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親愛的--Dearest

亲爱的/亲爱的小孩/打拐

7.6 / 2,653人    128分鐘

導演: 陳可辛
編劇: 張冀
演員: 趙薇 黃渤 佟大為 郝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啞巴話癆

2016-07-31 05:52:19

電影之外的思索


     之前一直很牴觸與親情有關的電影,家庭帶來的種種複雜的關係體驗,都被當作情感負擔,無論是溫暖的、冷漠的、包容的、自私的,都有意躲避。
     家裡最近發生的事情,雖是自然之事,再平常不過,但對我觸動極大,也讓我意識到,最在乎的還是家人,自己只是不喜歡誇張而直接的表達方式。
     回到影片,雖然不夠完美,但我還是像個水軍一樣毫不猶豫地給它打了五星。從主演到配角,甚至是一個不起眼的客串,表演自然細膩,情緒拿捏準確,無論是符號化視覺呈現,還是群像人物塑造,細節鋪設都彰顯創作團隊功力。
     有關部門不作為錯失最佳解救時機;孩子幼年記憶不牢固、成長變化速度快增加營救難度;農村重男輕女、法律意識淡薄;城市底層外來打工者住房、安全難保障;孩子找回後面臨與親生父母、養父母的情感錯位等等,這些由電影引發的社會議題當年已經被討論的足夠多。
     電影本體的東西也先放在一邊,說說我想到的幾個題外話:
一、不存在本質上的理解
     沒有人可以強大到在任何境遇下,以任何身份去理解別人,沒有人能掌握這門本領。
     魯曉娟和田文軍在小賣部的雞同鴨講。現任丈夫對曉娟提出性要求被屢屢拒絕,失去孩子造成的長期抑鬱對夫妻關係的摧毀,積攢多日的情緒最終在曉娟決定收養吉芳的時刻爆發。不同的是,這次曉娟不再試圖向對方解釋她的苦衷、她的目的,而是,別人同意與不同意,理解與不理解,對我來說,都無關緊要了。
     院長和李紅琴之間的數次爭取與駁回,一邊是法理難容,一邊是親情難斷,無分對錯,好像誰都有自己的道理,誰都不肯讓步。
     甚至是法院和律師事務所門口因糾紛吵鬧的群眾,他們破口大罵推推搡搡,還有仲裁員對高夏說的那句:你怎麼什麼案子都接時,高律師臉上的表情,寫滿無奈、酸楚和憤憤不平。
     當悲劇降臨時,每一個被牽扯進來的人都無一倖免,不同的立場、生活經歷、人生體驗,讓人們的耐心只有那麼一點點,只夠愛自己的量。感不同身不受,大概是矛盾的根源所在吧。
二、這一秒是受害者,下一秒就變成加害者
     電影前半段主要圍繞丟孩子-找孩子這一核心事件,那個近乎於邪教組織的尋子互助會的成員,因為相似的經歷,彼此之間的生活也產生了聯繫。
     放生、分享心情、一起去最新抓獲的人販子那尋找線索,他們一次次燃起希望的火,又一次次被無情熄滅。無疑,這些爸爸媽媽們,是最不幸的人。
     但是隨著鵬鵬被找回來,李紅琴出現在電影鏡頭中,為了看兒子一眼,為了爭奪女兒的撫養權,她甚至用自己的身體做籌碼,當她看到鵬鵬情不自禁難掩思念與喜悅地衝上前去抱住他時,尋子團的所有人都憤怒了。
     彷彿回到了可以遊街示眾,所有人朝罪犯扔臭雞蛋爛菜葉的年代。手無寸鐵的人,立刻變身暴虐的武裝分子。人們的憤怒是因為自己的無能,當沒有宣洩的出口,只能選擇比自己更弱勢的群體。
     當李紅琴萬般無奈,強忍著眼淚說:不要讓孩子吃桃子,會過敏時,田文軍驚心裡百味雜陳,回憶起自己一年前苦苦尋找孩子時發的帖子,這才意識到,原來,他和李紅琴一樣,都是受害者。
     有人說,李紅琴的丈夫,是這個電影裡最惡的角色,他偷走別人的孩子,欺騙、愚弄自己的妻子。但是,一個在深圳工地上打工的男人,一個沒有生育能力的男人,一個寧願告訴老婆孩子是和別的女人生的,都不願意說出真相的男人,臨死前的那句:永遠不要去深圳!包含了多少強撐的尊嚴和一輩子抹不去的屈辱?
     在這場突入其來的悲劇里,沒有人能全身而退。
三、孩子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作為一個未婚,對小孩子沒有太多的喜愛也不準備要孩子的女性,自然無法深刻理解一位母親面對這場災難的心情。
     李紅琴和魯曉娟都想要孩子留在自己身邊,一方是血脈連的親生骨肉,一方是幾年的養育之情。她們都愛孩子,都是為孩子好,但大人們嘴裡所說的愛,究竟是什麼呢?
     因為不具有獨立行事的能力,不能作為成熟的個體,所以孩子的選擇就應該由大人來決定嗎?尋找孩子、爭奪撫養權,難道不是對「父母」這一種社會身份的尋找和爭奪嗎?
     說到底,愛只是你對他人的一種感情,其實是很自私的,它一點都不偉大。
四、我執,是因為放不下本不屬於自己的
     李紅琴的苦,在於她一直執著於本不屬於她的孩子,而當影片的最後,她懷孕了,這算是希望還是絕望呢?當她終於有了一個可以創造屬於自己孩子的權利的時候,當愛有了可替代的支點時,楊吉芳對她來說,還像從前那麼重要嗎?
     想起前不久看過的電影《冬》,雖頗感鏡頭層次匱乏,形式感過強,劇情冗復,但導演關於孤獨、貪婪、善惡的思考值得探討。
     「從魚到鳥再到小孩,闖進老人生活裡的陪伴越來越複雜和重要,但在維繫新的陪伴時,老人卻要將上一場緣份作為獻祭。鮮活的生命從冰窟里躍進老人的生活,最終又消逝在同一個終點。」
     借用《金剛經》的一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