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摩天樓 High-Rise

摩天大楼/高楼大厦/摩天楼(港/台)

5.6 / 31,561人    119分鐘

導演: 班懷特利
原著: J.G. Ballard
編劇: Amy Jump
演員: 湯姆希德斯頓 傑瑞米艾朗 席安娜米勒 路克伊凡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Alf

2016-08-11 08:34:39

「摩天大樓 High-Rise" - 路子野,還有毒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爛片的影評是最難寫的,有些電影真的很爛,爛到一票人不明覺厲,這會讓自己困惑,並問:到底爛到什麼地步才是藝術?

好,今天看了一部電影《摩天大樓》;



豆瓣評分:5.6;IMDb評分:5.8;嗯,爛片的評分。

電影的名字很重要,「摩天大樓」這個名字一看就不是瞎起的。一看就知道,Oh!有意思的東西來了!隱喻現代社會呀,階級鬥爭,左派思想呀!摩天大樓,現代社會的縮影,摩天大樓,對世界的狂想與悲觀。導演想拍的是世界呀,導演想拍的是一切呀,導演想讓你看到上帝視角呀,這電影怎能不看呢?光憑這名字就得看好嘛!

幾個月前,在倫敦的電影院看了一遍,當時覺得,也許是自己英文水平不夠,沒看懂。加上喝了兩口酒,看著看著睡著了。可這電影反烏托邦耶!反烏托邦這概念,猶如一面旗幟,讓我盪氣迴腸了許多年。看這種電影居然睡著!一定是我沒看懂,一定不是這部電影爛!一定不是!

幾周前再看了一遍,又睡著了......

我不死心,這片可是階級鬥爭耶!怎麼能睡著?今天再看了一遍,再次睡著......

這片子有毒!

但是,本片的確有不得不說的,有意思的東西:本片的片段,隨便抽一段播放,都覺得簡直是個人閱片史中的精華,極致豐富的隱喻,華麗的鏡頭,瘋狂的想像,與不著痕跡的優雅。

可為什麼,把一堆好東西湊在一起,爛的想讓人嘔吐?

這片子路子夠野!

同樣不討論劇情了,圍繞著有毒,和路子野,來講幾點吧。


一、背景;

小說作者,J. G. Ballard(詹姆斯·格雷厄姆·巴拉德),大作家,上海長大,劍橋畢業,聽說小說原作是很棒的作品。可拍電影不是亂玩的,不同人的目的都不同,像「摩天大樓」這樣的電影,大咖雲集,這種電影為什麼能爛成這樣?——這電影不用賺錢。

不賺錢,那就有錢任性了,在預算之內,想怎麼造怎麼造,有錢任性。那麼任性的導演要拍什麼呢?——人類真完蛋。[附上Variety的採訪]

那麼,因為人的能力有限,是要把一件小事做到極致呢,還是把一件大事做到差不多呢?

導演選擇要做一件大事情,不過嘛。各個細節都好,就是低分。其原因是本片無法滿足各種主流觀眾的期待。


二、對於世界的悲觀,美麗了我很久;

對於「人類真完蛋」這個沒有定論觀點,先不展開。咱們側面分析一下,當一個人說出這樣的話的時候,他想表達的真的是「人類真完蛋」嗎?實際上,他想表達的是一種我知道人類真完蛋的感覺,重點在我知道。

那麼誰才能夠知道:「人類真完蛋」呢?神,上帝,馬克思,以及愚蠢們。

不過沒關係,對於這個世界的悲觀,美麗了我很久。

這玩意美!就算是愚蠢,悲觀的時候也美,畢竟誰不是愚蠢呢。

人類社會裡,有趣的東西那麼多,可總體來說是挺完蛋的,這是知識分子的悲觀,以及覺得自己是知識份子的那堆人的共識。所以,在文青界,你對這個世界是樂觀的,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這玩意的確有毒。

因為你得不厭其煩的跟人解釋:「哎,你看,我說的對吧,人類社會要完蛋呀!」「你看蘇軾,知不可乎驟得 托遺響於悲風。」「你看馬克思,還給出了一套不完蛋的方法。」

可是,不覺得完蛋的人,照樣活著,甚至還活的很開心,沒有半點要完蛋的跡象。

好的,咱們再來點酷的:「去你媽的階級!革命!」

革命夠酷了吧,又瘋癲,又死人,那麼革命之後呢。看回本片,Dr. Laing(抖森飾)最後在40樓,也就是頂樓,寫東西,吃狗,他說的是什麼:「我要開我自己Party.」

天道好輪迴,蒼天繞過誰!Dr. Laing最終歪打正著的住到頂層,想的是啥呢?吃狗,開Party。這意味著,人類社會再怎麼革命,無論誰在頂樓,都如往常一樣。該壓迫的壓迫,該亂搞的亂搞,整個系統沒變,只不過是不一樣的人在做同樣的事情罷了。


三、雖然知道很厲害,但是我一點都不想知道你要說啥;

本片正好是「不明覺厲」的反義詞,我真的覺得你很厲害,但是我一點都不想搞明白厲害在哪。這是啥路子?太野了!

為了節約大家兩個小時,咱們複述一下劇情:

一個建築師建(Royal)設計一幢摩天大樓,大樓內所有生活必需品皆自給自足,人們須經申請才能來此居住。樓內以社會經濟地位分高低樓層,階級明顯,住戶形形色色光怪陸離。在幾次停電以及游泳池使用的糾紛中,低樓層住戶開始反抗。整棟樓在不同階級舉辦的派對之中,住戶生活逐漸荒腔走板、大家脫離社會規範,暴力殺戮情色樣樣不缺,直到大樓宛如廢墟。

主旨似乎很簡單清楚,要反階級、反資本主義。以樓層高低的居民分配,來諷刺英國根深蒂固的階級觀念。以Liang(抖森)上層中產階級,對環境的崩壞的無動於衷,來諷刺人心冷漠。同時還在片尾放出首相柴契爾夫人在70年代執政時的演說,有種反諷的色彩,當時,柴契爾夫人在任內主張刪減社會福利、鼓勵努力工作才有所得,力挺資本主義,擴大貧富差距的政策至今仍遭受批評。而人頭稅(Community Charge)繳稅額不按照房屋大小、而按照使用人頭收取,是一種將富人稅賦轉嫁到窮人頭上的稅制,這項政策更是讓她大失民心。暗合了本片中安排低層住戶強調他們付一樣的電費,應該享受一樣的用電待遇,是反諷的暗喻。

從細節來看,本片言之有物,表達出荒誕的真實感,同時真的很美。

我知道,有些道理不難懂,但是一大堆混亂暴力赤裸變態的劇情畫面。導演在每個片段中又強調了一些小小暗喻社會現象的內容,如女性被強暴還必須服侍男性威權、建築師權力雖大但無法掌控實際管事的管理員,男主角造成學生自殺的內疚感等等,散亂的內容,人物混亂的情緒反應,讓人反胃。

一開始只有一個爛桃子,然後整箱桃子都爛了。然而,你還回憶不出來,是哪個桃子開始爛的。這路子,太野了!

————

最後,說兩句。

真的,社會如High-Rise,一座摩天大樓。

有上流社會的Royal,既有美德加身,又做了很多缺德事。
有姑娘如Charlotte,一邊當小三,一邊做別人的女神,一邊還對愛情充滿幻想。
有Dr. Laing,博士卻被富二代學生看不起,前途一片光明,還是孤獨的無以復加。
有Wilder,看破很多事情,他懂,他又無能,缺少把事情做成的能力。
還有革命的亂像,還有華美的服飾,以及繪畫與音樂,畢竟這都是人類社會沒救的一種姿態而已。

反正人都得死,社會有救沒救,關我鳥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