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ID4星際重生 Independence Day: Resurgence

独立日2:卷土重来/ID4星际重生(台)/天煞-地球反击战2(港)

5.2 / 189,007人    120分鐘

導演: 羅蘭艾默瑞克
編劇: Carter Blanchard 狄恩戴夫林
演員: 連恩漢斯沃 威廉費奇納 瑪嘉夢露 喬伊金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152****5540

2016-07-30 21:23:18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英雄----------對獨立日2遲來的辯護


十幾年前,看獨立日。當時就覺得這片子很反智,從頭到尾都在扯,特效做的像動畫片。最讓人不能接受的就是:主角的狗都比那麼多人來得重要... ...但這些都不妨礙這部片子得到大眾的認可,同樣也成為了我少年時代很難忘的觀影經歷之一。
同樣的事情還有很多... ...比如說生於80年代的孩子都看《變形金剛》,我們都覺得這個好好看。但現在拿出來...反正我是不會看的...小孩子也多沒多大興趣。我看不下去,但我還是會說,那個好好看啊!苦笑... ...
這些東西,在年長的眼裡,叫情懷;在年輕人眼裡,就是代溝... ...畢竟,能夠戰勝時間,歷久不衰的都是那些超級經典、鳳毛麟角。
我就是一個不怎麼喜歡原作,但卻有著原作的情懷的一個普普通通的看電影的。
想想看,那個時候,科幻的主旋律就是:星際旅行,反抗外星侵略者,星際殖民地,未來超級立體大都市... ...那個時候,拍電影的和看電影的同樣覺得,到了201X年,人類就該駕駛著飛行汽車行駛在立體的交通線路上。
可現在呢,人類越來越意識到自己能力的侷限性。雖然我們完成了很多古人做夢都想不到的偉業,但我們突然發現------科技似乎就這樣了。飛行器雖然在慢慢提升速度,但大體也就這樣了;汽車再能跑也就是這樣了;測量的精確度可以到10的負9次方,再提就很難了;飛車別說普及,好好製作出來上路好像都遙遙無期了... ...我們需要一個或是幾個能夠給科技帶來革命的偉人,但可惜他們都還沒有出現。
於是,現在科幻的主旋律就變成了:《星際穿越》和《火星救援》。變成了更為務實地,可以解決一到幾個科學的難題,而不是天馬行空的想像。
而人類,更樂於接受一個觀點:能做星際旅行來找我們的種族滅我們就是分分鐘的事情。哈哈
所以說,作為一個題材和理念都很過時的片子。獨立日2,我覺得還是拍的可以的。故事,比起上一部還不那麼反智,而且更為吸引人,還引出了更為宏大的宇宙觀。技術上進步是理所當然的,但是,說句實話,當觀眾們看到婦聯里航母飛天,環太平洋里超級機器人都沒有什麼感覺的時候。大家覺得電影特技的賣點是哪裡呢?做的不好,必被罵;做的好,也沒什麼人會很當一回事兒。一斗米是恩人,一石米是仇人,人類,不就是這樣嗎?演員確實有夠爛,但現在片子不都是那樣嗎?能念台詞就能上台,會動的就能拍動作片,哪個國家都是這德行。相應的,老一輩的演員們出來時,還可以慰藉一下我的所謂的情懷。比如老總統還算是比較出彩的。片子裡還有很多調侃以往的經典電影的梗,比如說那個財務顧問... ...更何況,這片子還有boss呢...
有時候吧,不是我為這片子叫屈。像星際異攻隊這種理念差不多的片子都有那麼多人喜歡,為什麼標上漫畫改編就沒那麼多學霸質疑這,質疑那。到這裡就什麼都不對了。難道現在人就吃賣萌?想想這都沒多大區別的內容... ...更何況,這片子還有boss呢...
回到我開始談論的問題上:我看電影有一個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到電影院去看《侏羅紀公園》。直到現在,每次看到這個片子雷龍第一次出現的場景都會變得有些心潮澎湃---因為我經歷過那個年代。後來的3D版上映時我也沒有去,因為我知道:我會失望。遺憾可以彌補,但我再也回不到那時的我,以那樣的心態來看這部電影了。
現在的孩子有多少會因為一個恐龍就激動呢?他們看得太多太多了。
記得以前有人說:我們這代人比你們幸運,我們有崔健;後來就有人說:我們這代人比你們幸運,我們有齊達內;我可以說,我們這代人比你們幸運,我們有周華健,宮崎駿,今敏,史匹柏... ...再往後,我們的孩子會不會說:我們有Tfboys呢?... ...
以前的老年人,熱衷看戲;現在的老年人,熱衷廣場舞和旅遊;等我們老了,是不是還會熱衷電影、ACG這些呢?
沒關係,這很好,這就是歷史的更替。每個時代,都應該有每個時代的英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