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放牛班的春天--The Choir

放牛班的春天/歌声伴我心(港)/唱诗班男孩

7.8 / 67,915人    97分鐘

導演: 克里斯巴哈蒂
編劇: 克里斯巴哈蒂
演員: 法藍柯波蘭德 尚巴堤莫里耶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渡夢女王

2016-08-08 15:24:23

音樂的世界裡,我們從未被拋棄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如果大多數孩子都是天使,那這一群孩子從被送進「池塘之底」開始就被剪斷了翅膀。偷錢、放火,你相信唱幾首歌就能淨化這些行為嗎?極端、孤僻、暴力,你相信一個合唱團就能感化這樣一群孩子嗎?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將帶給你答案。
       影片主要講述了一個被社會拋棄的老師被派到一個被社會拋棄的學校做學監的故事,在這所被稱為「池塘之底」的學校,他將一個被拋棄的放牛班變成了受關注的合唱團,同時也給自己的人生添加了一段不平凡的經歷。
       影片沒有特別複雜尖銳的故事情節與人物衝突。雖然當馬修老師剛進入學校時看到了馬桑大叔被孩子的惡作劇作弄後受傷的場景,也遭遇了皮包被學生傳著玩的事情,全都有力地在告訴他這不是個和諧甚至危險的地方。但縱使格格不入,他也沒有喪失對希望的追求。他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興趣點,通過觀察,他發現了幾個好嗓音,於是開始組建一個合唱團,讓這群放牛班的孩子們全都參與進來。
       音樂作為貫穿整部影片的一個線索,在此時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本是有代溝和矛盾的師生在音樂面前都獲得了平等的地位,他們都不由自主地沉醉於音樂的世界中,並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了自己。
      「天使面孔、魔鬼內心」的男孩莫朗奇最初是叛逆和孤僻的性格,接觸到音樂後,他清澈卻混沌的眼睛漸漸迸發出更加明亮的色彩,經過幾次掙扎和徘徊後,終於學會了感恩,也學會了做人的道理。音樂讓他從棄兒變成天才,不再被社會拋棄,挖掘出了自己的天賦。單純可愛的小男孩佩皮諾雖然好像在音樂上並無天賦,但他卻是最好的觀眾,永遠安靜乖巧地在旁邊看合唱團演唱。而且如果不是音樂,他和馬修老師的關係可能還不會那麼緊密,也就不會有後面馬修老師星期六帶走佩皮諾的動人情節。那個偷錢的學生一開始是最調皮難管的,可遇到音樂,雖然他聲音條件不好只能當一個「指揮架」,但卻服服貼貼地從未抱怨,甚至有次還忍不住跟著唱了起來。或許他是被音樂感染,也或許他是被馬修老師的人格魅力征服。他偷錢卻有難言之隱,內心仍是善良的孩子,這一點上,馬修老師沒錯看錯人。面對最讓人不舒服的角色蒙東,馬修老師居然說蒙東是他唯一的男中音。把蒙東全身的缺點放在一邊,不得不說,所有人中只有馬修老師才看到了蒙東的優點。在音樂面前,蒙東所有的罪惡都被擱置,只作為合唱團里難得的男中音存在。
       當數學老師放下數學課本、專注地彈起鋼琴,一臉陶醉時,當體育老師丟下「行動—執行」的強制規定、找出校長私藏的柴火給孩子們燒熱水洗澡時,當校長在辦公室笨拙地學著孩子們摺紙飛機、搶過口哨吹的口令不是禁止而是開始足球遊戲時,這個本在「池塘之底」的學校漸漸找到了光明,迎來了春天。
       說是春天,不如說是自由。而且,被拋棄的人找到歸宿和價值,被囚禁的人獲得救贖和自由。春天對他們而言,有更深刻的意義。
       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他們本已被社會拋棄,生活在偏僻的小地方。馬修老師的到來,似乎給這所冰冷嚴肅的學校灑下了一米陽光。但他也是一個被社會拋棄的音樂家,憂愁苦悶地來到這裡卻因禍得福。孩子們的存在給了他無限靈感,讓他重新找回了創作的熱情,重拾筆桿的他仍是那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音樂需要這種雙向的情感交流才能碰撞出新的火花,這也體現了溫馨和諧的師生關係。
       音樂具有感化和淨化作用,它用極強的包容性關懷著每一個人。
       音樂的世界裡,不僅他們從未被拋棄,我們亦是這樣。
       
(PS:影片裡的音樂也是超讚!好幾年了再看一次電影聽到同樣很有味道。我和我的老朋友幾年前都很喜歡這個電影,後來他買了電影原聲帶的碟作為生日禮物送給我。現在再看這部影片對我更加有懷念意義,彷彿能夠穿越時光看到曾經和好友天天相見的歲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