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男之花道--Otoko no hanamichi

男之花道/MAN'SFLOWERROAD

4.7 / 95人    110分鐘

導演: 園子溫
演員: 園子溫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栗野南

2016-08-03 14:02:02

這是我的反抗,這是我的生活


電影審美感受是第一位的,最重要的。我們不必煞費苦心的將每一句台詞理解透徹,不必絞盡腦汁的將每一條線索整釐清晰,不必殫精竭慮的將每一樣隱喻破解明白。只要電影帶給你些許苦悶,些許溫涼,或許你就已經懂電影,懂導演了。
西寧first電影展中的瘋狂8mm很像音樂中的搖滾樂,不知是不是我的錯覺。馬世芳說搖滾樂看似熱鬧,實則無處不浸透著寂寞。那麼我想說,瘋狂8mm看似畫面熱鬧搖曳,實則無處不浸透著苦楚寂寥。總而言之,言而總之,放下瞎話,好好說話就是——我壓根沒看懂園子溫的《男之花道》。
這場電影有不少觀眾提前退場離開,坦白講,我也很想提前走,因為已經是電影展第六天了,我趕場趕得真的很疲憊了。但最終還是選擇留下了。可能希望自己可以善始善終,也可能因為我比較好奇這麼「逼瘋」大家的作品的完整樣子,還有可能是因為我旁邊的陌生異性觀眾對電影的超級喜愛感染了我。我想大家的離場不單單因為這場電影沒有字幕翻譯。可能更多的是因為瘋狂8mm的實驗精神太強了,它們不符合我們的常規觀影習慣,它們沒有清晰的線性敘事結構。我特別感謝first青年電影展放映瘋狂8mm,因為即使影迷小夥伴告訴我網上有《男之花道》的資源,我想自己大概私下也不可能完整的耐心的觀看。真的很佩服瘋狂8mm的先鋒導演們,他們的電影對觀眾太挑剔了,也太挑戰觀眾了。
《男之花道》沒什麼玄幻或華麗的故事情節,畫面搖搖晃晃、聲音時強時弱、燈光忽明忽暗。看得我心裡悶得很。印象最深的是男主拖著大盒子不停的走啊走,走過的路都被畫上了白白的線,彎彎的,隨心所欲的,不夠直。有時是全景鏡頭,有時是俯拍鏡頭。總之,這個動作演員持續了很長時間。觀影過程中我便不由自主的深深的呼吸了一大口氣。在這些鏡頭中,我感受到的是一種徬徨、一種游離、一種無助。而且還有種熟悉感。不久前看過的《流浪的迪潘》裡也有相似的鏡頭,也不知道是不是導演在向園子溫致敬。迪潘在大院裡同樣畫下白線,警告那些黑幫的人不得越線,他更多的是通過這條線獲得一種心靈寄託,憩息感,以此藉以勇敢的反抗惡勢力對自己和「家人」的侵犯,保護「家人」的生命安全吧。而《男之花道》中,男主角是在自己走過的路留下深深淺淺的印記不枉此生還是在與世界叫囂著劃分界限,我並不知道。大概都可以吧。
《男之花道》整部影片的色調都是黯淡的,唯獨男主角和女生騎單車那一段兒色調變得有些青蔥色,令我感到一絲明快。我猜,對,我猜,那段也沒什麼敘事,也沒什麼隱喻,有幾句異國台詞可惜我也聽不懂。但不可置否,我的確很喜歡。很日常,很瑣碎,很溫暖,很重要。
我看電影從來都是直線思維模式,不會發散思維的考慮太多作品歷史背景、導演創作源泉等。可能會比較極端的喜歡從電影中直觀感受導演的傾訴衷腸。所以我不會考慮園子溫《男之花道》的電影創作年代日本的經濟水平較發達,日本的電影發展較衰落(這是映後talk環節通過主持人和影迷安利得知的)。我自以為所謂的宏觀歷史背景、創作靈感動機只是導演的參考,而不能為作品本身代言。電影作品、電影派別、電影浪潮……更多的還是映射出來的導演個人風格或者說一部份具有相似性導演的個人風格。
在場的觀眾有園子溫的忠粉,也有像我一樣第一次看園子溫的作品的影迷。大家在talk環節都坦誠相待。她們大多都在電影中感受到躁動、反抗,而我卻感受到的是壓抑、痛苦。我不想說服別人和我一樣感受到苦楚,因為電影感受力沒有對錯。只是感受不同,彼此之間缺少更多的共鳴而因此錯失更多的樂趣罷了。
其實躁動不安、奮力反抗不是痛楚壓抑的表像嗎?大概算是吧。電影《法蒂瑪》中法蒂瑪面對挫折的生活獨白過一句令我為之顫動的話:「這是我的生活,這是我的反抗。」其實《男之花道》中的男主角也是這樣子的,不管是第一部份不明不白的在大街上被人追還是第二部份困在小城上,他所狂躁不安的正是他生活中無法擺脫的一部份。躁亂是他的反抗,苦悶是他的生活。
絮絮叨叨,這就是我的花道,我的電影吧。

2016.08.02於Z274次火車 徐州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