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自殺俱樂部--Suicide Club

自杀俱乐部/自杀Circle(港)/循环自杀

6.5 / 22,342人    99分鐘

導演: 園子溫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月之炎

2016-07-26 08:00:00

死生錯位——《自殺循環》影評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自殺循環》是日本恐怖片大師圓子溫的作品。故事講述的是以新宿車站發生的五十四個女高中生集體臥軌自殺事件開始,整個日本陷入了自殺狂潮,先是學校中學生從玩笑到付諸行動的集體跳樓再是波及到成人世界的各種奇形怪狀的自殺(剁手、頭伸入烤箱等),警方在部份案發現場發現了白色手提包裝著的以百餘人的皮膚相連結,以類似透明膠的捲起方式捲起的「人皮卷」,社會上流傳著自殺俱樂部的傳言。負責處理案件的警察,根據匿名為「蝙蝠」的女子所發的郵件發現了一個以增加圓點數代表自殺人數的網站,從兒子那得知一個需要輸入個人資訊的相關網站,一個孩子的電話告訴他根本不存在什麼自殺俱樂部並預告當晚將在第八站台發生自殺事件,提示是:第六連結。警方推斷提示的意思是「人皮卷」的第六塊,上面有一個紋身圖案,但當晚在車站排查無果。當警官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家後迎接他的卻是一片血泊,牆上寫著「第八站台在這裡」,而提示的第六連結竟是兒子身上的皮膚,而他竟然連兒子有紋身都不知道。電話再次響起同時,在家裡收拾跳樓自殺的男朋友的東西的美津子,卻意外地從青年偶像團體沙漠樂園的海報上發現了隱藏的自殺訊息,於是試圖一探究竟……而對調查「自殺俱樂部」狂熱的「蝙蝠」卻慘遭所謂的自殺俱樂部(偉人妄想症殺馬特團體)綁架,看到地獄一般的圖景……
從淺層上來說,《自殺循環》的劇情就是這些,鬧洞大開的劇情讓我幾乎每隔五分鐘就要大喊一句「什麼鬼」,血腥恐怖的畫面讓閱驚悚片無數的我都在一兩個鏡頭處忍不住摀住眼睛,但影片真正精華的地方在於它透過這種誇張的表現手法,表達了對冷漠的社會關係、家庭關係和自殺問題的關注和警示,是一場以暴力方式進行的說教(想到《家族遊戲》)。
《自殺循環》存在著大量邏輯漏洞以及不能自圓其說和極端誇大的地方,但也因此讓這個以現實為舞台的故事游離在真實世界和異世界之間。
整部影片幾乎無主人公的設置,完全沒有主角光環,大量類似於紀錄片的拍攝手法,將現實感輕易地帶入影片,使得反差來的更具有感官衝擊性。
影片開頭隨著輕快地音樂一群穿著校服的女生說說笑笑地來到地鐵站,略搖晃的鏡頭掃過他們開心的面龐,我正在這堆人裡找那個最漂亮的女主呢,忽然這54個女孩子就手牽手越過黃線,整齊而興奮地喊著「一、二、預備……」迎著疾馳的電車就跳下去了,就真的跳下去了……「這是什麼神展開」,同樣的手法還應用在拍攝在天台上吃飯聊天的學生們,明明是很日常的聊天、開玩笑,一個學生提議我們成立自殺俱樂部吧規模要比那54個人大,很多人紛紛同意,一個人說你們都是玩虛的我來給你們做示範就站到了樓頂邊,其他人說我們是個TEAM要一起來,於是大家站成了一排還牽起了手,就在我在內心暗嘆「這是玩笑吧」的時候,他們就真的跳下去了,跳下去了,這也太隨意了吧……有三個人稍微「正常」點的沒跳,女生對男生說「我們是自殺俱樂部呀,我們要跟隨他們」,於是也下去了,最後那個女生回頭對趕上來的人說「我們是自殺俱樂部的先驅」,然後「大義凜然」地也跳下去了……「什麼鬼、什麼鬼、什麼鬼」這部影片就是以這麼一種血腥版的無厘頭開始的。
影片中段以蒙太奇手法拼接的成人的自殺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段,落語、漫才等滑稽小品正在針對當下自殺問題進行調侃,一個長髮垂肩的女人坐在烤箱邊看手機,一個大叔在烤串,一個小女孩依偎在爸爸的懷裡看電視上巧克力的廣告,一切都是我們的日常;小女孩去問媽媽能不能買廣告的巧克力,在切蘿蔔的媽媽說那要看你乖不乖啦,然後她就切到自己的手指了,小女孩好奇地看了看流出來的血,接著就開心地回頭找爸爸去了(媽媽咪呀,這得人情冷漠到神馬程度呀),接著媽媽繼續切手(畫面血腥不忍看),大叔開始往嘴裡塞藥,長髮女打開烤箱把頭塞了進去(畫面殘忍不忍看),喜劇演員在演出最後在觀眾的笑聲中上吊的上吊、抹脖子的抹脖子。更為殘忍的是,這一切都是在極為歡快的沙漠樂園的洗腦神曲的伴奏下發生的。電視上沙漠樂園的主唱正笑容滿面地說著「我們唱的這首歌是希望給被自殺現象籠罩的社會的人們送去撫慰」……導演就是以這種近乎極端的方式揭露了在看似正常平靜的社會關係、家庭關係下人們的孤獨、壓抑、絕望的狀態。
影片採用大量對比的手法展現人們對待生死的畸形態度,比如小護士輕鬆地說了一句那我先走了,轉身推開窗戶跳了下去,美津子男友跳樓自殺卻撞傷了她的耳朵「原來你是想死的呀,我還想活呢」。但其中運用的最好的也是我最最喜歡的對比是背景音樂的設置。影片中所有自殺的背景音樂都是極為歡快的,影片開頭的小姑娘們就是在極其歡快的氛圍下臥軌的,結果明明是大規模死亡卻搞的跟慶典一樣,讓觀眾都完全悲傷不起來;而在稍後當警官乘坐電車回家的時候,車上的人們淨是疲倦、麻木、苦悶的表情,所配的則是全片中最為悲傷的曲調。死去是輕鬆愉快的事而活著反倒是沉重煎熬的事,影片一開始音樂和畫面的強烈對比就讓這種基調以比任何語言都強大的方式滲透到觀眾的心裡。
影片對於破裂的社會關係的描繪主要是以群相的方式描繪,對家庭關係的破裂則集中在警官黑田家,以致於到最後,當警官女兒滿身是血地站在警官身後對他說歡迎回來的時候,警官都沒有回頭看一眼,這是女兒最後一次向他尋求關心,而他回應的則依舊是習慣性冷漠。
也許是為了淡化恐怖效果,也許是為了強調反差,影片中還插入了一些笑點,尤其是那個殺馬特「創世紀」,讓觀眾在感受到他的變態、殘忍的同時,也無時無刻不感到他是一個極其滑稽的人物。
最後導演將謎底指到了孩子身上,這裡顯然是有極大的象徵性的。這是還未步入社會的孩子對生命價值的探問,也是導演對社會的詰問,詰問這樣的社會為給孩子帶來怎樣的未來,又會培養出一批怎樣的孩子?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