的呈現手法:情緒崩潰的母親、淡漠獨白的子聰以及被調色的案件細節交錯出現,營造出一種最極致的殘忍。



誇張的大特寫,敦促我們記住這些被遺忘者的臉

郭富城
郭富城是影片情感遞進和深化的推動者,而他之所以能窺探到受害者和施暴者身上那些微妙的狀態,只因他們都是同類。與大多數犯罪題材中的警察形象不同,郭富城從出場到結束,從他身上絲毫沒有重案組警員的氣勢,除了闖入黑屋,捉拿殺馬特後,對著屋裡人說的那句「待會我找人跟你老大打個招呼」,有那麼一點霸氣外,其餘時候他那身行頭,和他表現出來的細膩觸覺和敏感情緒,更像是一位跑社會口子的老記者.....

這幾年已經自虐上癮的郭富城依然在不斷嘗試新形象。從舞王到戲王的進階過程中,一次次給我們驚喜。這次的白髮頹廢大叔形象又一次與《B+偵探》和《寒顫》形成鮮明區分。影片裡他習慣性的推眼鏡這個細節,把他陳舊保守的性格,很好的表現出來。而正是通過他的探究,才讓案件背後所隱含的問題根源逐漸清晰。看似和案件本身關係不大的郭富城的故事線,就是充當的鑰匙功能,它慢慢打開了通過兩位案件主人公內心的層層大門。

情感基調
從片尾的那句「紀念遙遠的嘉梅」就能看出,影片以「紀念」為主,所以片中如此多的情緒渲染便變得合情合理,特別是幾次出現的女聲配樂,充滿著少女青春期的萌動,與最後她的悲慘結局形成鮮明的對比。郭富城初入案發現場時,就配以哀怨的背景音樂,預示這場悲劇的序幕緩緩開啟。在我看來,佳梅的悲劇更多的在於其感情述求的被阻礙,這是無關於社會的。並且並不因她特殊的移民身份而變得有何深意。從最初在學校里目睹同桌割腕時的狀態就能夠看出,她的內心已經初現了壞點。之後對金錢的渴望也不是造成她走向死亡的主因,可笑的是,把她推向死亡的,不過是一次在青春期里,大多數人都會遇見的——感情背叛。家庭的不完整、融入社會的困難已經在她心裡積攢了大量悲觀情緒,這次背叛徹底摧毀了她本已脆弱的心。而她所處於的這個社會階層,又為這種悲劇增添了幾分宿命感。

天又亮了,證明這世界還是繼續。

未知而心動的旅程,結束在陰暗的一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