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自殺突擊隊 Suicide Squad

特遣队/自杀小队/自杀突击队(台)

5.9 / 722,011人    123分鐘

導演: 大衛艾亞
編劇: 大衛艾亞
原著: John Ostrander
演員: 瑪格羅比 卡拉迪樂芬妮 班艾佛列克 傑赫南德茲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CydenyLau

2016-08-11 13:53:09

X特遣隊:埃及廚子做fondue


黑夜給了你黑色的眼睛,你卻用它來尋找死侍。
作為DCEU的第三部電影作品,《X特遣隊》和不到半年前的《正義黎明》儼然相恨見晚。這對難兄難弟在2016年接連造下口碑慘案,其中自然有著本身的原因,也離不開整個日漸溫吞的漫改大環境。而漫改奇葩扎克·施耐德坐鎮下的DCEU,急切地需要走出和漫威MCU以及《X戰警》都不同的全新道路。顯然,風格化十足的渣導並不能滿足當下被投餵得四體不勤的粉絲們的全部需求,畢竟高度娛樂化的漫威電影已經用驚人的票房,成功地將影迷們對漫改電影的審美要求拉到了Shawarma的路邊攤層次上。因此,多元化的招牌便成為了華納的決定性殺手鐧。從目前曝光的物料來看,《自殺小隊》《神奇女俠》甚至是知錯就改的《正義聯盟》雖然在美術設計上一脈相承,但最起碼在鏡頭色彩和故事基調都旗幟鮮明,堪稱十人十色。
上一次我們看到個體之間具有如此差異的漫改電影系列,還要數到尼古拉斯·凱奇消失之前的《惡靈騎士》。
公平地說,這是對整個漫改大環境的一次有益的嘗試。MCU洋洋灑灑十幾部電影,只有《美國隊長2》不像是一個媽生的。強製片人體系對整個電影宇宙統一性的關注,使得導演的個人風格成為了毫不必要的附庸和雞肋,因而忽視了每一個獨立主人公是否有必要對故事的獨特性負責。而在華納這邊廂,早在《哈利波特》稱霸青少年市場的時代,我們就能輕而易舉地從電影反推出哪個是克里斯·哥倫布,哪個是阿方索·卡隆,哪個是把後四部電影拍得內分泌失調的大衛·葉茨。
See,就算是離了彼得·傑克遜就活不下去的華比特納,也曾經是個八爪魚。
但就《X特遣隊》自身而言,大衛·阿耶絕算不上是什麼最好的嘗試。
作為一名導演/編劇,大衛·阿耶專攻粗糲風格街頭范警匪片,而近年的《警戒結束》或《狂怒》等片中,他更將這種略顯殘酷的現實主義發揚光大。然而對於這樣一名黑色正劇專業戶來說,漫畫式的誇張和遠離現實和他說習慣的主題並不一致,自然而然會遇到很多風格和技巧上的磨合問題。
但和名利雙收的《死侍》相比,大衛·阿耶不是新人,已經有了獨立成派的影像語言。這種表現方式和漫畫本體相遇,或許會激發出不一樣的非凡化學反應,也或許會激發出令人啞口無言的尷尬時刻。
而兩者在《X特遣隊》里都不少見。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X特遣隊》就像是一個過了追得上時髦的40歲年紀的50+大叔級舞蹈演員跳Kpop,雖然每個動作都蠻標準,但擱到一起來,怎麼跳都不是那個味兒。
但也不是完全不能看。


《X特遣隊》的第一幕intro頗有些老黃瓜刷綠漆的感覺:MV慢搖+黑幫火併,魚龍混雜好不熱鬧,但就是不像一部漫改電影。在剪輯上既想拓展故事宇宙,又想保住獨立性,一次又一次顧此失彼。合理地講,應該能找到更好的改進方法。但在完成囉嗦的鋪墊之後,《X特遣隊》很快就回到了大衛·阿耶熟悉的領域,第二幕和第三幕漸入佳境駕輕就熟,雖然完全不是詐欺預告中的那樣緊湊和富有娛樂性,但在導演標誌性的凌厲風格以上,還是能明顯看出一些改良的痕跡的。
這種朝著娛樂方向一路小跑的改良是由內而外的,發端自角色本身,而非後期彌補形成。也正是這種改良是內源的,才使得觀眾對那些本來在預告中許諾的戲碼突然不見而產生憤怒。畢竟已經走了這麼遠,何必不再跨上兩步呢。
但擱下漫畫感和娛樂性的爭議不談,《X特遣隊》恰恰勝在嚴肅不荒誕。故事的主人公不再是超級英雄們從上而下俯視世界,而是異色視角的另一種有趣呈現——在這一點上,恰如《死侍》之於《X戰警》,但整體來看,雖然動作戲一如既往地可圈可點,卻缺乏新手導演的蓬勃生氣。
所幸精氣神上的短板,在《X特遣隊》中得到了豐富的角色人格加以彌補。和近年的漫改電影相比,《X特遣隊》是對整個漫改概念的解析重構。我們昔日在《懲罰者》中驚鴻一瞥的現實主義特色,終於得到了更好的詮釋。無論是MCU還是扎克·施耐德,都在努力還原漫畫感,但《X特遣隊》恰恰是通過去漫畫化,才使得電影成功走出了慣性思維的束縛。
在漫畫式的思維中,英雄形象追求公平正義,需要的是去人格化,而反派則與之相對地強人格化。這樣英雄才能ICON化,而優秀的反派則會通過各種細節和歷史引發共鳴深人人心。《X特遣隊》的一個鮮明特點便是對個人情感的著力描繪。從死亡射手到哈莉·奎因,從瑞克·弗拉格到復仇惡魔,均對其情感狀態有著不同程度挖掘和開發。從某種程度說,這種描繪方法確實是典型的反派展現方式——看到《蜘蛛人3》的沙人,我們就想到他蒙冤不能和女兒相見;看到《蝙蝠俠2》的企鵝,我們就想到他遭人利用怒而反殺。而如今這些背景豐富的角色成為了自己的主角,自然在敘事方式上就更貼近一般的類型電影,相應地也遠離了MCU所帶領的那種一次性紙片人反派固有形象。
誠然,對反派角色個人生活的過度描繪會導致其反派色彩的模糊,也難以讓觀眾像關心英雄角色一樣關心其命運變化,但考慮到同等層次的《邪惡六人組》多年難產,實在是很難對《X特遣隊》討伐得起來。
能一炮而紅,已經是大成就了。
與動輒毀天滅地的其他大型漫改電影相比,《X特遣隊》的格局不是典型的event,而更似incident。然而,和《正義黎明》相似,《X特遣隊》也顯得瑣碎和邏輯不暢,但兩者的原因不同:前者是由於架子太大和剪輯失望,後者是由於風格和題材處於磨合期。雖然電影在諸多出場人物中進行了明顯的主次劃分,但對於那些更想看到迴旋鏢隊長犯二和武士刀耍酷的觀眾來說,則會令人無比失望。同樣令人失望的還有配樂。漢斯·季默的門生史蒂文·普萊斯在《X特遣隊》中大量使用了708090年代的流行金曲,但出現了嚴重的濫用現象,缺乏整合和統一主題,顯得偷懶和缺乏想像力。
好的BGM拯救了預告片,卻並沒有拯救正片。首款預告中完美契合的皇后樂隊《波西米亞狂想曲》和其他金曲一樣,成了一種奢侈的浪費。
反觀扎克·施耐德09年《守望者》首款預告,用活了驚天雷作《蝙蝠俠與羅賓》的頹廢風插曲,SMASHING PUMPKINS的《The End Is The Beginning Is The End》,高下立判。

(此處應有視訊,詳見:http://i.mtime.com/cydenylau/blog/7972587/)

和五味雜陳的硬件相比,《X特遣隊》的各位主演倒是沒什麼可以過多挑剔的。卡拉·迪瓦伊的女巫戲份不多但勝在造型和設定,對於這樣一個新人來說表現尚可。久違大製作的威爾·史密斯終於展現了與名氣相符的演技,雖然少了些作為hitman的戾氣,整體來看還是撐起了這部雄性荷爾蒙不是很足的動作大戲。喬爾·金納曼氣場略淺,不及維奧拉·戴維斯的阿曼達·沃勒貼近角色,但也能完成任務。
作為stark經典美劇《斯巴達克斯》劇組中殺出來的最成功的一員,傑·科特尼幾乎完美繼承了屬於安迪·懷特菲爾德的星運:《虎膽龍威5》里變身小麥克萊恩,《俠探傑克》的冷血殺手,《終結者5》上位凱爾·瑞斯,再到《X特遣隊》的迴旋鏢隊長,可謂一路坦蕩。反觀其他當年同仁,男男女女子乎全部投身CW台的DC美劇《綠箭俠》再就業——不一而足。同樣一身腱子肉,傑·科特尼從生澀猛如虎到迴旋鏢隊長的猥瑣,一路看下來也頗為感慨。
首次結伴出鏡的小醜男女子乎完美,尤其是氣質莫名融洽的瑪歌特·羅比。少爺的小丑堪稱是傑克·尼克爾森版的21世紀華麗重塑,更有漫畫感也更驚艷,傑瑞德·萊托的一個無妝出鏡更是美到犯規。然而,即便這一版的小丑和任何一版的小丑一樣璀璨奪目,即便小醜的出場段落幾乎是《X特遣隊》中最讓人驚喜的部份,但小丑真的不應該存在在這部電影的故事中。他的出場令人感到相當地生硬和隨便,對故事整體發展也沒有任何影響和意義。如果僅僅作為彩蛋,那很好。但這樣精彩的表現理應獲得更重要的位置,比如獨立《蝙蝠俠》電影中,而不是打了個人人都不滿意的大醬油。


但就其本身而言,如果能撐過混亂的第一幕,《X特遣隊》還是能提供很不錯的觀影體驗的。故事承上啟下而又獨立成章,外傳性質又有關聯,不痛不癢的彩蛋直通《正義聯盟》。想想MCU當年的第三部電影,不過是看似花里胡哨實則不著四六的《鋼鐵人2》,真正有點突破的,還是1年後的《雷神》和《美國隊長》。
的確,《X特遣隊》在戲份分配和故事設計上有著不少問題,幾個關鍵情節點缺乏連貫性,插入和閃回太多,但仍然展示了DCEU的潛力。《X特遣隊》本有可能會成為第二個《死侍》,如果不是因為風險太大從而過於保守不敢冒進的話。主要角色看似反社會,但還是避而不談,似乎只要起源故事無需筆墨,就不需要加強人設似的。放在漫改電影氾濫的2016年,自主閹割了預告片的風格化特徵後的《X特遣隊》,更像是另一部依靠特效來抓住觀眾的注意力,而無力精進平庸故事的大路貨。
但是話說回來,《死侍》不過也是自我抄襲了《金剛狼》而已嘛。
所以,只要沒拍成真人版的《突襲阿卡姆》,就已經是勝利一半了。

評論