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lee

2016-07-23 23:27:31

自由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不知道為什麼,《127小時》這部電影給我內心帶來的衝擊要遠遠大於之前看過的所有的電影。今天把這部電影又看了一遍,便決定將它永遠的留在電腦當中,即使不看,也當作是一種心理慰藉。

為什麼?為什麼自己會對這部電影情有獨鍾?明明有很多同樣優秀的電影,為什麼偏偏這麼喜歡這部,好像每一次觀看都能觸碰到內心深處的一塊兒柔軟的角落。每當電影中那湛藍的天空和美洲土地那黃色的大塊岩石對比著呈現出來的時候,渾身便會產生一種治癒的舒適感在我的血管中蔓延。彷彿靈魂已置於那塊兒土地之上,一邊聽著美式風格的慢搖歌曲,一邊在這個星球上縱情的撒歡。不得不承認,導演的攝影技巧專業至極,電影的每一副畫面都飽含意境。如若配以舒緩的背景音樂,便會自然而然的呈現出一種壯美的遠意,一種遼闊靜謐之感。如若配以激情的搖滾,便呈現出自由。

對,自由!是自由。當艾倫騎著自行車從鏡頭中一躍而起,活力四射的馳騁在藍約翰大峽谷當中時,關於自由的主題便開始了。他頭戴耳機,沉浸於自己的世界中,在猶他州一個人跡罕至但風景絕美的角落中上躥下跳。他輕巧而熟練的在一個又一個大裂縫中閃轉騰挪,毫不畏懼。他將自己卡於巨石之間,只要深吸一口氣,便敢從逼仄的岩石縫隙中上演一出自由落體,然後掉入一處隱秘的水潭當中,在碧波中開懷大笑。他就這樣跟隨著節奏歡快的背景音樂,在這塊兒秘密花園中盡享著自己的獨處時光。美國藍約翰大峽谷,縱深曲折,色彩斑斕,所到之處儘是絕美景色。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艾倫手拿DV邊走邊拍,抬頭放眼望去,儘是一派地球的的本來面貌,孤獨而美麗。這兒,才是自由的溫床和土壤。

隨後,轉折出現了。艾倫遇上了那塊兒守候了他千萬年的石頭,電影悠然開始,自由戛然而止。

127小時的死死束縛,上帝安排下的那塊兒石頭就像是如來的兩指,緊緊的捏住了艾倫,讓他難以掙脫。整部電影與其說是一場驚險的自救演出,倒不如看成是一個人127小時的自我對峙,關於生命的救贖與過去的反思。看罷以後很喜歡艾倫的角色,詹姆斯弗蘭科對角色的演繹精彩絕倫,性格拿捏的細緻到位。在他剛被石塊兒卡住並做出了一番努力無果之後,他預想到了自己可能命喪於此。有恐懼,有無助,也有聲嘶力竭的吶喊,但也正是在這種灰暗情緒的籠罩之下,人物骨子裡的那種樂觀和豁達開始展現,並貫穿了整部電影。他拿起DV記錄時間和自己的心情,甚至自導自演了一番脫口秀。他每天都準時等候著那只會從頭頂飛過的烏鴉,並將此作為自己意志的支撐。他把自己的名字和生卒年月記錄在石頭上,鐫刻著屬於自己墓碑的同時,也總結著宿命論。悲觀一次次如潮水般瘋狂湧來但又一次次被他奮勇擊退,最後,他向所有人感恩,溫情滿滿。

他不是沒有想過斬斷手臂,可無奈沒有一把鋒利的刀具。在幻覺三番五次的襲來之後,他用盡全力折斷了自己的骨頭,一聲脆響,如枯木斷裂,生命之門似又開啟。可困難依然橫亘在面前,縱使有驚人的毅力,一把兩厘米長的小刀,也是無法俐落截斷殘肢的。難就難在,鈍刀割肉,痛苦總要加倍。

但是,他做到了。電影將整個斷臂過程血淋林的呈現在觀眾面前,尤其是挑斷手筋那一刻,看的人渾身汗毛倒立。但過程越是艱難,就越是能折射出一種可貴的生命訴求。自由在被壓抑,被澆滅,被踐踏之後,終於露出了它堅硬的質地和凌厲的稜角,在艾倫掙脫的那一剎那英勇抬頭。

艾倫得救了,失去了一條手臂,但他不僅沒有因此消沉,反倒變得更加強大。他康復後依然堅持攀岩,登山,游泳,堅守著自己的愛好,做著極少數正常人才敢做的事情。他對生活充滿了熱誠,堅守著屬於自己的人生樂趣。

人們從沒有停止過歌頌自由。這個詞彙已變成了一種普世價值,在人類社會中被深入的加以灌輸。可是,又有誰真正得到過自由?誰又能保證自己可以不受外界的束縛,發自內心幸福而快樂的生活呢?前幾天一位朋友跟我訴苦,說他讀研的學校不好,不是985,也不是211,他擔心畢業以後就會終生烙上二流大學的烙印,會被別人瞧不起。那一刻我開始想,這個世界上真正在限制我們的,不是出身,不是文憑,甚至不是在這個社會上的地位。沒有人敢保證馬雲會比一位垃圾清潔工內心更自由,唯一在限制我們的,正是自己的內心。心魔不除,正果難成。人性中自帶的所有負面情緒,恐懼,怯懦,消極,懷疑,悲觀,才是自由真正的枷鎖。

我喜歡艾倫,同時還喜歡士兵突擊中的許三多,喜歡鐵達尼號里在陽光下奔跑的jack,還崇拜一位北大數學系畢業但轉行做文化產業的學姐。他們不看任何人,不艷羨,不盲從,也不受自身處境的束縛。他們只關注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做自己想做的事。這種人,都是真正厲害的人,都是在用生命讚美自由之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